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最有钱的商人「活在宋朝有多好女子地位高商人鼓腰包书生无购房结婚之烦恼」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52更新:2022-09-04 04:18:26

《清明上河图》描述的汴京商业繁华景象

范仲淹画像

宋代发明且广泛应用的活字印刷术

宋徽宗赵佶创作的《听琴图》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空前繁荣的“黄金时代”。科技进步,城市繁华,商业发达,人民幸福,以至于英国著名史学家汤因比发出感慨——“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根据年税收总额计算,宋仁宗时期,中国宋朝的GDP占到了全球的50%,人均GDP2280美元,这个数值约等于2006年的中国水平;南宋时的城市化率达到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高(约为22%),相当于1980年代的中国城市水平。

那么,做一个大宋子民有多幸福呢?不妨从公务员、商人、女子、书生等几个典型的社会层面代表来阐述一下。

有宋一代,公务员的工资福利待遇无人能比,工资收入堪称是历代最高的。据学者统计,它是汉代的十倍,甚至比唐朝和明清高出四五倍之多。

宋朝官员的俸禄名目繁多,大体上可以分为请受和添给两类。前者又称请给、本俸,包括料钱和衣粮。后者是本俸之外的补贴,有职钱、禄粟、厨食钱、添支钱、茶汤钱、职田、公使钱等。

宋朝政府“重文轻武”,本着优待士大夫的精神,发给官员的各种收入那是相当得丰厚。

如正一品宰相的俸禄,每月有料钱三百贯,每年春冬有绫四十匹、绢六十匹、冬绵一百两、春罗一匹,每月禄粟一百石,人衣粮七十人,每月薪柴一千二百束、炭一百秤,每年盐七石。

也就是说,作为一名宰相,即使没有皇帝赏赐,他的年薪也在10000贯(相当1万两白银)以上,宋代一两银子购买力惊人,按照时价,可以购买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计算,一两银子的购买力相当于924-1848元,换言之宋代一品大员的年薪已经达到1000多万元人民币。

此外,中高级官员享有荫补权,其子弟、亲戚、门客等可以不经过科举考试,直接入仕为官。甚至官员身份还可以减免各种赋税;在司法方面,官户按照不同品级享有议、请、减、赎等法外优待。

清代著名史学家赵翼认为,宋朝末日,之所以有那么多官员以身殉国、前赴后继,就是因为宋朝对其待遇优渥。

其给赐优裕,故入仕者不复以身家为虑,各自勉其治行。观于真、仁、英诸朝,名臣辈出,吏治循良,及有事之秋,犹多慷慨报国。绍兴之支撑半壁,德祐之毙命疆场,历代以来,捐躯殉国者,惟宋末独多。虽无救于败亡,要不可谓非养士之报也(清赵翼《廿二史劄记》)。

在大宋当公务员,社会地位高,工资福利好,升值空间大等暂且不说,单单是仅假期一项,就已经让人羡慕嫉妒恨了。

宋代公务员(官员)的假期安排统一归当时的“假日办”祠部管理,官员的“带薪休假”多达100天,包括旬休36天。

宋时没有周末休假的感念,官方规定为每十天休息一天,谓之“旬休”。象其它清明节、中元节、天圣节、端午节等皆有假期可休。

南宋时,有人做过统计,全国官员一个月中居然有大半月在休假,这种巴适生活甭提多逍遥、多自在、多滋腻啦!

描述宋代文人娱乐的《蹴鞠图》

一页一两金的宋版图书

古代状元的试卷

宋代大规模的城市化和商业化,彻底消除了传统“重农轻商”的习俗。加之商贸业空前繁盛发达,商人获利大幅度增加,带动了社会地位极大提升。

商业繁荣导致城市宵禁管制的瓦解,城市之中,商贾云集,广告满街,酒楼茶馆,勾栏瓦舍随处可见。开封城内有五六处“瓦子”,集中着各种杂技、茶楼、游艺、酒馆、青楼。

孟元老在记载皇城东南“界身巷”的金银采帛交易称:“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宋代的商业之所以创造出比前朝后代都要多得多的巨大财富,完全是取消禁夜令,将夜晚还给百姓,还给商业的结果。

孟元老曾在《东京梦华录》中感慨:“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耍闹去处,通宵不绝。““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

