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是东吴的吗(三国孙策很厉害吗)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779更新:2022-08-12 20:46:18

建安三年(198年),孙策又向汉廷贡献礼物。汉廷任命他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孙策因此在舆论上得到了汉政府的承认。

可以说,孙权父兄孙策的死,是东吴势力最大的遗憾。

根据文献的记载,孙策外出游猎时,被一个无名小卒暗杀了。对于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来说,这样的死法显然是一种莫大的悲哀。至于父亲孙坚的死,则更是憋屈,他竟死在一支莫名其妙的冷箭上。当时孙坚的死敌是黄祖,而黄祖的势力远逊于东吴。双方短暂交手后,黄祖兵败,撤入山林。

在撤退的过程中,士兵向追兵射出一支冷箭。这支冷箭射中孙坚的概率就像中了头奖一样,偏偏运气使然,这一箭刚好终结了孙坚的性命。说起来,这黄祖的来头倒也不小。刘表来到荆州任职时,先后多次分封当地的地主,从中提拔了一大批贵族。根据黄祖的姓氏推断,他可能出自名门黄氏。

黄氏家族最出名的人物,应该就是“二十四孝”中的黄香了。

“扇枕温衾”这个典故的主人公便是此人,黄香的母亲死得早,他的父亲一把屎一把尿地将他拉扯大。黄香非常孝顺,在三伏天用扇子帮父亲扇凉炕席,三九天则帮父亲暖被窝。显然,此举是孝子之行。不过,在礼教兴盛的汉朝,类似的孝子不胜枚举,为什么黄香有机会跻身史册呢?

这还要归功于他成了汉和帝一朝的尚书郎。

毕竟,一个显贵人物,史官必然要为其开碑立传。所以,黄香的这段早年经历,便被收录进了孝经,成为后人敬仰的典范。黄氏自黄香之后开始发迹,刘表坐镇荆州期间,黄祖担任了江夏太守。针对东吴的侵略,黄祖陷入了被动,且战且退。

根据史料的记载,从公元199年到207年这八年时间里,黄祖先后五次与孙吴开战。不过,战争的结果显而易见,均以黄祖失败撤军而告终。当然,除了公元199年的那场战争,黄祖的对手是孙策之外,其余的战争均是与孙权对垒的。

作为黄祖的敌人,孙权自然不会给他太高的评价:“祖宿狡猾,为表腹心,出作爪牙,表之鸱张,以祖气息。”在这为期八年的战争中,东吴虽然一再得胜,但推进的步伐十分缓慢。可以说,在这八年的战争中,孙权最大的收获就是得到了甘宁这名人才。

甘宁颇有远见,以荆州作为落脚点进攻巴蜀的战略方针,在当时只有三个人想得出来:一个是诸葛孔明,一个是与孔明并肩的周瑜,还有一个便是甘宁。得到甘宁,堪称东吴之大幸。然而,为何拥有周瑜、甘宁这两位大才的东吴,终究比刘皇叔慢了一步,没能完成先占荆州再夺巴蜀的愿望呢?

可以说,这一切都是命运使然。

刘皇叔用积累了半生的声望开始了一场豪赌,从刘璋手中强占荆州城,终于有了与其他两位大军阀一较高下的资本。虽然,很多史学爱好者觉得这起事件中,刘璋引狼入室之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笔者仍认为里面的运气成分占比更多。

公元208年,刘表病入膏肓,他的两个继承人刘琦和刘琮开始算计老爹的基业。刘琦是大儿子,所以,刘表的老部众均对其鼎力支持,但刘琮的夫人却是蔡氏的千金,他亦有荆州望族撑腰。值此之际,孙权决定趁机解决东吴的老对头黄祖,为父亲报一箭之仇。

