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不受重用「魏延一个有能力又自负的人注定无法合群也注定了悲惨的下场」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298更新:2022-09-04 19:18:17

一个能力强的人,往往都比较自负。一般这种人我们都会说他能力很强,智商很高。但能力强的人大多比较自负,换句话说也就是情商太低。

这种人领导是不大会喜欢的,和周围的同事的关系也不会太融洽。而领导对于这种能力强的人,虽然不喜欢,但关键时刻还是会用的,但要说能进核心决策层,是很难的。总觉得别人都不如自己,领导重用庸才都不用自己,简直是没把自己当回事。殊不知自己没有摆清位置,只能沦落成一个“工具人”。

诸葛亮与魏延

今天要讲的魏延就是这种人,他和诸葛亮也正是这种领导和员工的关系。

魏延,河南义阳人。建安十六年,刘备应刘璋之邀,抵御汉中张鲁的进攻,魏延跟随刘备一同入蜀。刘备驻守葭萌关,防备张鲁。《三国志·蜀书·魏延传》的记载是: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关于这句话许多人以为魏延是作为刘备的私人亲兵跟随刘备入蜀作战的,把部曲理解成了职位,对应后面的牙门将军。关于这一句话的翻译,也有所差别。有的说魏延是刘备的亲兵,有的说魏延带领自己的亲兵加入刘备的。就我个人而言,我是倾向于魏延是“带资入股”。是自己带领人马投奔刘备,而不是作为刘备的亲兵。

魏延

首先,魏延如果是刘备的私人亲兵,至少应该是很亲近的人才可以担任。那么史书上应该有所记载。而在《三国志》中,仅仅是从魏延跟随刘备入蜀,开始记起。关于魏延的早年经历,却只字未提。

部曲类似于个人的亲兵,属于私人武装而不是职位。古代的贵族有个人的私兵的传统的。同时期的也有关于豢养私人武装的记载。

《后汉书·董卓传》:“寻而 何进 及弟 苗 先所领部曲皆归於 卓 , 卓 又使 吕布 杀执金吾 丁原 而并其众, 卓 兵士大盛。”

《三国志·魏志·邓艾传》:“ 孙权 已没,大臣未附, 吴 名宗大族,皆有部曲。”

刘备为入川之时,人在荆州。身为河南人的魏延应该是在此时带领私人部队加入刘备的。能拥有个人军队的肯定不是一般人,怎么也得是富家大族。这也许正是魏延自负的本钱。

建安十七年,刘备与刘璋交恶关系破裂,率领军队攻击刘璋。魏延奉命与黄忠,卓膺攻占涪城。刘备击破刘璋部队之后,又与黄忠分别统领军队平定广汉,因累有战功,封为牙门将军。后又随刘备攻克雒城,与诸葛亮,张飞拿下成都。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在汉中之战击败曹操,并于同年在沔阳自封汉中王,回师成都。刚拿下来的汉中还需要派一位统兵大将来镇守,防备北面曹操。刘备决定设置汉中太守一职,刘备最亲近的莫过于关张二人,关羽此时正在镇守荆州,跟随刘备入蜀的是张飞,所以在群臣当中呼声最高的也正是张飞,就连张飞也觉得汉中太守一职非自己莫属。

刘备

不过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刘备居然破格提拔魏延来做汉中太守,加封汉中都督,成为镇守一方的统兵大将。可能就连魏延也没想到吧。

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

对于刘备的重用,魏延很是感激。有一次刘备大宴群臣,席间刘备问魏延:“现在任命你当汉中太守,你有什么想要想表示表示的吗?”魏延听后站起身来回答道:“要是曹操率领全部兵马来侵犯汉中,我必定全力阻挡他。如果要是有一支十万人的偏师前来,我必定为大王您全部消灭他们”。刘备听后自然十分满意,大臣也纷纷称赞魏延的英雄气。

