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戏不如看戏台上的对联是什么「看大戏不如看戏台上的对联」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445更新:2022-09-04 02:03:51

中国戏曲一向重视观演场所的设置,最早的演出场所称露台、勾栏、乐台、乐楼或舞楼,后来才称戏楼、戏台或剧场。尤其从清代中叶起,地方戏曲蓬勃兴起,演出场所逐渐扩大,戏台在城乡很普遍。全国保存完好的元代戏台共有8座,均在山西古平阳府。元代是戏剧也是戏台的成熟期。明清以后,戏台家族大为繁盛,打破了一庙一台的旧格局,出现了对台、二连台、三连台、品字台、水上戏台等多种样式,其发展令人瞩目,主要表现在:

一是构件的精巧,层层收缩酷似鸟巢的藻井,别具匠心,台基柱的精美雕刻令人赞叹;

二是实用的延伸,增加了巧布雕饰的耳壁、实用美观的看楼;

三是丰富的文化含量,作为文化载体,戏台是传统文化的凝聚,匾额、楹联、楣辞、壁画、图雕,无不展示文化的张力,无论简朴、华丽,都展示了戏剧文化特有的美感。尤其是戏台楹联,更是一座戏台或整出戏的灵魂,蕴藏着丰富的思想含量和人生追求。

山西古戏台非常多,在不少乡村、小镇(亦包括一些城市)多建有永久性的戏台、戏楼,至于应对临时演出而搭起的台子更不计其数。这些戏台的两旁,常悬挂有对联,这就是戏台联。

戏台联是研究戏曲的一种特殊文献,单从建筑角度而言,属于建筑装饰的一种,戏台联使得戏台美观而又富有文化内涵。每逢庙会演戏,都会贴上对联来装点戏台、营造气氛,贴戏台联成为一种戏曲演出风俗。从戏台楹联的内容上看,有的描绘戏曲艺术特点和演员的高超技艺,有的真实再现戏场气氛、观众对话,有的描写看戏人的各种感受,如悟透人生的万般感慨,有的渲染特定时代的乡风民俗、农业节气、地域特色,有的以戏剧为例教人劝世,还有的借题发挥,将戏场比官场,嘲讽封建权贵,含义深远,令人解颐,折射出世态人生,很像高台教化、高人指路的处世格言。这些戏台联在艺术上往往评古论今,恢宏大气,形象生动,幽默诙谐,借戏论世,充满哲理,给人许多美的享受与人生启迪。

戏曲的原始功能:祭祀娱神

襄汾县汾城镇社稷庙元代戏台木雕联:

求福准诸礼礼以取其赤白青黑辨其方位

报功合于乐乐之施于金石丝竹越于声音

上联说的是:祈求福祉要合乎礼,礼是选取朱雀、白虎、青龙、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以此来辨别方位。进而言之,礼就是制度、规范。下联说的是:报答上天的功绩要合乎音乐,音乐使用乐器来演奏,可以超越一般的声音。这副戏台联体现的是中国戏曲的原始功能,即祭祀娱神功能,通过戏曲演出来祈求福祉、报答功绩。

娱乐神灵是人类自然神崇拜、图腾崇拜等一系列的信仰和祭祀行为,通过对神明的歌颂和取悦,对神的事迹的礼赞和模拟来获得福祉。主持这项工作的主要是巫。在中国的原始祭祀中,很早就打上了礼仪的痕迹,我国很早就建立起完整的礼乐规范,它所起到的精神作用是实现人们对礼法制度的敬畏与遵循。礼的规范与乐的神圣使仪式更加规整和崇高,其最终目的是对王权的彻底承认与服从。

所以,我们能够理解,为什么百姓祈求神灵,许愿应验后要以唱戏、说书来还愿。

再比如万荣县太赵村后稷庙戏台石柱联:

庆丰作乐吹豳饮蜡乐钧天

教稼得人解愠阜财歌实德

戏联大意是百姓庆祝丰收,演奏音乐,吹豳歌,饮蜡酒,为使上天欢乐;后稷教导稼穑,深得民心,解决民疾,增加民产,歌颂他的恩德。

相传,炎帝后裔有邰氏的女儿姜嫄,因踩巨人足迹而生子,认为是不祥之物,三弃不死,便给孩子起名叫弃。弃从小就喜欢农艺,长大后遍尝百草,掌握了农业知识,就在教稼台讲学,指导人们种庄稼,传播农耕文化,成为远古时一位大农艺师,被尊称为农业始祖后稷,后稷庙是为祭祀后稷而建。这副后稷庙的戏台联非常贴切地表达了百姓对后稷的歌颂。

老百姓心目中,只要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就是好世道;只要人人有事做,发展生产,丰衣足食,解决人们心中的烦恼与怨恨,增加人民的收入,就是太平盛世。谁能做到这些,人们就会给他设庙祭祀,用演奏音乐的方式纪念他,千年不绝。

再比如,洪洞水神庙戏台联:

明德惟馨香两县人民盼水泽

应天补雨露万年祀典报神功

戏联的大意是神灵的美德能够散发出香气,洪洞、赵城两地人祈盼着您布施雨水恩泽,诚心感应了天帝神灵而降下雨水,千秋万代祭祀典礼报答您的神功。

水神庙,又名明应王殿,在今洪洞县境内。上下联分别嵌殿名“明”“应”。殿中西壁为祈雨图,东壁为降雨图,南壁东侧是著名的《忠都秀在此作场》元杂剧壁画。这些壁画是研究戏曲民俗的珍贵史料。风调雨顺,才能国泰民安,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的老百姓,对雨水的渴望极其强烈。所以,为祈雨而唱戏,成为一种风俗。每年古历三月十八日,明应王圣诞日办会,会期三天,洪洞、赵城两地官绅士庶均来致祭,仪式隆重,规模盛大,演戏献艺,热闹非凡。远近村镇扶老携幼“相与娱乐数日”,娱神也娱人。这副戏联,就是两地人祈雨的真实表现。

百姓对戏曲的痴迷  许多戏台联真切地传达了百姓对戏曲的热爱与痴迷。如,万荣西毋庄家戏联:

村无半百家你要唱他也要唱来几位劝住几位

我已六十余好不管歹亦不管看一回便宜一回

上联大意是:村中只有几十户人家,举办家戏时,人人都争着要唱,互不相让,主事人只能劝了这个劝那个,把要上台演唱的戏迷劝住,以免发生意外。下联说的是:60多岁的老人,不管戏好戏赖都要看,因为看一次就少一次了,形象地刻画了老人看戏的心态。

万荣东毋庄还有一副家戏联:

人人说很好,硬功夫何妨再演一次

娃娃唱不够,爱热闹还要再续两天

这副戏联的大意是:老百姓看了戏都说演得好,演员为了答谢百姓的厚爱,决定耽搁些时间,再表演一次。小孩子们嫌唱得不过瘾,吵闹着要演员们再续两天。过去,人们的娱乐方式很少,看戏算是最热闹、最有趣的一件事了。通过看戏,百姓可以获得知识、娱乐,远近亲戚因看戏而互相走动,年轻人可以看戏时约会,可见看戏在百姓生活中的重要性。

老百姓看完戏后回到家里,看戏的感受就成了家人、邻居聊天的话题,有的评点演员优劣,有的畅谈人生感悟,有的重构故事结局,这些都是百姓视角的戏曲批评。戏台联中的戏曲批评,诙谐幽默,发人深省。

如洪洞东张村戏台联:

下台是今人上台是古人古往今来百年不过钟两点

鲁国为同姓齐国为异姓异乡同乐万事只当梦一场

上联指出,一部戏可以演绎一个朝代兴盛衰亡与政权更迭,可以演绎一个人的悲欢离合、命运沉浮。下联点出同在他乡,大家可以一起看戏娱乐,曲终人散,百感交集,人生如戏,人生似梦。上联以叙起笔,下联以议收笔,先叙后议,前因后果,水到渠成。

再比如洪洞马头村戏台联:

东西汉南北朝几辈英雄看来都非真面目

张献忠李自成一般悍将装出总是直心肠

洪洞马头村戏台联:

马上功名锦上添花都是假

头等富贵水底捞月总成空

联嵌“马头”村名。上下联合起来阐发一种看法,戏台上获得的功名荣耀不是真的,只不过是演绎而已。这是百姓通过看戏总结出的人生真谛。即便戏曲情节虚构,内容中的荣华富贵终究是一场空,但是,观众还是被生动的情节所感染、被演员精湛的表演所折服,对戏曲的热爱之情一点都没有减弱。

丰富多彩的剧目联

  有的戏台联中巧妙地嵌入演出剧目,是谓剧目联。丰富多彩的剧目联反映了百姓对剧目和剧中人物、剧情的熟知和喜爱。

比如洪洞白石村戏台联:

白虎堂六郎斩子儿媳穆桂英敢救

石佛口八姐探险伯父杨继康告密

《白虎堂》和《石佛口》是“杨家戏”中的两出戏。剧名以戏中地点命名,上下联首字“白”“石”,嵌入所贴戏联的村名“白石”,非常巧妙,既点剧目名,又点出演出地名。

再比如洪洞火神庙戏台联:

火焰驹费银十万金骑到金沙滩破开天门阵得下文武魁拿回双官诰才能全家福

神亭岭寄居一翠花鬓插无影簪手提逼尘帕身穿赠绨袍腰系合凤裙恰是意中缘

这副戏联以“火”“神”二字分别为上、下联的首字,点出了演出地点。上下联用十多个百姓熟悉的剧目名称串联而成,如《火焰驹》《十万金》《金沙滩》《天门阵》《文武魁》《双官诰》等,别有趣味。

河津樊村正月十五炉行对联是这样的:

炉火廿九家铁资造化竖起炉打开铁龙山铸一副铁冠图挂在铁弓缘上

行规十五会金作生涯偕同行游到金刚庙来几枝金瓶梅插于金沙滩中

这副对联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民俗信息。根据炉行的规矩,河津县樊村每年正月十五,凡是开铁炉作坊、操金作生涯的人都要聚会,联络感情,协调事务,相商合作,互祝生意。这个聚会其中的一项内容,是邀请戏班演戏助兴,既有祭祀行业祖宗的功能,又有大家一起娱乐的目的,还有预祝一年生意兴隆的寓意。

上、下联首字分嵌“炉”“行”两字,体现行业特点。上、下联的前一部分客观叙述:二十九家铁作坊竖起铁炉,准备大干一场。正月十五金作生涯的人聚会游乐,好不热闹。而上、下联的后一部分由“铁”“金”巧妙生发,虚构承接,把带“铁”字的剧目《铁龙山》《铁冠图》《铁弓缘》和带“金”字的剧目《金刚庙》《金瓶梅》《金沙滩》编缀成联,联意顺畅,表面是文字游戏,内涵却十分丰富,既表现了戏曲剧目,又体现出与“铁”“金”打交道的行业特点,妙不可言。上、下联前实后虚,前是基础,后是生发,前边反映了中国人同行密切合作、和气生财的理念,后边虚构想象、反映了浪漫气息和潇洒情怀。

河津南舞芹村有戏联曰:

折桂斧难折月中桂

摘星楼盍摘天上星

《折桂斧》、《摘星楼》是两出戏,前者讲兄弟情谊,后者讲纣王暴政、穷途末路。这副戏台联由剧目引申、生发、演化而成,对仗工整,语意巧妙,富有机趣。戏联的大意是:激励陈植考取功名的折桂之斧难以折取月中的桂树,供纣王娱乐的摘星楼无法摘取天上的星星,反而在摘星楼上自焚而死。

戏联与对台戏

山西演戏有唱对台戏的习俗,多个戏班相互竞争,热闹非凡,通过竞争,优秀演员脱颖而出,促进了戏曲艺术不断发展。这样的情形从戏联中也可以看出来,比如,河津县大禹庙戏台东台对联:

一传楚舞一唱吴歌一一争奇谁第一

双验鸾笙双吹凤管双双斗巧自成双

这副对联描写了戏班演员及乐员互相争胜的场面,大意为:舞台上,各种角色,唱念作打,显露绝活,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争奇斗巧,看看今天谁演得最好?今日谁能赢得缠头?乐场上,笙笛齐吹,双双斗巧,难分高下,相互烘托。

