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三个转折点(当前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537更新:2022-08-13 14:26:27

内容提要: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要想预测未来更远,就得对历史回溯更长。

只要了解了世界古今和未来走向,就会找到准确答案。

世界走向有两大主导力量:欧洲和中国。世界走向的主导地区则是欧亚大陆。5000年来的人类进化或者说世界走向,先后出现过三次转折,前两次转折点都在欧洲,第三次转折点在中国。

人类进化的第一次转折

一,人类为什么必然走私有化道路?

人类是由猿进化而来的。猿的每个族群内部都是公有制,所以公有制对于人类来说是与生俱来的。

人类之所以必然走私有化道路,是因为婚姻变化的必然结果。

在伙婚制时代,因为共夫共妻,连子女都公有,所以没有小家庭,每个氏族大家庭只能共产,个人几乎没有私有财富。

进化让人类智力不断提高,形体也日益分出丑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由于谁都选择俊男靓女性交,导致美妻俊夫的性生活越来越过度,丑妻丑夫的性生活越来越不足。性生活的日益不公,必然导致伙婚制解体,偶婚制诞生。

偶婚制只是让妻子或丈夫有权拒接与不相爱的人性交,两情相悦者的性交仍然很随便,婚外情仍然是家常便饭,这导致子女仍然不能确定父亲是谁。

专偶婚制出现后,丈夫终于可以确定自己的子女了,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就这样诞生了。

一旦丈夫、妻子和子女都由大家庭的公有变成了小家庭的私有,人类也就必然走上私有化道路。

二,欧亚大陆为什么会成为人类进化的主导地区?

非洲气候炎热,太适合原始人生存。越适合,非洲人的生存压力越小,进化越慢。

人类去美洲、澳洲最晚,而且去的人极少,两洲有的是适合原始人生存的好地方。两洲人的生存压力因此也小,进化也慢。

所以,非洲、美洲、澳洲的进化,比欧亚大陆晚了6000年。只有欧亚大陆才会成为人类进化的主导地区。

美国近100年来虽然在主导人类的进化,但美国人主要来自欧亚大陆,尤其来自欧洲,所以美国的主导实际上仍然是欧亚大陆在主导。再说,美国主导世界的历史即将终结。百年对于人类的整个进化史来说,实在是有如白驹过隙,只不过是一瞬而已。

三,欧洲与中国为什么会成为人类进化的两大主导力量?

白种人、黄种人、棕褐色人显然是被黑人排挤,才一批批走出非洲的。他们走出非洲后之所以没有出现杂居,是因为那时人类还只有几岁孩子的智力。几岁孩子只把和自己一样的人看作同类,因而才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暗白人全生活在北非西亚,白人全生活在欧洲,棕褐色人全生活在南亚及东南亚部分地区,黄种人全生活在东亚中亚东北亚及东南亚部分地区。

三大人种的任何族群,一旦在欧亚大陆的某地安家,他们此后的进化,必然受制于当地的地理气候条件。

古欧洲是一片原始森林,土地贫瘠,气候寒冷,不宜农耕,所以欧洲人的进化比亚洲人慢了半拍。当亚洲人进化到了农耕文明时,欧洲人才进化到游牧文明。所以,欧洲成了游牧文明的最典型代表。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地理气候条件比欧洲复杂得多。

北非西亚(中东地区),以及印度次大陆(南亚及东南亚部分地区),气候温和炎热,最宜于古人发展农业,所以那里是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也是最早出现的世界繁华之地,堪称当时的“世界中心”。四大文明古国,除了中国之外,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都出现在那里。但那里继古埃及之后,全部建立的是神权国家。因为误入“神途”,所以那里后来成了三大宗教的诞生地,只可能成为神的中心,不可能成为人的中心。

亚洲除了黄河长江流域之外的其它地区,要么气候地理条件过于恶劣,要么生存其上的民族太小,不可能孕育人类进化的主导力量。

黄河长江流域四季分明,对于古人来说,在气候多变地区发展农耕文明,极其艰难复杂,但这恰恰促进了炎黄子孙探索农耕文明的智慧,也使炎黄子孙比任何民族都更勤劳。所以,唯有中国成了农耕文明的最典型代表。

人类进化一直由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主导。正好,欧洲与中国的面积大体相当,一个是游牧文明的最典型代表,一个是农耕文明的最典型代表,所以欧洲与中国自然而然成了人类进化的两大主导力量。

四,人类进化的第一次转折点为何在欧洲?

