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赤壁图的视觉表达「早期赤壁图的视觉表达」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472更新:2022-08-12 01:43:57

从文献记载和存世作品来看,大多数《赤壁图》所表现的内容都与苏轼(一〇三七—一一〇一)的两篇《赤壁赋》相关,但苏轼关于赤壁的文学创作其实还包括脍炙人口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及不那么著名的《李委吹笛并引》和几封信札。事实上,很多《赤壁图》也并不只针对某一篇作品,而只是泛泛的描绘苏轼的赤壁之游,因此我们在这里将这一绘画题材称之为《赤壁图》而非《赤壁赋图》。

两则早期的《赤壁图》题咏

历史上第一幅《赤壁图》究竟是何时在何种背景下被创作出来的,如今恐怕已经难于查考。衣若芬在列举文献记载中可能创作过《赤壁图》的宋代画家之后,引用周紫芝(一〇八二—?)的《题齐安新刻雪堂图》和释宝昙(一一二九—一一九七)的《为李方舟题东坡赤壁图》两则题咏,证实至迟在南宋初年,有关苏轼故事的绘画作品便已经出现了。然而遗憾的是,衣若芬在文章中并没有对这两则题咏的不同性质加以区分,也没有利用这些材料对《赤壁图》的早期视觉形态加以讨论。周紫芝所题咏的作品虽然与苏轼有关,但从图名便可以知道画面描绘的中心并非赤壁,而是苏轼当时居住的雪堂。通读全诗也可以发现,其中历数了苏轼一生中的多个代表性事件,而并非只针对他的赤壁之游。在画作已经不存的情况下,无法确定其与我们所要讨论的《赤壁图》之间存在何种关系。但释宝昙的题咏在性质上就完全不同了,这可能是我们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早的一则《赤壁图》题咏,而且其所针对的也肯定是一幅描写苏轼赤壁之游的画作:

“大江赤壁黄州村,鱼龙吹雪波涛浑。

腥风不洗贼臣泪,暗湿官树旌旗昏。

城南哑哑一笑入,愁日动地回春温。

夜阑魑魅不敢舞,璧月如水舟如盆。

客亲馈鱼妇致酒,北斗可挹天可扪。

当时跨鹤去不返,水仙王家真画存。

百年画史有眼力,东坡晓挂扶桑暾。”

从诗句中可以看出画面上很可能出现了“月”和“船”这两个元素,并描绘了汹涌的波涛,由于其中提到了“鹤”以及“客亲馈鱼妇致酒”的场景,因此所描绘的内容应该是苏轼的《后赤壁赋》。

北宋 乔仲常 后赤壁赋图之一、二 美国堪萨斯纳尔逊—阿特金斯美术馆藏

与释宝昙差不多同时的南宋诗人王炎(一一三八—一二一八)所写的《赤壁图》题咏对于我们了解早期《赤壁图》的面貌同样很有帮助:

“乌林赤壁事已陈,黄州赤壁天下闻。东坡居士妙言语,赋到此翁无古人。江流浩浩日东注,老石轮囷饱烟雨。雪堂尚在人不来,黄鹄而今定何许?此赋可歌仍可弦,此画可与俱流传。沙埋折戟洞庭岸,访古壮怀空黯然。”

从中不难推测出,这幅《赤壁图》的画面中应当包含有黄鹤、峭壁和汹涌的江水等图像元素,表现的同样是苏轼《后赤壁赋》中的场景。

早期文献中所记录的《赤壁图》在面貌上多与这两首诗中所反映的情况相类似,在形制上以横卷为主,画面中大都包含有月、船、峭壁和汹涌的江水等图像元素,当突出表现《后赤壁赋》时还会着重描绘黄鹤以呼应文本,这些特点我们在存世的《赤壁图》中同样可以见到。

北宋 乔仲常 后赤壁赋图之三、四

现存的几件早期《赤壁图》

南宋 马和之 后赤壁赋图 故宫博物院藏

她在对画面中的若干元素加以分析后进而提出:

“武元直的《赤壁图》其实是一有机的组合,它并不直接指涉东坡的哪一篇作品,而是呈现东坡赤壁之游的概念。”

在此可以对衣若芬的说法稍作修正,与其说武元直的这件作品不直接指涉苏轼的任何一篇作品,不如说是将苏轼这几件关于赤壁的文学作品加以融合。画家把两篇《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对于赤壁风景具有共性的描写提取出来作为背景,而将苏轼与友人泛舟的情景作为中心事件予以刻画。