在接下来的战争中,东吴高歌猛进,一举击杀了黄祖,取得了胜利。不过,此时的孙权仍慢一步,没能取得江夏。当时诸葛亮已洞悉局势,他帮助处于弱势的刘琦取得上风,巩固了江夏的防务,扩充了蜀汉的实力。可以说,此举对于赤壁之战的结局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正因为有了江夏这个筹码,刘皇叔才得以逃过曹魏的追击,也拿到了与孙吴联盟的通行证。后面发生的故事,我们都比较熟悉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赤壁之战爆发,孙刘联盟取得了全面胜利。不过,这场战争虽然以胜利告终,但孙吴却吃力不讨好,仅拿到了江夏一隅作为战利品。

毫无疑问,战利品分配问题加剧了蜀、吴之间的矛盾。当然,诱发两国直接陷入冷战阶段的,还是荆州城。为了得到这座城池,孙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周瑜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费尽九牛二虎之地,这才打下这座兵家必争之城。然而,在“借荆州”的骗局上演后,孙吴竟失去了荆州这块无比珍贵的战略要地。

所以说,若不是失去了荆州,恐怕三国的历史会被改写。

从战略位置来看,荆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长江是一道很难逾越的天险,也是东吴最重要的屏障。正因为曹操占据荆州,这才能以此地为根基入侵江东。若非如此,赤壁之战根本打不起来。相比之下,合肥的战略地位就没有那么明显了。不过,不明显却不意味着不重要。

想要夺取江东,曹操完全可以换一种思路,由合肥作为跳板。简而言之,就是自淮水调兵,与孙吴水师正面开战,而合肥则可以作为陆军进攻的根据地。两路夹击之下,东吴建业岌岌可危。因此,对于孙权本人而言,这两座城池是足以决定孙吴命运的要地。

而他这一生最大的闪光点,就是从曹老板的手里拿下了荆州城。得荆州,算是孙权生平最大的荣耀,但因为这座城池又在其手中失落,所以,辉煌的战绩变得毫无意义,我们也没必要重提。

接下来,我们不妨着重分析一下合肥之战。

这场战斗,最大的受益人是曹操麾下的名将张辽。这个人,粉碎了孙权对合肥的所有幻想,彻底将东吴崛起的希望扼杀在摇篮中。

第一次合肥之战,虽然名为赤壁之战的策应,但对于孙权来说却是实现人生理想的最佳时机。要知道,赤壁之战时期的合肥城中仅有守军数千人,这座城的守备力量从未如此空虚。

然而,孙权没有抓住这次机会。

第二次合肥之战,发生于公元215年。不过,早在公元213年,由于此前孙权奇袭合肥险些成功,所以此地的防务得到了曹操的重视。在加强了濡须坞的防御工事的同时,曹操还将爱将张辽、乐进、李典留守此地。

在聊起这场战争的结果时,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双方的兵力对比。

当时的孙权已和蜀汉谈判完毕,手中可调度的兵马在十万左右。留守在荆州的张辽等人,麾下仅有七千名守军。十万对七千,以常理度之这场战争孙权落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然而,奇迹往往发生在这种时候。

在大军进攻合肥城的前一天晚上,张辽亲率八百名“特种兵”,在孙吴主力军中几番冲杀,随后扬长而去。这场战争之前的“开胃菜”,让吴军士气大打折扣。

接下来,就是为期半个月的攻城战。十万名吴军虽猛,但他们却拿固若金汤的合肥城毫无办法。值此之际,孙吴士兵的士气逐渐变得低迷。

没过多久,军营中瘟疫蔓延,雪上加霜的处境进一步降低了吴军取胜的可能性。无奈之下,孙权只能领兵撤退。

不得不说,孙权绝对是孙氏家族的另类。不同于他的父亲和兄长,孙权的作战经验少得可怜。十多倍的兵力差距,竟让孙权松懈了防备。

或许孙权忘记了,史上曾发生过无数次以少胜多的战争。吴军做梦都没想到,竟有张辽这样悍不畏死的猛将。逍遥津一战中,孙权险些丧命。若非他手下有凌统、甘宁两位强将,恐怕孙权早已魂归天际。

所以,第三次合肥之战,再次以吴军失败落下帷幕。

为什么不论是热爱小说的读者,还是研究三国正史的历史爱好者,对孙权的研究都比较有限呢?就是因为孙权就是个不折不扣的二世祖,他的能力远逊于孙坚孙策,更无法与他的对手曹操刘备比肩。归根结底,自孙坚、孙策戏剧性地死于小概率事件那一刻起,属于孙吴的时代就已经结束了。