如果没有游牧文明对农耕文明的掠夺,各人种、各民族、各族群,各自处于封闭隔离状态,没有外来掠夺压力也就没有发展动力,人类的进化肯定会极其缓慢。

大约公元前4000年,欧洲人进化到了游牧文明时期,一批批走出原始森林,来到欧亚大草原从事游牧业。

1600多年以后,也许由于过度放牧,也许由于气候变化,欧亚大草原退化,欧洲人被迫一批批南下掠夺农耕文明,从此打破了欧亚大陆的平静,改写了欧亚大陆进化的走向,并大大加速了欧亚大陆的进化。

欧亚大陆既然是人类进化的主导地区,那么欧亚大陆的进化发生了转折,当然是整个人类进化或者说是整个世界走向发生了转折。

这是人类进化的第一次转折。转折点在欧洲。

五,第一次转折促成了中国建国,加速了中国土地私有化

欧洲人南侵的第一个目标当然是华夏大地。

几乎所有史书都把蚩尤说成是苗族或黎族部落首领,我在《人类出路》一书中,列举了七方面例证,证明蚩尤是欧洲人。限于篇幅,本文只列举三方面例证。

一,黄帝和炎帝是最大两个华夏部落的首领,两人是不共戴天的仇敌,常年争战。但为了战胜蚩尤,两人化敌为友,共同对抗蚩尤。如果蚩尤只是苗族或黎族部落首领,不可能对炎黄部落构成那么严重的生死存亡威胁,乃至炎黄二帝必须放弃仇恨联手抗敌才能求胜。

二,炎黄二帝使用的是木制和石制武器,蚩尤使用的是铜制武器。要知道,铜是欧洲人发明的,不是苗人或黎族人发明的。

三,黄帝战胜蚩尤后,威名大震,万余华夏部落都愿意接受其领导,由万余部落结成的联盟因此得以形成。这足以说明,只有蚩尤是非我族类的红头发蓝眼睛的白种人,才会对所有黄种人部落构成生死存亡的威胁。

整个人类各人种各民族,只有血缘关系的部落,才可能结成联盟,因此一个部落联盟顶多只由几十个部落组成。由万余部落结成联盟,在世界历史上可以说只有炎黄子孙一家,绝无仅有,空前绝后。

正是因为华夏大地的所有炎黄子孙都结成了部落联盟,能够万众一心联合抗敌,所以只有华夏大地才没有成为欧洲人的殖民地。

正是因为华夏大地的所有炎黄子孙都结成了部落联盟,大禹才能够借此成功治水。对于农耕文明来说,战胜水患的功绩,一点不亚于战胜蚩尤的功绩,所以大禹的威望一点不比黄帝低。正是凭借治水的崇高威望,大禹才能够和平建国。

大夏王朝分封各部落为诸侯国,通过和平手段建立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封建王国,这在世界历史上也可以说是独此一家,绝无仅有。

建国大大加速了华夏大地的土地私有化进程。

华夏大地在部落和部落联盟时期,虽然氏族大家庭变成了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其它财富都私有化了,但土地仍然公有。

封建王朝的根本制度是世袭制和分封制,因为这两大制度在夏朝有一个漫长的形成期,所以夏朝的土地私有化并不快,土地矛盾也并不突出。至少在夏朝前期,官员和世袭贵族主要领取的是俸禄。夏朝的土地制度有点类似于新中国人民公社时期的土地制度,土地为各氏族(一个氏族相当于一个生产队)集体所有,而且没有分田到户,氏族成员“公田公种”。各氏族向诸侯国交公粮就是纳税。

夏朝真的有逾万诸侯国,而且那时人民稀少,所以夏朝是老子最向往的小国寡民时代,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到了夏朝后期,世袭制和分封制应该已经很完善了,官员和世袭贵族无不热衷于分封土地,因为俸禄只能泽及一世,分封所得的土地可以泽及子孙万代。

