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春刀2修罗战场结局是什么(绣春刀三个小角色映射大背景)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555更新:2022-08-12 03:15:11

路阳执导,宁浩监制,张震、张译、杨幂等人主演的古装武侠电影《绣春刀Ⅱ:修罗战场》一开始就是异常惨烈的战争现场,从死尸堆里爬出来的明军小军官沈炼(张震饰演)将被后金军俘虏即将斩首的中级军官陆文昭(张译饰演)奋力救出。侥幸逃得性命的陆文昭和沈炼向战场望去,残阳如血,尸横遍野,几万条人命,割草一般就没了。

陆文昭是明朝大将、山海关总兵杜松麾下守备

陆文昭台词:几万条人命,割草一般就没了,要想不这么死,就要换一种活法。

要想不这么死,就要换一种活法。

陆文昭的这个感慨就是面对这个修罗战场所发,这也是他从边军守备到锦衣卫千户,从奋勇作战到玩弄权谋的变身的思想基础,这是电影桥段的后话,暂且按下不表。

从陆文昭和沈炼的对话可知,他们都隶属于明朝大将、山海关总兵杜松麾下,电影开始,杜松已经被敌人砍掉了脑袋。

按照电影的设定,陆文昭和沈炼可能都是边军出身

电影开篇的这场战役就是发生在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1619)的萨尔浒战役,正如电影所表现的,此战役以明军大败而告终,而杜松率领的中路左翼军(西路军)的失败,又是其中重要的一个胜负节点。

在战役开始之前,明朝朝廷方面根本没有想到会有这个结局。

抚顺关(今辽宁省抚顺市东10公里的前甸乡关岭村附近)遭受努尔哈赤奇袭、抚顺(今辽宁省抚顺市)被后金军夷平之后,前去驰援抚顺的明军也被击败,总兵张承荫、副将颇廷相、参将蒲世芳以下游击5员、千把总50余员,相继阵亡,将近10000余士卒被歼灭,余下尽数溃散,大获全胜的努尔哈赤继续犯边,攻克清河城(今辽宁本溪市本溪县北清河城)等。

消息传来,明朝朝野震惊,兵部尚书上奏后,明神宗(万历帝)大怒,于万历四十六(1618)十月,授权兵部,使其推荐总兵赴辽东经略军务,务期歼灭建州女真。

明神宗朱翊钧,年号万历,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出警入跸图》描绘的是明神宗万历帝身边的警卫部队

从决策层面,明朝方面的准备不可谓不完备,一方面,有上述总体筹划战略的诏命;另一方面,下诏命令各其他有关部司,限日议定征兵转饷等各项军机事宜,为征剿工作做好准备;再次,遣专使命令叶赫、朝鲜等整顿军马,克期作为匡佐辅助部队从征。

但魔鬼就在细节中,危机已经潜伏在以人事安排、后勤保障等为代表的准备工作之中。

从万历帝的角度看来,曾经镇守辽东22年,前后奏报大捷10余次的辽东总兵、宁远伯李成梁是一个百战百胜的名将,因此特旨起复其子李如柏于废籍(在宁夏右都督任上以疾归,家居二十余年)之中,用为辽东总兵。但是兵部很清楚,李如柏父兄的旧部曲已经无复存在,而李如柏等李氏子弟一贯纵情酒色,也不再有少年英锐之气,一句话,徒有世将之名,实在不是国家的干城之选,但是又不便要九五至尊收回成命,因而便推荐曾经担任辽东巡抚的兵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杨镐为辽东经略。

万历帝倒是欣然同意,允兵部所请任命杨镐为辽东经略,并赐给杨镐尚方宝剑,得以对总兵以下官先斩后奏。

但是,面对大学士、兵部尚书为首的众大臣纷纷上书,急请万历帝发内库白银,万历帝却迟迟不发,数月后,才发下10万两白银。

军队方面,除了宣化、大同、山西三镇向朝廷奏报了启程日期,其余各地军马都没有如期行动。而明军得后勤保障更是乱象丛生,衣甲武器腐败锈钝自不待言,士兵试马而稍一回旋则兵器坠地,出发祭旗而三易屠刀而牛首始断,诸如此类各种让人啼笑皆非的BUG不断,有识之士已经开始担心。