以孙权的能力,根本没有办法带领孙吴崛起,只能坐吃山空,让父兄留下的基业行将就木。哪怕有周瑜、陆逊等人才,也无法让孙吴匹敌蜀、魏。

公元280年5月1日,王濬所率的舟师首先抵达石头城下,吴大帝孙权之孙孙皓自知大势已去,反绑双手,抬着棺材到西晋军门前去投降。交州刺史陶璜坚守不降,孙皓写亲笔信相劝才降晋。西晋朝廷封孙皓为“归命侯”。孙吴灭亡,西晋实现了统一。

【《三国志》、《三国演义》】

刘备和孙策几乎都是白手起家,为何差距这么大?

刘备是白手起家,但是孙策可不是,俩人的起点完全不同,从而导致俩人的差距很大的,因此题主是他们都是白手起家不太正确。

那么为何说他们的起点不同导致的差距如此之大呢?

从刘备的角度来看

刘备白手起家这点毋容置疑,因此千百年以来成为激励世人的典范,我们看看刘备为何是白手起家的。

首先,刘备出身尊贵,但是家道中落。

刘备是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胜这人非常能生,一鼓作气生了一百多个儿子,以至到最后有些儿子叫什么名字连他自己也记不住,管生不管教的主,因此儿子对于他来说就是快乐后的产物而已。

后来遇上汉武帝搞推恩令,一来二去,刘胜的封地和爵位到他的后代愈来愈小。随着时间推移,到刘备这一代的时候,他的父亲刘雄早就没有了爵位,只得依靠祖上荫庇混了一个孝廉,后来官至东郡范令。

因此表面来看,刘备虽然出自刘姓宗室,皇亲国戚,但是到他这一代的时候皇室血脉早就冲淡了,祖上的荫蔽也没有了,成为一个地道的没落贵族。

其次,家境贫寒,无依无靠。

刘备的父亲刘雄在刘备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人丁单薄,也没有留下什么家业,日子过得非常艰难,甚至比有些平常百姓还要凄凉。刘备依靠母亲贩履织席来养活,等到他长到一定岁数之后,他就和母亲一起干这个来维持生活。

宗族中除了同宗的刘元起时常能够救济一下他们孤儿寡母之外,其他同族同宗之人也是袖手旁观,毕竟大家都过的不富裕,哪里还顾得了别人呢?

因此,刘备既无法从自己的父亲或者兄弟姐妹那里获得荫庇,也无法从宗室那里获取帮助,只能依靠自己来获取更多的资源。但是由于自身资源有限,从而无法获取更大的帮助,导致他不都不碾转各地,寻求机会。

一个无依无靠的人,要想在乱世中获取功名利禄那是何等的艰难呢?没有在乱世中殒命已经是万幸中的万幸了,更何况还要做到万人之上的基业更是难上加难。

最后,北方强敌环伺,刘备立足机会甚少。

黄巾起义之后,北方处于片动乱的境地,这就给予了刘备更多建功立业的机会,然后正是如此,导致北方出现了许多强敌环伺,争夺地盘。

然而猛人的出现极大的挤压了刘备发展壮大的机会,比如刘虞和刘备虽然同为姓刘,但是刘虞德高望重,深有威名,许多有识之士纷纷投靠刘虞;而刘虞麾下的公孙瓒更是勇猛异常,也吸纳了许多人的投奔。

随后袁绍崛起,更多的英才俊杰以投靠袁绍为荣,这对于依然籍籍无名的刘备来说确实是一种巨大的伤害。人才和资源都流向这些赫赫有名的人物那里,这些大人物自带光环,吸纳了大量的人才和经济资源,那么作为人卑言微的刘备更是无法获取广泛的关注,只得采取打小怪,然后到中怪,最后到打大怪逐步升级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声誉和威望。