一代一代世袭的贵族越来越多,贵族越多需要分封的土地越多。越来越多的公田经过分封变成了贵族的私田后,土地矛盾也就越来越突出。因为对于每个诸侯国来说,贵族是不纳税的,分封给贵族的公田越多,剩下的公田就越少,诸侯国的税收也越少;对于贵族来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不断出现的新贵族,没有得到分封的土地是断然不会答应的,一定要得到分封的土地才罢休。

于是,灭国之战不可避免。

因为既然本国可供分封的公田分封殆尽,那么就只有灭掉相邻的小诸侯国,将该国的土地部分或全部分封给本国贵族。

到了商朝,井田制应运而生。

井田制有点类似于新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包田到户,即将井字形的九块公田,周围八块公田分给各家耕种,所产粮食谁种谁得;中间一块公田由各家共同耕种,所产粮食全部上交国家。这就是“公田私种”。

“公田私种”虽然调动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提高了粮食产量,但无奈世袭制与分封制才是封建制度的核心矛盾。因为能灭的国家灭亡殆尽,不可能再从外部获得土地,但新世袭的贵族仍然在不断增加,他们必须获得分封的土地才作罢,这就只能进一步分封本国的公田。本国的公田被分封后少到了极限,国家的税收却因为连年战争必须增加,这就只能把税收转嫁到少到了极限的公有制井田头上。

越来越多的农民宁愿当贵族的奴隶,为贵族耕种私田,也不愿意耕种公有制井田。还有许多农民逃进深山垦荒而种。一个妇人的公爹、丈夫、儿子先后被猛虎吃了,她也不愿出山耕种井田。乃至孔子在齐国深山路遇这位伤心哭泣的妇人后叹曰:苛政猛于虎也!

既然本国实在再无公田可分封,那么就只有再去灭别的诸侯国,尽管这个诸侯国也是一个大国。

所以,即使最后只剩下战国七雄,中国的灭国大战仍然得进行下去。

中国之所以必然统一,不可能像欧洲那样永远分裂,首要原因就是世袭制与分封制的矛盾在不断促进统一,次要原因才是封建文化与封建思想在不断促进统一。

是的,中国1800余年的封建制度,尽管连度量衡和文字都没有统一,但经过水滴石穿的封建思想文化教育,中国人的思想却实现了高度统一。

既然中国的灭国大战必然进行到底,那么战国七雄中,谁能解决世袭制与分封制导致的土地矛盾,谁才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秦国通过商鞅变法解决了土地矛盾。

商鞅变法的核心是实行郡县制和废除公有井田制。前者通过加强中央集权,降低贵族地位,大大弱化了世袭制;后者通过将公有制井田全部私有化,私有土地都得纳税,让分封制形同虚设。

所以,秦国必然统一中国,统一中国后必然实行土地全部私有化。

中华5000年文明,土地私有化过程长达2500多年。

中国的统一过程,是万余国家逐步消亡的过程。

所以,在当时中国人的思想中,中国的统一即天下的统一。

因为当时的中国人无不认为,华夏大地即天下,华夏大地之外,要么是海洋,即天下的尽头,要么都是蛮荒之地。

所以,大秦帝国的诞生,不只是世界出现了第一个高度统一的最强大帝国,还是万国消亡式“世界统一”的第一次预演。

六,第一次转折改写了当时“世界中心”的历史走向

从欧亚大草原南下的欧洲人,在华夏大地没有讨到便宜后,只有继续南下,首先将古印度神权国家撕成了碎片。欧洲各游牧部落将印度的土地据为己有,印度人则要么被屠杀,要么躲进了深山老林,要么变成了欧洲人的奴仆。

后来,欧洲各游牧部落变成了大大小小的邦国,还建立了种姓制度。从那时迄今,作为国家来说,印度邦国林立,从来没有真正统一过;作为人来说,欧洲人永远是上等种姓,印度人永远是下等种姓,从来没有平等过。

中东地区是史书通常所说的“美索不达米亚”,也就是传说中的人间“伊甸园”,先后被来自北方的欧洲游牧民族侵占。欧洲游牧民族是一批批南下的,这一批批间隔的时间往往长达几百年,因此在这个当时的“世界中心”,每隔几百年就要上演一次欧洲游牧民族侵略导致国灭国立的大戏,乃至后来连古巴比伦、古埃及两个文明古国,也先后成了欧洲人的殖民地。