而此时,努尔哈赤要求问罪辽将、封王赐敕的语气傲慢的书信送达明廷,万历帝更是愤怒不已。皇帝震怒,明朝大军遂在士卒疲敝、饷粮不继的情况下仓促出发,杀奔辽东。

此时这支明军兵员定额虽然有20万,但实际只有6万出头,加上朝鲜和叶赫部的兵力,大概有8万左右,但明廷却对外号称大军有47万,并认为杨镐汇报的数字7万有余是按照官场惯例故意减半少报,于是日发红旗催促进军,杨镐被逼无奈,遂只得以不计成败利钝的决心,将部队分成四路(刘綎率领的南路、杜松率领的中路左翼军、李如柏率领的中路右翼军和马林率领的北路军)进攻后金。

明廷号称的47万,确实吓坏了以努尔哈赤长子代善等为代表的后金诸贝勒,他们担心明朝倾天下之力,以宿将猛士来攻,后金不免岌岌可危,但是努尔哈赤却向他们分析了明军实际可能的人数(与实际人数相差不远),并指出:

所谓「宿将」,必各不相干;所谓「猛士」,必进则争功退则委过者;福建、四川至辽东,万里馈粮,士能不饥乎?

后金军士,称坚甲曰铁甲,轻甲曰绵甲

杨镐的安排不能说全无道理,比如他知道李如柏怯战,但作为皇帝钦点的将门之子,不得不用为一路方面大将,不过将他放在内路,以便不至于失控;又比如杜松此人素称极有胆略、猛健绝伦,所以让他统率沈阳方面的大军作为此次进军的主力部队,但是问题在于杜松同时又比较有勇无谋、刚愎自用(这或许也就是所谓胆勇豪健的另一说法),他此时有独立首功的想法,遂不肯听从杨镐节制,贸然先期出发。

杜松部队提前出发,时在二月二十九日晚,其士卒遂手持火炬列队而出抚顺关,此种情形,当亦为后金的谍者提供了侦察的便利。

当抵达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浑河南岸)山谷的时候,杜松取酒边喝边思考,定下了攻击界凡山(界藩山)一带建筑城堡之后金军队的计划,在杜松看来,得此胜利,可以寒奴酋之胆,遂令士兵制作木筏渡过浑河(历史上曾经是辽河最大的支流)。

杜松要士兵结筏渡河,本来就是酒后使性,当看到制成的木筏被夹杂着冰块的湍急河水冲走,已经大醉的杜松大怒之下,亲至河边,赤膊策马泅渡而去,将士见主将如此,只好纷纷策马跟随,大批士兵因为马被冰块冲倒而溺死,后继步兵涉水泅渡之时,也有不少人中途下肢抽筋摔倒溺毙。杜松的任性造成了莫名其妙的非战斗减员,而毫无章法的前进,也使得军队秩序大乱。

监军张铨见势不妙,收拢残余20000余人和无法渡河的火炮辎重据守河西大营,并用绳网维系船筏输送重武器过河接济业已渡河的杜松等10000多士兵。

已经渡河的这10000多士兵都已经冻得牙齿颤抖上下打架,杜松本人也有点后悔,但是不好改口,于是便整队拟照原计划攻打界凡山吉林崖一带之敌。

但此时,努尔哈赤率领大约60000名八旗军队赶到,这支生力军刚一到达,即分兵以45000人的主力攻打萨尔浒大营剩下的20000明军。

万历四十七年(1619)三月一日未时(下午14时到16时),萨尔浒。

战斗甫一开始,监军张铨见大敌来犯,即命令开炮轰击,但此时忽降大雾,咫尺难辨敌我,明军只能点燃松明火把照亮战场,结果后金军队反而利用明军的火光,发挥骑射优势,用弓矢以暗击明,几乎每发必中;而反之,明军虽然有相对先进的火器,却因为敌暗我明,难寻标的,未能对八旗军造成有效杀伤。因而,截至未时终了,明军大营各营垒相继失守,只能四处溃散。

萨尔浒之战

代善和皇太极率领剩余的15000名左右八旗士兵从侧面攻打杜松亲率的已渡河部队,吉林崖上的后金军队见大援已至,也从山上奋勇杀下。

杜松这时已经从大营方面溃散逃来的部将这里得知大营失守,河西部队已经溃败,这时,震惊不已的他酒倒是有些醒了,但已经回天乏力,待看到山下山上敌人从两个方向攻来,只好用以死相拼的决心督军分头作战。要说杜松确实不愧猛将,一时间和占有优势的敌人战得势均力敌,不过,待努尔哈赤率领其得胜的大军前来合击,杜松一军很快就陷入各自为战、短兵相接的状态,苦战一夜之后,杜松身中数矢,力战阵亡。