刘备

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

此后的魏延在汉中这个魏蜀战略前沿,一直镇守了十余年。

要说刘备对待魏延,那真的是没话说。破格提拔魏延,本来属于张飞的位置给了魏延。刘备称帝后,又封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刘禅继位,加封都亭侯。

刘备死后,蜀国大权基本上都掌握在诸葛亮的手里。二人的关系也开始慢慢变得微妙起来。

建兴五年,诸葛亮开始着手准备北伐,部队开始进驻汉中,屯兵沔阳。身为汉中太守的魏延升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建兴六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在战前,诸葛亮扬言大军出斜谷取郿县,赵云邓芝领疑兵吸引曹真注意力,自己亲率大军出祁山。

诸葛亮

关于蜀军的先锋人选,诸位将领都认为应该是魏延和吴懿。结果诸葛亮用了马谡,王平统兵在前,结果有了街亭之败。粮道被截断,蜀军撤退,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结束。特别说一下,此次蜀军撤退之时,魏将王双追击,被魏延斩杀。

建兴八年,曹魏大军分三路进攻汉中。司马懿,曹真,张郃分别西城,子午谷,斜谷出兵。当时大雨连下一月,魏军无功而返。同年诸葛亮命魏延、吴懿西进羌中,进攻凉州,大军行至阳溪一带,与魏军遭遇。大破魏军后将军费瑶、雍州剌史郭淮。魏延也因此功升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加封南郑侯。

建兴九年,魏延再次跟随诸葛亮进行第四次北伐。卤城之战中,魏延与高翔吴班大败魏军,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

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魏将王双率骑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

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再次北伐。这次统兵先锋终于是魏延了。不过这也是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了。两人的微妙关系也随着诸葛亮的去世而被打破。

要说到魏延与诸葛亮的关系,两人的矛盾的由来,那就绕不开一直争论千年的“子午谷之谋”。

早在第一次的北伐之战中,魏延先是提议自己亲率一直精锐取道子午谷,出奇兵直取长安。此后几乎是每次北伐,魏延提到出兵子午谷,都会被谨慎的诸葛亮否决。

且不说“出兵子午谷”能不能成功,按照诸葛亮谨慎的性格,也不可能让魏延带领五千人去攻击长安。五千人一路跋山涉水偷袭曹魏重镇长安,就算拿下了,也不一定能守住。个人感觉魏延考虑的是战术层面,而总揽全局的诸葛亮却不愿冒险。

再加上诸葛亮重用马谡为先锋,不用自己导致街亭之败。所以此后的魏延一直对诸葛亮不满。况且刘备死前曾告诉诸葛亮马谡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魏延认为,诸葛亮此举是任人唯亲,以致失败。

马谡

想想刘备之前那么重用自己,现在诸葛亮当家做主,自己反而不受重用,魏延是越想越气,常常抱怨不满。

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而诸葛亮对魏延的态度则是,不可不用,不可重用。魏延镇守汉中十年,是蜀军中难得的大将,他的能力很强,这点毋庸置疑。尤其是关羽,张飞,赵云死后,更突出了魏延的重要性。建兴十年,魏延与刘琰不合,诸葛亮责备刘琰,刘琰向魏延道歉。两年之后,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这次的先锋大将也终于是魏延了。

但魏延的性格又让他在军中显得很不合群,很多人都怕他。他也是很看不起其他人。自己很自负,很矫情。

魏延

面对矫情的魏延,同样有点傲娇的诸葛亮可不会惯着他。所以二人就处于这种特别微妙的环境之下,一起共事。

直到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矛盾才爆发在明面之上。

诸葛亮死前与杨仪、费祎、姜维等人,商量死后事宜,安排蜀军退兵的部署。命令魏延断后,姜维次之。如果魏延不听,那就不用管他,直接丢下魏延,带领大部队撤退。

诸葛亮死后,杨仪等人秘不发丧,决定悄悄撤军。在撤退之前,杨仪派费祎去魏延军中探探魏延的口风。魏延说:“如今丞相虽然是死了,但还有我魏延在,怎么能因为一人之死就耽误国家大事呢?”并且对费祎表示,自己要率领蜀军继续进攻。我魏延是何等人物,怎能听从杨仪的命令,为大军断后。