可是即使如此,刘备在北方依然提升缓慢,直到来到徐州之后获得徐州牧陶谦的赏识之后才得以获得质的提升。然后,刘备此时的声望依然无法曹操以及袁绍等人相比,甚至远远比不上在荆州的刘表,从而导致愿意跟随刘备的人非常少,势力依然弱小。

从孙策的角度来看

首先,孙策父亲的荫蔽,不孤单。

孙策不是孤儿,在父亲去世的时候他已经十七岁了,虽然没有成年的,但是跟随父亲孙坚东征西战,早就积累了一定人脉关系和经济资源,不是孤苦伶仃一人,也不是无依无靠。

孙坚在江东奋斗乃至去世之后,留下了一大批旧部,这些旧部忠于孙坚和孙氏家族,他们追随孙坚开疆扩土,立下了赫赫战功。

孙坚虽然去世了,但是这些人依然还是忠于孙家,只是此时的孙策太小,仅仅只有十七岁,威望和能力不够,从而导致这些人并不非常信任他,但是这些人都是父亲孙坚留给孙策的遗产。

孙策随后正是凭借父亲孙坚留下的旧部在江东打下了一片地盘,为后来者孙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孙策出来闯天下的时候,并不是一无所有,而是有所依仗。

其次,孙策有宗族支持,并不势单力薄。

孙策在江东闯荡的时候获得了其母亲的家族吴氏家族的支持,同时也获得了孙氏家族的支持。在吴氏家族方面,其舅舅吴景给予了孙策极大的支持,正是在舅舅的支持之下,孙策才得以获得稳定的地盘,招兵买马扩张势力。

在孙氏家族方面,孙策获得了父辈兄弟以及同辈兄弟的协助,在他们的支持之下,孙策才能够顺利的控制军队,获得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这才导致他实力大增。

孙氏家族和吴氏家族是孙策乃至孙权在江东站稳脚跟,甚至称王称帝赖以支持的支柱,没有他们鼎力相助,根本就没有后来孙策以及孙权的发展和壮大。因此孙策有其宗族的支持,并不势单力薄。

最后,孙策在江东并无可以匹敌的势力。

孙策横扫江东的时候,江东没有什么大的或者比较强悍的割据势力,一般占据一个郡或者一县,或者是一些占山为王的宗族势力,极少有横亘州郡的诸侯,这些人的战斗力比较弱小,在孙策倾力打击之下,很快土崩瓦解,不成气候。

比如扬州的刘繇,虽然占据着扬州一带的郡县,但是部下大多是孙坚的旧部,无法完全控制部众,在孙策攻击之下很快溃散。

吴郡太守许贡在在由拳抵抗孙策的部将朱治,随后朱治击败许贡,许贡不敌而逃走依附山贼严白虎;随后严白虎也被孙策消灭。

庐江太守刘勋在孙策的诱骗之下也是丢掉城池,不得不投奔曹操。

因此,盘算孙策面对的这些割据势力,他们无不都是一些中小的割据势力,无法坐大,更不是孙策的对手。

综上所述,刘备和孙策相比来看,刘备无论在宗族势力,还是父辈荫蔽上,都远远不如孙策那么幸运,刘备既没有得到父辈兄弟的帮助,也没有像孙策那样获得母族或者宗族势力的协助,完全依靠个人魅力来收拢资源。

在面对的敌人方面,刘备在北方面对的形势和孙策在江东面对的形势完全不同,盘踞北方的刘虞,公孙瓒或者袁绍,曹操这些人,无论是哪一个都比盘踞江东的那些诸侯强太多,完全不不在一个量级上面。

一方面,刘备自身实力不足的情况下,在面对恶劣的强敌环境,要想取得孙策那样的成就完全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可能的。另外一方面,孙策在取得父兄以及母族和宗族势力协助下,面对相对比较弱小的对手的情况下,能够取得如此不俗的成绩,也是实属侥幸。

因此,说刘备是白手起家不为过,但是要是说孙策白手起家则有些勉强了,从而给俩人产生的结果也就不同了,差距也就比较大。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留言反馈   Baidu   神马   Sogou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