史载这支明军遗尸遍野,冰雪为赤——回过头来看,《绣春刀》2电影的视觉效果尚不足以表现这一点——剩余的士兵退至浑河岸边,负伤不能作战者将旗帜武器全部投入河中,然后投河殉国,剩下的尽数战死无一人投降。

慷慨壮烈则慷慨壮烈矣,但残酷的事实是:明军的中路左翼军至此全军覆没。

明军的中路左翼军至此可谓全军覆没

萨尔浒之战作战经过示意图

杜松率领的中路左翼军的全军覆灭,当然并不代表萨尔浒战役的全部,之后,后金军队还需要和马林军在尚间崖、和刘綎军在阿布达里冈作战,才能逐步取得整体的胜利,但杜松部作为此次杨镐大军的主力,被后金军首先摧折了锋芒,可以说是此战役的胜负手。

要论萨尔浒战役整体失败的责任,是比较复杂的,其中有杨镐缺乏全局战略控制的问题,有李如柏怯弱畏战贻误军机的问题,也有万历帝本人的问题,更有明朝体制整体的问题,但局限于中路左翼军,如果杜松稍知遵守节制、协同戮力,而不是在战略尚贪功冒进、孤军轻入,在战术尚任性使酒、胡乱作为,那么努尔哈赤就很难先击破主力,则整个战局如何演变,尚且有其他的可能性。

这张萨尔浒之战示意地图很能反映杜松军的重要性

萨尔浒之战时明军在火器上还占有较大优势,因此失败就显得更为可惜

最后插几句题外话,其实《绣春刀Ⅱ》将萨尔浒战役杜松所率明军的大败作为陆文昭对朝廷失望从而想要另推明主(所谓“魏忠贤丧尽天良,这天迟早要变!”)的契机其实并不是非常合情合理,此战之时,阉党横行的象征魏忠贤尚未起家,而具体到这次失败,直接责任人反而是秉性清高、不附权贵,以像读书人那样贪财怕死为耻的杜松。

作为和崇祯帝一起颠覆魏忠贤的共谋者,陆文昭反而要被处死灭口

朱元璋建立锦衣卫后卓有成效,为何几年后就废除了锦衣卫了?

今天给大家详细聊聊,锦衣卫是怎么回事。我曾经在中央教育台讲过几期明朝特务的节日,第二期,讲的就是锦衣卫。

1.锦衣卫的崛起

前面我们说过,为了拔掉功臣这些刺,朱元璋起用了胡惟庸这个刺头青。可是,在拔刺的过程中,胡惟庸渐渐跋扈起来,并逐渐把持了中书省等核心部门。

胡惟庸已经成为大明朝最大的不稳定因素。他自然也就光荣的成为了朱元璋的首要打击目标。可是,胡惟庸身为宰相,在文官系统权势很大,要收拾他,用朱元璋以前惯用的文官打击文官的办法显然不够用。

那怎么办?

朱元璋决定起用另一批特殊的人。

说起来,朱元璋也用了很多特务,而且颇有不拘一格用人材的意思,比如他曾经启用和尚去打探情报。朱元璋先生以前就干过和尚,知道和尚这种人可以穿乡越省而不被人怀疑,是优秀的特工人员。还有军官、文官甚至宫女太监都充当过朱元璋的耳目,他们都有一个名字叫检校。就是皇帝特派员的意思。

但朱元璋知道,这一次面对的胡惟庸异常强大,在朝中同样拥有不少眼线。跟这样的人斗争,单枪匹马的检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有必要成立一个专业的特务机构去对付胡惟庸。

于是,在一个夜晚,朱元璋找来了仪鸾司的指挥使毛骧。告诉他,从今天开始,他的职责不仅仅是给皇帝开道,保卫皇帝的安全,还要负责侦听天下的一切异动。而数年后,仪鸾司有了更为知名的名字:锦衣卫。

明朝成立后,朱元璋在京城设立上十二卫,其中的一卫为拱卫司,拱卫司又发展为亲军都尉府,后又更名为仪鸾司。在更名为锦衣卫后, 这个名字再没有变动,一直伴随着大明皇朝直到灭亡。这一支部队也永远是离皇帝最近的一支部队。皇帝出行,离皇帝最近的持有大刀的侍卫人员就是锦衣卫。

