1941年周总理为救八百人不惜暴露两千地下党最后结局如何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172更新:2022-08-14 21:27:24

1941年12月8日,日军第23集团军司令官酒井隆接到日本大本营发出的一封绝密电报,上面只有三个字:花开矣。

酒井隆

这是事先约定好的暗号,随后,酒井隆下达了向香港进攻的命令。

此时在重庆的周总理得知日军进攻香港后心急如焚,他立刻给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发去绝密电报。

香港战役

由此,一场历时数月,营救多达800余人的“大撤退行动”拉开了帷幕。

当时中共在香港有三名主要负责人,分别是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中共中央代表潘汉年,以及中央交通局驻港澳办事处处长刘少文。

廖承志

接到周总理的电报,廖承志不敢耽误,立刻召集有关人员,研究撤退方案。

根据周总理的指示,这次八路军要帮忙协助撤离的主要是爱国民主人士以及文化界精英,其中包括宋庆龄,何香凝,柳亚子,茅盾,邹奋韬等人。

对于撤退途径,周总理也进行了精心的布置,经广州湾(湛江)或东江转入后方。

周总理

不过随着时局的发展,周总理不得不对撤退路线进行更改。

原因是日军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攻破了英军设置的第一道防线,进入了香港境内。

周总理对滞留于香港的民主人士,文化人士的安全非常担心,他再次给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发电,这一次,他对撤退行动进行了完整的安排:如果没法去湛江或者是东江,那就前往马来西亚,或者去海南,如果还不行,那就先将他们转入到内地桂林。

根据周总理的指示,廖承志立刻进行了安排。

周总理

廖承志是国民党元老廖仲恺,何香凝的儿子,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来到香港,担任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

在周总理提到的所有撤退人员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宋庆龄。

宋庆龄是孙中山的夫人,更是受人尊敬的民国“国母”,1925年孙中山去世后,无论什么情况下,她都坚定不移地捍卫和执行着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另行成立国民政府,并且掀起“白色恐怖”,宋庆龄得知后怒不可遏,多次发电斥责他。

宋庆龄

宋庆龄对于蒋介石倒行逆施的行为非常气愤,当得知我党将于1927年8月1日在南昌进行武装起义后,宋庆龄当即表示支持!宋庆龄当时虽然没有在南昌,但是她依然被列为了七人主席团中的一位。

从1930年起,宋庆龄多次利用自己的威望救助我党人士,1933年,陈赓因叛徒告密被捕,宋庆龄立即联合其他民主人士,共同发表了谴责蒋介石的言论!除此之外,宋庆龄还一度当着蒋介石的面指责他忘恩负义!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不改既定“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引起了宋庆龄的不满,1932年淞沪战役中,第19路军在上海奋起抗日,让宋庆龄非常欣慰,之后她与何香凝等人多次前往前线慰问,鼓舞人心。

宋庆龄

1936年,国民党政府制造了“七君子”事件。

宋庆龄立刻发表《为沈钧儒等人被捕声明》,对蒋介石的所作所为提出强烈抗议,随后,她与何香凝,胡愈之等16人发起“救国入狱”运动,提出与“七君子”同服“爱国罪”,

1936年7月5日,宋庆龄自带行装,到苏州高等法院自请入狱。

宋庆龄此举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敬重,蒋介石为此也受到了来自全国的压力,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党政府不得不承认七人无罪,当场释放。

宋庆龄

由此可见宋庆龄的威望之高和对革命事业信念的无比坚定。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会战爆发,10月,日军在沪宁线频繁调动,毛主席,周总理对宋庆龄的安全很是关心,他们亲自给宋庆龄发电,请她撤离至香港。

宋庆龄回信称自己还有一些事没做完,不能立刻离开,但是感谢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关心,1937年11月下旬,上海岌岌可危,即将沦陷,毛主席,周总理再次发电催促宋庆龄撤离上海。

宋庆龄

宋庆龄这次答应了,她说自己的事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可以离开。

1937年12月,宋庆龄在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掩护下,安全抵达香港。

从1937年12月到1941年12月,宋庆龄在香港待了四年,这四年,她为中国的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