当时皇宫禁军褚班直的所在地——开封马行街,一到晚间,十里长街灯火通明,宛如人间天堂。上流官员、富商大贾多出入其间。吃过晚饭,各色人等在夜色斑斓中倾巢出动,兴冲冲来到勾栏瓦舍,来看各种戏曲、相扑、杂耍的表演,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如果饿了,更可以品尝汴京(开封)鼓楼夜市上天南地北、五花八门的美味小吃……

宋朝商人对国家的贡献之大,远超常人想象。譬如大宋最繁荣的宋仁宗当政时期,某一年的商业税收居然高达匪夷所思的2200万贯(2200万两白银),商人的贡献填满了国库,这些腰缠万贯的富商巨贾之社会地位也是水涨船高。

彼时的宋朝还流行富商与皇帝的亲戚攀亲。据《萍洲可谈》记载,当时京城有富户大桶张氏,其子弟居然先后娶了三十多个宗室之女,商人的身份一跃成为“皇亲国戚”的上层人。

史载宋都汴京,“资产百万至多,十万以上比比皆是”,这些腰缠万贯的商人们既富且贵,甚至还能买个官做做。

宋真宗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山东遭遇荒灾。登州牟平的大商人郑河,慷慨捐助政府粮食5600石,后来他的弟弟郑巺因此被朝廷任命为官员,这也算是吸收商界精英人士,补充公务员队伍的“先例”吧!

宋代的交子钱

宋代出海贸易的远洋大船

汴京开封夜景

01 宋代读书教育面前,信奉男女平等。在宋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陈腐观念已被摒弃,鼓励女子读书,那些才名在外的女子,还会受到人们的普遍尊重。

宋高宗赵构曾指出“书不惟男子不可不读,惟妇女亦不可不读”。在皇帝的倡导下,当时的理学大师朱熹也欣然表态,女子除了《孝经》和《论语》之外,还应该学习《女诫》和《温公家范》。

上行下效,读书学艺蔚然成风。宋朝的女子填词对句,琴棋歌赋,早已不在话下。大宋一代,竟然涌现了许多名冠一时的才情女子,如李师师、唐安安、李清照、苏小妹等等,不一而足。

02 宋代生育流行“重女轻男”。唐玄宗因专宠杨贵妃,曾造成民间“不重生男重生女”,在宋代,这种风气不仅流行而且更盛。

由于女子地位高,就业岗位广,甚至因才貌突出给家庭带来荣耀、转机,很多人家,尤其是不太富裕的平常人家,都把女儿视为珍宝。女儿尚在牙牙学语之时,就不惜花上大价钱来聘请知名教师传授“琴棋书画、歌舞茶花”等技艺。

一旦自家女儿技艺超群,就有可能被官宦人家看中,从而身份华丽转变,甚至一步登天,而父母也会得到丰厚回报,得以安享晚年。

宋代的当时无论贫富,女子都要钻研庖厨,练习刀俎。如果擅长煎炒烹炸那更是身价百倍,成为豪门的绝佳对象。

当时家长都以女儿厨艺为荣。甚至女子厨艺俨然成为宋代市民择偶的基本标准,以女子命名的名牌食品和饮食店层出不穷:如李婆婆杂菜羹、王小姑酒店、王妈妈家茶肆、汴河岸卖粥妪、金明池酒肆卖酒女等等,枚不胜举,数不胜数。

03 在婚姻保障方面,大宋的法律明确保护妇女权益。

宋律规定,存在以下几种情形,女子可以提出离婚。例如男子死后只要过了守孝期,女子就可以改嫁;倘若丈夫三年不回家,法律可以判定婚姻失效,妻子可以自由改嫁、自寻出路;甚至象老公被发配,女子也可以选择跟着、抑或是选择离婚;当时的法律规定,丈夫死后,如果没有儿子,妻子也可以继承家产(但规定总额不能超过5000贯);离了婚再嫁,女子甚至还可以得到娘家的金钱“赞助”。