北宋 杨士贤(传) 赤壁图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这两幅《赤壁图》都将赤壁描绘为陡峭的巨大山体,把苏轼和友人所乘坐的一叶扁舟放置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之上,而在前景放置两块相比于赤壁较小的山体,并将水流一直延伸至远方。整体来看,二者构图大致呈“镜像”关系,所包含的图像元素也基本相同。除了作为主体人物的苏轼和友人乘坐的小舟之外,这两幅《赤壁图》都对山崖与其上的高大松树以及汹涌的江水加以着重表现。然而从两篇《赤壁赋》的原文来看,赤壁上生长的应该是在秋天会“木叶尽脱”的落叶树种,更为重要的是,苏轼与友人泛舟之时所面对的景象恐怕不会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或“江流有声,断岸千尺”,而更可能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因此,这些现象实际上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赤壁图》已不再将忠实地表现原文视为其首要任务,画家们开始有意识的模糊画面与文本之间的对应关系,而将《赤壁图》处理为概念化的苏轼赤壁之游。

南宋 李嵩 赤壁图 美国堪萨斯纳尔逊—阿特金斯美术馆藏

南宋 马远(传) 画水二十景局部之“子瞻赤壁”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摘自《荣宝斋》期刊 2016贰 总第135期)

电影《雪国列车》的结尾出现的那只北极熊是什么寓意?

您好,首先感谢提问者,我是影视领域兴趣作者,关于经典影视的问题可以多多跟我交流。

《雪国列车》改编自获得1986年昂格莱姆国际漫画节大奖的法国同名科幻漫画(Le Transperceneige)。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在全球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科学家们决定拯救人类改变现状,于是他们发射了代号CW7的制冷剂,不料却导致了整个地球成为了一片冰天雪地,陷入了极寒。只有为数不多的人生存了下来,幸存者们生活在号称有着永动机的雪国列车上,开始了一段17年的环球之旅!

在这辆人类的“诺亚方舟”内存在等级制度,车头是给VIP乘客坐的,车尾是给穷人们的,穷人们每天只能吃用虫子酿成的面包,然而大家对此并不知情。生活在车尾贫民窟的男主柯蒂斯,看不惯上流社会的作风带领一些贫民策划了一次起义。这一帮人披荆斩棘,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来到了车头,这时男主才知道这是列车车长设计的一个局:为了保证整个“方舟社会”的稳定,人口能够保持在一定的限度内,列车的领头者和低级车厢的领袖每到一定年份就要策划一次起义,用来消耗多余的人口,使得人类得以生存。而心地善良的男主最终炸掉了列车,选择和这龌龊的黑恶势力同归于尽。故事的结尾只有一男一女两个小孩生存了下来,他们走出了列车向远处的雪山走去,映入眼帘的是一只北极熊。

首先来看看这部电影的结尾,当两个小孩走出列车后看到的是一只北极熊在外界环境中生活的好好的,这一幕应该有深刻含义。在我看来,这并不是为了让观众去猜测两个小孩接下来的命运,而是意味着其他物种存在的可能,也象征着新的世界中生存下去的希望。因为柯蒂斯是在观察到冰雪的融化,推测外界的环境已经适合人类生存,所以才选择起义和最终炸毁列车的!这两个小孩不免让人联想到亚当和夏娃,即人类延续的希望。

再来看看整部电影,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原本好端端的孩子却变得叫喊不应,没了魂魄只顾着拾取永动机残渣这一幕。而原来所谓的列车永动机,只是一个个孩童手动添加燃料和摇动使然!会有这一幕的原因就在于下面这个问题:如果少数人的死亡是为了更多的人活,你是选择让少部分人死还是大家一起死?列车操控者的选择是“哪怕少数人死!也要保持住阶级分层,多数人存活!”,男主炸掉列车就体现了他的选择“宁愿大家一起死,也要消灭一切不平等!来个同归于尽!”。所以这部影片通过列车上透过车厢分节而展示出的分级社会正是阶级社会露骨的现状,底层人民为求生不择手段,享乐者的麻木及挥霍无度,顶端势力的强权镇压。

此外,再来剖析一下整个事件发生的原因,这一切都起源于全球气候变暖,而正是人类活动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了这一悲剧的发生。影片《雪国列车》给我们演示全球变暖下人类活动会带来的隐患,是基于事实包含想象的大胆设想。在我看来影片给予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这大自然中的一员,人类是否自恃过高了,以为能够一举解决全球变暖,以为能够轻松掌控地球资源,殊不知顶礼膜拜和虔诚畏惧才是人类该对自然的状态!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留言反馈   Baidu   神马   Sogou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