杨仪

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亮适卒,秘不发丧,仪令祎往揣延意指。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

魏延要求费祎留下来与他一起干,要求费祎写一份文书告知军中将领,一同签名留下来继续进攻。费祎借口回去跟杨仪商量。并且说杨仪只是个文官,不会打仗,一定会听魏延的。

费祎出去以后,飞身上马,急忙离去。而魏延也马上就后悔了,急忙派人去查看杨仪等人的动静,结果杨仪已经开始准备拔寨南归了。魏延勃然大怒,还没等杨仪下令撤军,魏延就已经带领部下先行撤退,并且沿途毁坏栈道,阻挡杨仪大军归路。

杨仪等人在后面追赶魏延,魏延占据南谷口,阻挡杨仪。两人同时上书刘禅,互相指责对方谋反。刘禅问董允,蒋琬,应该相信谁。二人都说是魏延。

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

要说魏延的这个性格,在蜀国之中,确实没几个帮他说话的。跟别人关系也处不好,尤其是跟杨仪,别人都害怕魏延,都让着他。唯独杨仪不甩魏延,所以二人的矛盾势同水火。

魏延

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三国志》

其实要我说,与其说是二人势同水火,不如说魏延心里一直认为,诸葛亮死后,就该自己统领大军,而不是杨仪这老小子。自己魏大爷的位置,居然被你杨仪占了,一向自负的魏延能受得了这气吗?就算不是杨仪,换个人,我相信魏延也是如此。重要的不是他和杨仪有矛盾,杨仪掌军,才爆发。而且谁掌军,他就和谁有矛盾。其实我一直认为陈寿记载这一段特别强调杨仪与魏延的矛盾,有点以果推因的味道了。

不止是和杨仪有矛盾,在军中,和王平,姜维。在朝中,和费祎,蒋琬,都不合。总觉得你们都是一群渣渣,自己才是最厉害的。就连身边的部下都不愿跟随他。

魏延率部攻击杨仪之时,王平指着魏延的鼻子骂道:“如今丞相尸骨未寒,你魏延就安敢如此”。部下的士兵也不愿跟随魏延,因为毕竟是手足相残,谁也不会为了魏延一人的权力,去互相杀戮,同室操戈。

王平

魏延和几个儿子逃回汉中,被马岱追杀。马岱把魏延的首级拿给杨仪看,杨仪把魏延脑袋踩在脚底下大骂:“你这狗奴才,还敢作恶吗?”随后下令夷魏延三族。

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

马岱

要说魏延想造反,确实是有点冤枉他了。当大军要被杨仪带走之前,魏延并没有率部投降曹魏,这可是一个更好的选择,总比跟杨仪正面对抗要好得多。一开始他跟费祎讲的也是继续作战。个人感觉魏延就是咽不下这口气,赌气不服,再加上心理的巨大落差,一时激愤之下,做出了这种事。

这件事,明明可以有更好的方式去解决,偏偏魏延选择了最坏的一种。一个人能做出什么事,往往都是性格所决定,性格决定命运。

想当年,刘备破格提拔魏延为汉中太守,我相信魏延一定是忠心耿耿的,说他当场扛着炸药包去炸碉堡我都相信。但后来诸葛亮不用自己用马谡为先锋导致失败,关键是他最崇敬的昭烈皇帝还曾经告诫过诸葛亮,再加上自己的“子午谷之谋”一种都不被采纳。导致了心理的不平衡。要是说魏延像《三国演义》中说他天生反骨我是不信的,可能就是因为对诸葛亮的不满一点点加深,也因为这一点迁怒别人吧。

魏延

自己自负的性格害了自己,没有及时调整好心态,反落得身死族灭的下场。看来,人真的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为上将军",诚不欺我。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留言反馈   Baidu   神马   Sogou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