宋太祖赵匡胤

宋代理学家朱熹画像

04 宋代的相亲市场上,富婆总是很抢手。

咸平年间(公元998~1003年),宰相张齐贤打算续娶柴氏,但薛惟吉的儿子薛安上担心家产被侵夺,找宋真宗告状。

宋真宗听闻大怒便派人调查,柴氏无奈又“交代”另一位宰相向敏中也曾经提出要娶自己,但自己没有答应,因此向敏中才指使薛安上告状,从中阻挠。

呵呵,两大宰相竟然争夺一个寡妇,简直是成何体统!这件事情直把宋真宗搞得哭笑不得,接下来案情大白,向敏中居然还强迫薛家卖给自己一套宅院。

事情的结局不言而喻,张、向两人都遭贬斥,可是柴氏终于嫁给谁了呢?历史没有记载,不过咱们不用担心,家财万贯的富婆毕竟是不愁嫁个好人家的。

李师师

李清照

北宋建国伊始,深知“马上可以得天下,但不能治天下”的宋太祖,就立下“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家规嘱咐,以后的历朝君主也秉承了这一祖制,采取重用与宽待读书人的政策,坚持“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理念。

虽有文人入狱情况出现,但从不轻易杀戮,以至于“重文抑武”的有宋一代,文化人高度受宠,成了读书人倾心向往的“黄金时代”。

01科举入仕,门槛很低,大量平民百姓子弟通过考试改变人生命运。

宋代对读书人读书入仕、考试应举入门条件非常宽松,只要你没有出过家;只要你不是吏(官府抄写文书,身在官府却非官员编制的人员);只要你没有犯罪记录,人品没问题,即便你是工匠商贾,只要属于“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照样可以报考,神宗时的宰相冯京,曾经连中三元,他的老爸就是个商人出身,但是这在宋朝毫无妨碍,根本不算事儿。

02 宋朝的科举考试公平得难以想象。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确定科举首要目的,就是要从平民百姓中为国选才。他不仅首先废除推荐制度(要想做官必须考试),而且不准皇亲国戚、达官显贵子弟参加考试,以昭示公平公正。

据统计,整个宋朝时期,宰相的直系亲属无一人参加科举,四品以上的官员之后也很少。颇具才华的宋徽宗赵佶,其皇子赵楷也是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居然偷偷在匿名的情况下参加考试,被定为状元,哪知试卷一公开,又被他老爸硬生生给除了名,没办法,就是皇帝的儿子也不能违犯科举考试的严规铁律。

03 科举成功金榜题名,读书人的前途一片光明。

宋朝时,为了激励莘莘学子刻苦读书,改变人生,报效国家,连皇帝都亲自大张旗鼓地给当时的高考(“科举考试”)做广告。

宋真宗曾在《励学篇》中,激情鼓励广大学子发奋读书,十年寒窗,金榜题名。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宋代读书风气之盛,在当时的粤东潮州就可见一斑。

据史书记载,宋代的潮州读书蔚然成风,每14名读书人中,便有1人参加州一级的科举考试,而登进士者亦从唐代的3人一下增至宋代的172人。当年的“蛮夷之地”逐渐蜕变成为了今天的“海滨邹鲁”、“领海名邦”。

宋真宗赵恒

因为读书中举前途光明,入仕后加官进爵,飞黄腾达,宋朝还出现了“榜下捉婿”的趣闻。

当时的达官贵人为了得到“乘龙快婿”在科举放榜的一大早,就派人守候在东华门外,一念到中举者的姓名,便上前去抢,为此出了不少笑话。

有一个中举者人家已经成婚,却被人误打误撞抢到府上。尴尬之余无奈调侃道:“小可非常愿意做您的乘龙快婿,然而如此大事,容我回去和娘子商量一下。”

宋史中就有不少高官抢夺状元当“乘龙快婿”的记载。

宋仁宗时,颇得仁宗宠幸的张贵妃叔父张尧佐替千金相中了刚及第的冯京,第一时间就派人把他强到家中,冒称是皇帝的旨意,还摆出了价值万贯的丰厚嫁妆……

宋真宗时,范令孙登甲科,当时的宰相王旦二话不说,一分彩礼没要,就把女儿嫁给了他。无独有偶,真宗时另一进士高清刚登科,当朝宰相寇准主动放下架子,牵线搭桥,十分殷勤地把兄弟的女儿下嫁给了他。

在达官贵人择婿“首选读书举人”的风向标影响下,在宋朝,女儿能嫁给举人俨然成为家族的无限荣耀。被选中的举人士子,可谓荣华富贵,一步登天,根本不用为房、车、存款劳心费神,哪有今天90后(大学生)购房买车、结婚彩礼这些不胜烦恼呢?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开封汴京夜景

二十四史中的《宋史》

宋代大文豪苏轼塑像

状元披红带彩游街

古装女子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留言反馈   Baidu   神马   Sogou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