总之,中东及印度——农耕文明的发祥地,遭受一次又一次欧洲游牧民族的侵略摧残后,不但繁华不再,持久分裂,而且一再被殖民地化。

七,第一次转折也改写了欧洲自己的历史

一部分欧洲人在亚洲难以立足,不得不从小亚细亚回到了欧洲,他们就是古希腊人和罗马人的祖先。

一部欧洲史就是一部战争史。这部战争史得从古希腊人写起。

在由部落向国家的进化中,古希腊人推行的是比部落式民主制度更极端化的民主制度。为了制约权力,各希腊城邦国家的领导人最少两个,最多10个,都享有平等的权力。公有土地也是平等地分给了私人。

民主越极端,越追求自由独立,200余个古希腊城邦国家,谁也接受不了被统一。彼此分裂,因而长年累月战火不熄,最终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被亚历山大灭掉了。

亚历山大是一位战神,他20岁继承小国马其顿的王位后,开始了扩张战争。到33岁去世时,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不过称其为帝国,实在有点勉强。因为他13年来一直在马上打天下,从来没有下马治天下。他的扩张就像狗熊掰棒子,每掰一个都交给一个总督,总督们事实上才是各自领地的国王。他一死,他的帝国就一分为三。

罗马是一个只有4个部落的小民族,罗马人建国,虽然也是选择的极端民主制度,但他们建国的目的就是为了抱团对外扩张掠夺,所以4个部落一开始就能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

罗马4个部落的土地也平均分给了罗马本民族的人,扩张掠夺外族的土地该怎么分配呢?如果按正常的民主票决,当然也得平均分配。但是罗马将国民按财富多少分为6个阶级,另加一个骑士阶级。第一阶级加骑士阶级虽然人口占比最少,但拥有的“百人团”票数却超过了半数。每次票决,这两个阶级的“百人团”先投票,只要这两个阶级意见一致,决策就通过了,根本用不着其它阶级的“百人团”再来投票。结果,每次关于财富分配的票决,土地战俘等财富总是分配给了这两个阶级;每次关于战争与否的票决,总是决定开战,因为只有开战才能掠夺回更多的土地战俘供这两个阶级分配。战俘之所以也是财富,是因为战俘全部变成了贵族的奴隶。

所以,民主的罗马实际变成了一架战争机器,变成了一个制造贵族的巨大工厂。

问题是,元老院贵族们分得的土地等财富,远远多于将军们。将军们渐渐心理失衡,便开始利用军队抓权,搞独裁统治,并大肆屠杀元老院贵族,民主罗马就这样渐渐被将军们变成了帝制罗马。

民主与帝制本来水火不相容,但帝制罗马却仍然保留民主特色:不搞一家之天下,有势力的大贵族都有资格争夺皇位。结果,皇位的争夺十分残酷,十分血腥,皇位更迭也十分频繁,上层建筑自始至终没有稳定过。

由于不停地扩张,罗马成了人类有史以来地跨欧、亚、非三洲最大的帝国,人口由最初的15万增至1·5亿。但是,新增人口的土地大多落入了罗马贵族之手,新增人口不是变成了奴隶,就是变成了失去土地的穷人。因此,他们不但没有认可罗马是自己的祖国,内心深处甚至痛恨罗马。后来日耳曼、法兰克、撒克逊等游牧民族入侵罗马时,他们不是抵抗侵略者,而是纷纷加入到了侵略者的队伍中。

由于统治阶级不是忙着争夺财富,就是忙着争夺皇位,所以完全没有进行思想文化教育,最终只能把基督教奉为罗马的国教,利用基督教统一了国民的思想。

罗马的财政收入主要靠对外扩张掠夺所得。随着罗马国土面积的不断扩大,一是因为战线越拉越长,战争成本越来越高;二是因为越遥远,或者越是莱茵河北边的蛮荒之地,没有掠夺价值,或者越是波斯帝国那样的强国,战争代价太大。上述两大原因,导致罗马帝国对外掠夺的边际效益不断递减,最终越来越变成了赔本的对外掠夺。

因为以上原因,罗马帝国的灭亡是必然的,灭亡之后永世不得复生也是必然的。

八,独特的土地私有化推动欧洲走向了民主时代

日耳曼、法兰克、撒克逊、斯拉夫、哥特等游牧民族将西罗马帝国撕成碎片后,欧洲又从国家时代退回到了部落时代,史称无政府的“黑暗时代”。各部落抢得的西罗马帝国的私有土地又变成了公有。但各部落在向国家的进化中,又将公有土地分给了私人。不过不是平均分配,而是当权者和有战功者分配的土地最多。