1938年6月,在宋庆龄的领导下,“保卫中国同盟”在香港成立,为了显示“保盟”的重要性,宋庆龄先后邀请了许多中外著名人士参加,他们有印度民族革命领袖尼赫鲁,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德国作家托马斯·曼,中国的冯玉祥,孙科,宋子文等人。

宋庆龄

“保盟”成立后,宋庆龄与中国共产党积极合作,亲密无间,著名的加拿大医生白求恩和他率领的医疗队,就是通过“保盟”安全抵达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的。

1939年,在宋庆龄的亲自安排下,600箱药品经支那的海防,行程2000多公里,送到了延安国际和平医院。

除此之外,宋庆龄还协助新四军成立了预备医院、野战医院、联队接收站等医疗组织。

宋庆龄

1941年日军攻击香港,周总理对宋庆龄的安全非常关心,他命令廖承志要第一个找到宋庆龄,并且护送她安全转移。

廖承志并没有辜负周总理的信任,他找到宋庆龄后,衡量利弊,要宋庆龄立刻离开香港。

在此之前,国民政府蒋介石曾派飞机前往香港,要将一些民主人士带到内地安全的地方进行处置,宋庆龄作为民国的“国母”,宋美龄的姐姐,她自然是被第一个邀请。

宋庆龄

不过,面对老蒋“假意”的邀请,宋庆龄直接拒绝了。

后来廖承志找到宋庆龄,要接她离开,宋庆龄当场答应,在廖承志的安排下,宋庆龄在启德机场坐飞机离开,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宋庆龄坐的飞机刚启航时,日军就攻占了香港启德机场。

如果再晚一点,后果恐怕难以想象。

摆在撤退名单第二个的是何香凝。

何香凝

何香凝是国民党元老廖仲恺的妻子,她也是一位国民党元老,1905年,她就参加了孙中山创立的同盟会,在国民党中,何香凝与许多人在当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比如黄兴,汪精卫,胡汉民等人,

1925年孙中山离世后,廖仲恺成为国民党左派领袖,何香凝则是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者和领导人之一。

何香凝

大革命失败后,何香凝曾多次挺身而出保护共产党人与先进革命人士,后来,她一直和宋庆龄在一起活动,投身于抗日救国运动中。

何香凝也是廖承志的母亲,廖承志经过缜密思考后,决定走水路将母亲送走,与她同行的还有柳亚子等人,这些人后来都被安全送到了大后方桂林。

宋庆龄和何香凝

可当把宋庆龄,何香凝等人送走后,廖承志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留在香港的文化界名人中有电影导演,演员,还有许多比较出名的作家,譬如夏衍,茅盾等人,如何安排他们安全撤离?成了廖承志遇到的难题。

廖承志

1941年12月25日,港英香港政府向日军投降,香港正式沦陷,抢救文化界名人的步伐必须得加快了。

根据局势变化,廖承志与潘汉年,刘少文商议后对撤退进行了新的安排:将困在香港的文化界名人先秘密送到港九游击队基地,然后转往广东的惠东宝抗日根据地,最后再护送他们去大后方。

会议同时决定,由刘少文,潘柱等人留在香港做联络营救活动,由共产党领导的东江游击队负责人尹林平,负责九龙到东江游击区的人员护送和接待工作,由廖承志等人前往惠州、老隆等地布置地下交通线和联络站点,做好后期的疏散工作。

刘少文

廖承志在离开香港前,特地嘱咐潘柱:现在还有一大批文化人没有离开香港,你只要找到他们一两个,就能找到一大批。

廖承志的话不免让人有些疑惑,既然是要护送文化界名人离开香港,为什么找不到他们呢?