朱元璋认为,只有这样一支自己亲自指挥的亲卫部队,才不会受到胡惟庸的影响。

于是,全新的锦衣卫产生了。新的部门当然有新的服装:大红蟒衣的飞鱼服,意气丰发的乌纱帽,也有全新的装备:绣春刀。自然也得有新的名字:缇骑。更有新的任务,成为朱元璋的眼,成为朱元璋的耳,去打听大明王朝每个角落里发生的事情。

一名名缇骑出发了,他们隐身在黑暗里,潜伏在各级官员所看不到的地方,源源不断把官员或者百姓的一举一动送到朱元璋的面前。

当然,包括胡惟庸的。

2.跋扈的胡惟庸

胡惟庸似乎没有意识到危险已经来临,还是一如既往的老子天下第一。有意思的是,他还将毛骧收为心腹。指使他找一些不怕死的人给他干活。

于是,胡惟庸那些不平庸的举动很快汇总到朱元璋的案上。

有一天,胡惟庸的儿子出去骑马,在南京环路上飚马,马技不过关,摔到马下,不巧被马车给辗死了。胡惟庸大怒,本来这种事应该归刑部管,胡惟庸真要报仇,随便打声招呼,刑部的人给车夫判个死刑,还能包装成宽大处理。可是胡惟庸嫌太麻烦,不必麻烦刑部了,直接把车夫弄死了。

这说是事,也是事,毕竟一条人命。说不是事,也不是事。当朝宰相杀个马夫,谁又敢管?

朱元璋要来管。

事情传到了朱元璋的耳里,朱元璋把胡惟庸叫过来。

胡惟庸也知道摊上事了,一个劲解释,车夫闯红灯,无证驾驶,可能还是酒驾……自己一激动,就激情杀人了。

朱元璋只说了两个字:偿命!

胡惟庸退下了,奇怪的是,朱元璋说得很凶,让他偿命,却没派人抓他。

胡惟庸放心了,皇上只是做做样子,其实还是照顾我的。

于是,胡惟庸继续在不平庸的道路上一路猛奔。

又有一回,占城国的使者到京城进贡,胡惟庸没让使者给朱元璋叩头,自己私下见了,就打发人家走了。

占城国是越南的一个小国,说起来,就算报上去,朱元璋同志也不一定有功夫见。可是,见不见是朱元璋的事情,不让见就是胡惟庸的事了。

朱元璋彻底爆发了,但他没有把目标对准胡惟庸,而是对准了他曾经派进中书省,却让他失望的汪广洋。而且也没有用私见进贡使者的罪名。而是用毒死刘伯温的罪名。

也不知道是查到什么证据,竟然显示汪广洋跟毒死刘伯温有关。汪广洋就此被赐死。

这一下大家都知道了,皇帝准备收拾胡惟庸了,因为当年带着医生去见刘伯温的,其实是胡惟庸嘛。

大臣纷纷揭发检举,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竟然查出汪广洋的一个小妾陈氏是罪官的女儿。这下事大了。因为罪官之女只有两个出路,一个是进宫洗衣服,一个是赐给立下战功的功臣家。汪广洋显然不符合分配条件。

再一查, 这个人是胡惟庸分过去的。

够了,私杀马夫、截流贡使、瓜分国有资产犯妇,每一个都够杀头,胡惟庸的脑袋再硬,也该掉下来了吧。

但朱元璋还觉得不够,因为他有一个理想,不仅仅是打倒胡惟庸,还要打倒胡惟庸背后的体制:宰相制度。

3.一场虚构的刺杀

按周礼的说法,宰相是与皇帝分治天下的。而朱元璋显然不是一个愿意分享的人。那么,怎样才能通过打倒胡惟庸推倒整个宰相制度呢?杀个车夫,瓜分国有资产显然是不够的。

只有一个罪名够,造反!

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个故事。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称家里的旧井涌出了醴泉,所谓醴泉,就是井水有点甜。胡惟庸称这是祥瑞,邀请朱元璋前来视察并指导水井的工作。

朱元璋去了,走到西华门,也就是平时大臣上班进宫的门时,突然跑过来一个太监,上气不接下气,抓住朱元璋车驾的缰绳不让走。

这是什么情况?皇帝的马车都敢拦。不等朱元璋吩咐,锦衣卫的人就一拥而上,一顿乱棍,将太监打得半死。这个太监叫云奇,是东华门的守门太监,也就是传说中的门卫,门卫为什么拦驾呢?