整个欧洲大地没有一个国家,没有国家也就没有政府,因此那时的欧洲抢夺土地成风。很多拥有土地的农户被全家杀绝,因为不杀绝,其家的土地仍然有主,抢到手也终久不是自己的。

于是,农民纷纷将自家土地白送给拥有城堡的庄园主,唯一要求就是做庄园主的佃农。佃农仍然耕种自家土地,当然得向庄园主交租子。这样可以避免全家被杀,因为抢夺土地者即使杀了佃农全家,佃农的土地已属于庄园主所有,除非杀了庄园主全家才能得到。

就这样,欧洲的土地渐渐向庄园主手中集中,庄园主渐渐变成了大大小小的贵族。

所以,欧洲的封建制是自下而上形成的,与中国封建制的形成正好相反。中国贵族的土地是国王或国君分封的,所以中国的封建制是自上而下形成的。

几百年以后,欧洲各民族最大的贵族纷纷称王,先后打响了统一本民族的建国之战。但是,欧洲贵族并非国王恩赐的,实力都很强,单凭武力统一非常难,代价也极大,所以国王大多选择与贵族妥协,允许贵族不向国家交税,仍然过原来独立王国的日子,这样才可以通过和平手段统一贵族领地,建立民族国家。

欧洲各地基督教拥有的土地更多,更是国中之国。基督教的地位与影响力不仅高过贵族,甚至高过国王,高过德意志皇帝。

所以,欧洲尽管进入了君主集权时代,但欧洲君主拥有的极权,比中国君主拥有的极权要小得多,二者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正是这种君主集权弱化的独特体制,使欧洲能够率先进化到民主体制。

例如英国,国王都是外来户,拥有的王权小,贵族因而得以联合起来与国王长期争权。后来贵族竟然想到了建立议会来制约国王的权力。结果,议会的权力不断增大,国王的权力不断缩小,乃至国王的权力最终完全虚化,英国就这样进入了议会制民主时代。

例如法国,由于长年战争,国家财政快崩溃了,国王苦求贵族和教会交一点点税,帮助国家渡过难关。贵族和教会不但不答应,反而要求召开由教士、贵族和平民组成的三级会议,通过会议决议的形式,进一步明确贵族和教会不交税的法定地位。没想到中断了125年才开的这次三级会议,平民强烈要求不再按“级”投票,而按“人”投票。按人投票平民必赢,因为平民在人头上占绝对多数。双方僵持不下,在关键时刻国王又站到了教会和贵族一边。国王派兵镇压平民,最终引发了法国大革命,使法国进入了人民专政的民主时代。

例如俄国,由于贵族都是拥有大片土地的大公国,沙皇不得不迁就势力强大的贵族们,长期实行农奴制。结果,农奴制制约了工业发展,导致俄国资产阶级力量极其薄弱,这才给了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机会,使俄国变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民主国家。

至于德国,由于贵族数量最多,势力最强,统一最难,所以1871年才建立帝国。正因为德国建国最晚,所以到德帝国建立时,世界殖民地已基本被欧洲列强抢夺光了,德帝国只有疯狂和英国等欧洲列强争夺殖民地,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在战后也变成了民主国家。

九,第一次转折深刻改变了欧亚大陆的历史走向

由上不难看出,第一次转折大大加快了欧亚大陆进化的同时,也深刻改变了欧亚大陆的历史走向。例如欧亚大陆的四大文明古国,除了中国之外,古巴比伦、古埃及和古印度文明都因欧洲游牧民族的入侵而中断了。

中国在第一次转折时期没有成为欧洲的殖民地。中国在巨大的外来扩张与压力面前,被迫结束了各部落的分散独立状态,先是由部落联盟式统一,进化到了“国中之国”的封建制统一,最后又进化到了高度集权的帝国郡县制统一。随着统一的一步步深入,中国不但一次又一次抗击了蚩尤、匈奴等欧洲游牧民族持续了几千年的入侵,而且中国的封建制度建设也循序渐进地一步步深入,土地私有化也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过程。这个过程虽然也存在武力掠夺,但较之欧洲野蛮掠夺式的土地私有化途径,要良性得多。