香港沦陷后,大肆搜捕爱国文化人士,除此之外,他们还在报纸上刊登启事,寻找茅盾、邹韬奋等人,日军做出此举,实际上是为了“诱捕”他们。

廖承志

为了不让日本人找到,茅盾,夏衍等人多次搬家躲避,其他人亦是如此。

潘柱接到廖承志的任务后,立刻派人寻找这些文化人士,潘柱在《华商报》工作的张友渔家里蹲了两天,终于“逮住”了张友渔。

张友渔得知潘柱是奉中国共产党的命令帮助他们撤离的,就帮忙联系了许多人,包括胡绳,戈宝权,茅盾,叶以群,邹奋韬等等。

周总理给出营救文化界名人的名单时,并没有800余人,潘柱找到这些人,实际上都是从大家的社会关系中寻找到的。

周总理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障这次大营救能成功,周总理不惜一切代价,动用了2000名地下党,将他们在明面上使用。

也许有人会觉得小题大做,但是如果大家看完这些被营救的文化界人士名单后,恐怕就不会有这样的疑问了。

这些人中有文学家茅盾,剧作家夏衍,袁水拍,文艺理论家胡风,国学大师梁漱溟,漫画家丁聪,电影导演蔡楚生,司徒惠敏,演员金山等........。

这些人可谓是中国文化界的“半壁江山”。

1942年1月9日,包括茅盾夫妻,邹奋韬在内的9名文化人士经地下党护送,从临时的联络点来到铜锣湾的糖街,随后,他们趁着日军换岗的时间,藏在木船的舱板下,趁着夜色从铜锣湾渡海抵达九龙红磡。

到九龙后,他们再次前往元朗十八乡,翻越大帽山,再从落马洲渡过深圳河,

茅盾一行人1月9日出发,1月13日来到了深圳白石龙村。

白石龙村全村人口不足200人,为了避免引起麻烦,地下党再将茅盾他们带到了“深坑”,让他们暂且休息,在深坑待十多天后,他们再被地下党分批护送到惠州。

茅盾

惠阳县委卢伟如,梁华区区委书记陈永两人在此之前接到命令,于惠州建立了一个秘密的联络地点,这个地点就是“东湖旅店”。

东湖旅店是惠州城里当时最豪华的旅店,国民党187师师长张光琼将旅店搞成了自己的“安乐窝”,专门有人在门口把守。

俗话说得好: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卢伟如

卢伟如和陈永两人就是基于这种考虑,将东湖旅店设置为了秘密的联络点。

1942年除夕,茅盾夫妇、廖沫沙,叶以群,邹奋韬等人来到了“东湖旅店”,次日,他们又被护送到了更为安全的“东和行”,当天是大年初一,茅盾夫妻亲自下厨,为众人烹饪了家乡名菜“风味鸡”。

之后的几个月的时间里,卢伟如和陈永在东湖旅店接待了八百多名“熟人”,并将他们都安全地送走。

东湖旅店

1942年4月9日,被解救成功的夏衍回到重庆见到了周总理,两人当即紧紧拥抱在一起,周总理从夏衍的口中得知许多老朋友平安无事,非常高兴。

此次“香港大营救”胜利结束后,茅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其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夏衍

夏衍也表明:大营救以生动的事实,说明了共产党人和游击区军民在万分困难的环境中,舍生忘死地执行统战政策的史事。这是真正的肝胆相照、生死与共。

在这次“大营救”中,周总理是主要领导者,廖承志、潘汉年、刘少文是主要组织者,2000余地下党和数百名东江游击队战士是执行者,他们的各司其职,创造了一个“奇迹”。

《局中人》结局沈放牺牲,沈林接续弟弟风铃继续做地下党,这个结局满意吗?

大家好,我是小国,随着剧情的结束,在我看来沈放最后牺牲,把实情告诉了沈林,自己就是他多年来追踪的风铃,

然后让哥哥沈林继续做风铃,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大哥是非常有潜力来做潜伏任务的,没有人更适合他来代替自己,这个结局还是挺不错的。

因为在剧情当中,沈林也多次救了沈放,帮他度过难关,比如说:田中约沈放喝茶就是想揭露沈放的身份,而沈林却在关键时刻开了一枪,救了沈放这些都是可以证明沈林还是非常在乎自己这个弟弟的,

不管他做什么事情,表面上还是该查的查,私底下还是会想办法暗中帮助沈放,其实这也是为后面沈林代替沈放继续做风铃做铺垫。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大家如果有不同的想法,欢迎大家来评论区留言。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留言反馈   Baidu   神马   Sogou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