云奇被打得不成人形,话都说不出来,但手一直指着胡惟庸的家。朱元璋这才感觉不对劲。于是,站起来一看,大概朱元璋有千里眼,一眼就发现了胡惟庸的墙上冒着枪尖。

朱元璋吓出一声冷汗,胡惟庸竟然给他设了一个鸿门宴!家里有伏兵,准备刺杀他。

朱元璋立马掉头回家,然后下令抓捕胡惟庸!

很快,证据搜集上来,胡惟庸家有五百兵甲,甚至还有人告发,这些兵竟然都是日本来的倭寇。刺杀皇帝,里通外国。够了,胡惟庸死定了,宰相制度也可以扔到胡惟庸家那口有点甜的水井里一起陪葬了。

这个故事相当惊险,但其实考证一下,是不太靠谱的。前面也说了,自从徐达请朱元璋看了一把刀,朱元璋就不随便窜门了,何况这个时候,朱元璋跟胡惟庸已经感情破灭了,只差动手了。这个时候,别说胡惟庸家的井水有点甜,就算是冒茅台,朱元璋也没心思去

所以,这极可能是一个虚构出来的故事,其目的就是让胡惟庸没有翻身的机会。

不管怎么样,胡惟庸死了,宰相制度也废了。但胡惟庸案才刚刚开始。因为朱元璋不会忘记胡惟庸是淮西集团的人,而淮西集团的团长是李善长。

4.最后一根刺

李善长也算是个人精了。当年跟着朱元璋搞革命,只是朱元璋图书馆的管理员,后来竟然一一步步成为了大明第一功臣。

朱元璋一提起李善长,就说这是俺老朱的萧何。

李善长很受用,但他忘了一点,刘邦还杀韩信呢,何况朱元璋。

其实,李善长也确实善于长命百岁。他身边的同事一个个被朱元璋打倒。刘伯温死得不明不白,杨宪莫须有被打倒,汪广洋成了下毒犯,胡惟庸直接被打成了造反派。只有李善长没事,他的儿子娶了朱元璋的女儿,他本人当了太子的老师。很明显,朱元璋是要把李善长培养成善终之臣。

朱元璋对功臣们下手是狠了点,但他也需要树立一个正面典型,免得后人说他专门过河拆桥。

可是,后面还是出事了。李善长犯错误了。

这个事情还是受胡惟庸的牵联,具体来说,胡惟庸被判定造反,而胡惟庸还找了一个叫李存义小伙伴来共襄盛举。而李存义正好是李善长的弟弟。

胡惟庸被处决后,李存义也被挖了出来。朱元璋想了一下,特地下诏,免死,流放算了。

很显然,这是看在李善长的面子上。这个时候,李善长应该给领导写封感谢信,送个锦旗啥的,表示一下皇恩浩荡,我们三百六十度如沐春风。

朱元璋发了赦免诏书后,一直坐在宫里等感谢信,可是左等右等,都没有来。

善长来上班,眼袋耷拉得跟蛋蛋袋一样,就是不提这回事。

李善长压根就没想着要感谢领导。

李善长觉得完全没必要啊,我弟弟是我弟弟,关我什么事?我又没造反。你赦免他,是你的事情,跟我半毛钱的关系?

朱元璋怒了,这好比请人吃顿海鲜大餐,别人连个朋友圈也不发。

五年后,又出事了,李善长的亲戚丁斌犯了点事。李善长给朱元璋打个报告,要求老朱看在自己面子上,赫免了丁斌。

可是,面子是别人给的,不是自个长在脸上的。

不提还摆,一提朱元璋就想起了五年前那件不愉快的事情。

你现在知道求我了啦。五年前,我放了李存义,你连个屁都不放,今天还指望我当好人!

朱元璋大怒,加重处罚丁斌,送到锦衣卫的诏狱里学习学习。丁斌果然又供出了李存义当年那些事。虽然是老调重弹,但得看弹的是谁。

既然有人提了,那就彻底解决五年前的事吧。

李善长一家就此被团灭。那年,他已经七十七了,再撑两年,或者早死两年,就没这些事了。

当然,李善长这么善于伪装的人都被发现了,仅仅是刑部是办到的。在朱元璋的后面,还有那一群穿飞鱼服配绣春刀的人。

5.让人色变的诏狱

锦衣卫四处潜伏,刺探情报,官员的一举一动都尽收眼底,当然,也不排除一些没有犯事,但朱元璋确实想找点事的人。那怎么办?还有诏狱呢。

锦衣卫下面有一个北镇抚司,专门处理皇帝主抓的案件,称为诏狱,实现了逮捕,刑讯、关押、处决一条龙服务。里面提供各式服务,比较出名的有十八套。比如挺棍、夹棍,脑箍、烙铁及一封书、鼠弹筝,拦马棍、燕儿飞或者灌鼻、钉指等等。包管站着进来,躺着出去。