当时的“世界中心”西亚北非和印度,虽然是世界最早的繁华地区,但由于神权的统治越来越极端僵化,进化几乎停止了,一千年也没有什么变化。所以,欧洲游牧民族的铁骑虽然给这个“世界中心”带去了巨大灾难,导致这个“世界中心”四分五裂,但毕竟重新推动了这个“世界中心”的进化。

至于欧洲,虽然从来没有停止过扩张掠夺,虽然无论自己还是带给别人的都是分裂对立,虽然欧洲的国家建设、制度建设与土地私有化进程都是进进退退、颠三倒四,但由于欧洲对内对外扩张掠夺导致的矛盾冲突,远比亚洲剧烈,所以欧洲的进化反而比亚洲快得多。

(未完待续)

《雍正王朝》太子师傅王掞不输不赢,为何还要自杀?

《雍正王朝》这部剧之所以经典,就是因为其中每一个角色,都并不是脸谱化的,而是根据自己的位置,有自己独立的思维,特色,而每个人都不蠢。

康熙身边的一些老人,刻画了三位,分别是魏东亭,王掞,佟国维。

这些人可不是随随便便杵在那里充数的糟老头子,而是大有来头。

康熙的胡子都是花白的,而这几个老头的胡子都是雪白了。所以,当康熙还是个小孩的时候,这些大爷们可能正好是十多岁血气方刚的少年,那么擒鳌拜,灭三藩,平台湾,这些人都是一路风风雨雨和康熙一起扛过来的,像大哥护小弟一样护着康熙,比如魏东亭,佟国维以前都是御前侍卫,和康熙一起摸爬滚打,而王掞更加特殊,他的祖辈是明朝的忠良,文人,到了清朝又代表士大夫阶层继续辅佐清朝的皇帝。如果说康熙和魏东亭,佟国维是兄弟哥们儿一样的情谊,那么和王掞就要更多一份敬重,连自己儿子,未来皇帝的教育都交给他,可见重视。

这些老臣子辅佐康熙,看的已经不是个人的荣辱得失了,而是老爷子的尊严,还有帝国江山的长久稳固,他们是随时愿意为了老爷子康熙的面子,还有清帝国的里子牺牲一切的。

还不起钱,魏东亭为了维护康熙的面子,宁愿自杀也不开口,其实钱大多花在了康熙南巡接待。佟国维和康熙唱双簧,自愿退休,而这个王掞,和他们是完全一样的,大局看得透透的,适当关头,宁愿自污,也要出来帮康熙。

这是一种一般人难以理解的忠良,对主子的拳拳之心。就好比猎犬随时可以为了护主牺牲自己。他们关心的已经不是自己的名利,忠诚已经到了忽略自我,超我的程度。

我们都以为王掞是来搞笑的,但是这个老大爷经常的一些举动,已经可以告诉大家,他不简单。

全剧里王师傅一共出现的次数很少,大概五次,这五次,都是把这个人物的大局观,洞察力,胆魄,还有包容展示无疑的。

第一次,给太子送钱。

他是书呆子吗?不是!灵活得很,追缴国库欠款的时候,查到太子头上,王师傅给太子了一本“花了老臣一辈子心血注解的《大学讲义》”让他从中悟出一点道理,里面其实是帮太子换钱的银票。哪里是什么书呆子,直接就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然后第二次,第十集,康熙要一废太子,只有王师傅勇敢地站出来提醒康熙——不能废哦!

为什么不能废?因为如果太子没了,八爷党,四爷党,其他人,顷刻就天下大乱,康熙就不要想安度晚年了。

首先,他是说了大实话——不公平!太子被所有人黑,被所有人整,除了个别阿哥,没有人帮太子。

这个是大家都知道,但是没有任何人敢挑明的。

其次,他说了,不教而诛——

意思是太子是你自己立起来的,三十年,你用了最好的资源,教育去培养他,最后你把他否定了,也就是把自己否定了,以后你晚年拿什么服人?你这样弄得来人心不服后果是什么?后果就是天下不服你——

这些都不是废话,都是句句诛心的话。王师傅勇敢地提醒康熙,你不要一时冲动,铸下大祸。

果然他说到了康熙心里,康熙真的愁了——

虽然最后君无戏言,他还是没有听王师傅的忠言,毅然废掉了太子,但是过后很快就发现跳出来的八爷了。所以事实证明一废太子就是错的。

接下来,第18集,边疆匪患,康熙需要选大将军王去带兵,八爷党推举已经不被康熙看好的八爷,理由是——

而康熙并不想八爷出来带兵,正在一大群人说得头头是到的时候。王师傅出来花样搅混水,这个算是达到这个角色在本剧中的第一个智商高潮了——

你们不是说八爷不懂兵事也可以带兵吗?那我干脆给你一黑到底,我推荐太子出来带兵,看谁是真的坐朵儿的主帅!

表面上是搞笑无厘头,实际上是在帮康熙解围,给他找理由,找台阶。王师傅话已经甩出来了,如果你康熙同意八爷这个不懂兵事的去带兵,那么为什么不可以同意“哀兵必胜”的废太子去带兵?你一碗水端不平嘛,等于也就变向地向朝堂上所有人宣布——废太子带兵是扯淡,八爷带兵,更是扯淡。等于是拿太子去污八阿哥。在他说话之前,人还没出来,话就先来了——

我一个大家都嫌弃的废太子的人来附和你十爷,把你们弄得一样黑,黑死你们。

然后正好就给了康熙话说——

康熙骂的是废太子,其实骂的都是八爷。太子调兵逼宫是假的,但是八爷串联争储君,逼肖国兴算计太子都是真的。

然后最萌的是,王师傅还来了句不要虐待废太子——

这是两个老头在唱双簧,忽忽悠悠就又把八爷的如意算盘打垮了。注意看这时候康熙的表情,不是厌恶王师傅,而是很感动,很隐忍,很难过,他已经理解到王师傅自污的良苦用心了。

这里有一个一秒左右的焦晃老师的表情变化,大家可以自己去体会。不是那种荒唐或者讥讽或者泄愤的表情,而是那种快哭了又要忍着的表情。

再接下来,19集,康熙病了,太医说吉人自有天相,不要紧的,但是王师傅马上就悟出来康熙不行了。

这个必须是非常了解康熙的人,才能达到这种程度。

而马上王师傅就告诉四爷,你要继位——

而他不是要巴结四爷,因为他清楚知道,八爷不行,太子不行,只有四爷能够延续大清的江山。

所以,王师傅根本不是一个跟着谁都为了自己利益的人,他要的是国家社稷,百姓福祉,对他来说康熙的江山就是他拿命和康熙一起换来的,绝不能看见它走邪路。

所以,最后,王师傅必须死。

因为为了四爷上位,就不能有把柄被八爷抓着,王师傅知道四爷不忍心,于是只有自己下手。

而王刚刚说完这个,下一幕就是他被康熙开缺。

开缺了,就算是撸到底了,王大爷干任何事,都不干任何人的事了。他可以最后一次为皇帝,为江山背锅了。于是立马就赶去赐死郑春华。

而除掉郑春华以后,王师傅自己就是最后的人证了,为了保密,自己也必须以死封口。

而王师傅最后是等到雍正来了才服毒的,他此时的神态,哪里是个昏聩的老人,明明是最精的人。他送给四爷最后的话是,您的路还长,您可要好好地把他走完。

这是用自己的命,换了四爷的将来,大清的将来。

王师傅这样的人根本不在乎利益,生死,作为标准的文人士大夫,他要的是朝闻道,夕可逝的骨气。虽然命运让他辅佐了太子,而大环境让太子失败,但是最终他自己,却为康熙江山的延续,保举了一个可靠的新君。

所以,他哪里是输了,他其实是大大的赢了,因为为了理想之死,是死得其所,死而无憾。另外,在康熙朝为康熙牺牲背锅,康熙自然不会亏待他家人,虽然辅太子不成,但是拥立雍正有功,连命都搭进去了,那么雍正即位之后对王师傅的评价,以及对他家人后代的照顾,也就可想而知了。王师傅是把一盘太子下死的棋下活了,是把一般人不能改变的大势都改变了。哪里是不输不赢,明明是从输到赢。

注:真正历史上的王掞病逝于雍正六年。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留言反馈   Baidu   神马   Sogou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