到了后面,都打出了默契,打出了风格,打出了暗号:一般人是:打着问。重点服务对象加“好生”二个字,是好生打着问。VIP用户是:“好生着实打着问”,有了这七个字,跟中了七杀拳差不多,可以吩咐家人买棺材准备后事了。

要是在牢中受了刑怎么办?有关系的可以送点药,没有的也可以自制,诏狱中的人自力更生,发明了轮回酒。原料是十分绿色环保原生态的人尿。据说生病时喝一口,含在嘴里,必有奇效。后面的有一个叫章公纶的官员在锦衣狱里呆了六七年,啥药都没有,一有头昏胸闷眼花,马上喝一杯轮回药,立马见效。

日子一久,诏狱在监狱界如雷贯耳,被锦衣卫的缇骑抓到北镇抚司的诏狱,住上两天,如果被通知要移送刑部监狱,那简直就是换到天堂一样。

这说明,有比较才有真理。

有这样的监狱做保证,锦衣卫的工作无往而不利,经过扎根基层,深入官场。锦衣卫创造性搞出了一个黑名单《昭示奸党录》,按单抓人,照人开打,打一个准一个。朱元璋的拔刺工作以及其它工作无不顺利展开。光是胡惟庸案就消灭了三万人。

那么,锦衣卫在其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是不是会得到额外的奖赏呢?

有这个想法的人,那还是不太了解朱元璋啊。

6.尘封的绣春刀

随着胡惟庸、李善长这些刺一一被拔掉,朱元璋把目标对准了另一批人。这里面,最重要的一个人不是胡李的余党,而是首任锦衣卫使毛骧。他罪名竟然是与胡惟庸结党。

没错,毛骧确实跟着淮西集团混了两天,跟胡惟庸关系也很近,帮助胡惟庸对付个把人,也不是没干过,但他是卧底啊,是按朱元璋的指示去干的啊?难道真的像电影《无间道》里说的一样,电脑里的纪录一删,谁相信你?

反正,朱元璋一说毛骧是胡党人士,人人都同意。胡党的自不必说,这些年被毛骧整惨了,不少人还受过他诏狱的热情招待。非胡党的也不含糊,毕竟毛骧在主持倒胡主业时,还超范围经营,抓了一些非胡党的人。

那么,为什么朱元璋要打倒毛骧?

这其实不是问题,打倒毛骧是朱元璋的一贯风格。不打倒才奇怪呢。

朱元璋要打完收工了。朱元璋搞这么多事,不是想把这个世界搞乱,他只是想拔掉刺,现在连李善长这样的陈年老刺都拔掉了,还留着锦衣卫这种大杀器,只能影响世界和平。

锦衣卫这把绣春刀是时候抹血归鞘了。而抹血之前,第一个要抹杀的是毛骧。

没办法,毛骧这些年下手下狠,得罪人太多。再说,他知道的也太多了,不弄倒,怎么开创明朝新局面。

于是,从大局出发,毛骧这位无间道型的锦衣卫指挥使只好牺牲了。

除掉了毛骧,朱元璋又干了一件事。

洪武二十年,胡惟庸案彻底终结,朱元璋把所有的大臣请到了锦衣卫的诏狱,然后搬出锦衣卫的所有看家刑具。看到大臣变色的脸,朱元璋温和的说道。你们不用怕,请你们来不是体验诏狱生活的,而是见证一件事情。

朱元璋下令将锦衣卫所有的刑具烧掉,滚滚浓烟中,那些让官员半夜都吓醒,那些让官员上班之前,要跟老婆交待后事的刑具化为灰烬。

飞鱼潜水,绣春归鞘,锦衣卫的历史刚刚开始,就要结束了吗?

没有,这不是结束,甚至不是结束的开始,而可能是开始的结束。不用多久,大明朝的帝座上将坐上另一个人。一个将锦衣卫重新推到巅峰的人。在他的手上,锦衣卫将正式击倒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成为大明刑律的真正执行者。也就在他的手上,另一个传奇的特务机构将应运而生。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观看第三篇:六扇门大战锦衣卫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留言反馈   Baidu   神马   Sogou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