民国二十年(1931)五月十一日,大同城隍庙庙会,四班戏对台,当时,著名演员邓友山饰《金沙滩》中的杨继业,演至宋金鏖战,杨继业拉住七郎的枪不让走,七郎一挣,杨继业扎大靠跌“壳子”。由于天气热,起范儿走得又高,邓友山的鼻腔被震破,血把髯口染红了。晚上演《八蜡庙》,邓友山的褚彪,连翻三个跟头,抢背、爬虎、壳子,又把鼻子震破了,血流不止,可他照样翻打跌扑。观众感叹:“啊呀,这哪儿是十七红(邓友山的艺名),这真是个舍命红!”从此,“舍命红”艺名不胫而走。

关于对台戏,著名的“天贵旦”对台输给祁太秧歌演员“大要命”也十分有趣。民国十九年(1930),教坊村唱“对台戏”,一台是中路梆子,一台是祁太秧歌,刚一开戏,号称“天贵娘娘”的“天贵旦”在拿手戏《断桥》中,“嗨嗨嚎嚎”把观众迷得如醉如痴,后来艺名“大要命”的秧歌演员刘祖富以《三上轿》与“天贵旦”抗衡,演至奶娃娃一节,他轻抱幼儿,百般爱抚,还不时用口技学出幼儿“唧唧”的吮乳声音,惟妙惟肖,观众不住地喝彩叫好,任凭“天贵旦”喊破喉咙,观众还是倒向了“大要命”。“天贵旦”事后感慨地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大要命’奶娃娃!”

唱对台戏,也会有彼此不分上下的时候。如民国二十年(1931)五月十三日,宏道镇唱对台戏,双盛和班与忻州聚兴园卯上,实质上是“十六红”与“十二红”形成对台形式。十三日正唱,双盛和出《杀院》,聚兴园出《铡判官》。晚场,双盛和出《法门寺》,聚兴园出《双官诰》,老戏迷们感叹:“论唱还属‘十六红’和‘十三旦’,论排架(身段与做功)要看‘十二红’和‘五月鲜’。”

也有同班艺人不服气而相互卯上的情况,勉强可以称为班内对台,属于同班演员或明或暗相互较劲。比如,“一千红”与“八百黑”同班,上午是《金沙滩》和《下河东》,“八百黑”唱完七郎还要赶呼延赞,心里不大服气。两人在《下河东》中会面,“一千红”饰演赵匡胤。当赵匡胤问道:“来将何人?”呼延赞脱口而出:“末将七郎!”观众大哗。此时“一千红”脚一跺,袍袖一甩,叫起了板:“赵匡胤今天好倒运,出门遇见你这号人,明明你是呼延赞,冒充七郎吓寡人!”台下顿时“好”声四起。回到后台,“八百黑”作揖“一千红”:“老哥人好艺高,兄弟服了!”

正是通过唱对台戏,艺人们在演技上下功夫,不断取长补短,博采众长,转益多师,才使得戏曲艺术不断向前发展

戏联中的演出场景

有的戏台联是描摹演出效果的,这一类戏台联很有趣味,再现了当时演戏的生动场景。

如河津大禹庙戏台联:

左右奏新声左啸月右吟风声达左右

东西传雅韵东阳春西白雪韵满东西

舞台上两边演奏新声,月下吟啸,风中作响,美好的声音传向四面八方。出将入相,你方唱罢我登场,传出高雅韵致,格调优雅,气度不凡,韵味充满整个戏场。

再比如几幅晋南戏台联:

过来过去热热闹闹看家戏

亭前亭后敲敲打打表奇观

这副戏台联展现了晋南农村演出家戏的热闹场景。看家戏,虽然不是专业演出,但也是一种娱乐形式,联络了感情,丰富了文化生活。当时这样的家戏演出是比较多的,出于各种目的,或为还愿,或是逢红白喜事,戏迷看家戏,乐此不疲,这家看了又看那家,非常热闹。演出一般在村中宽阔的场地上,场地上有人们歇息的亭子,即所谓亭前亭后,有时在村中大树底下。总之可以遮风挡雨的地方,也是人们经常聚集的地方。

远看红红绿绿呀不知何等事故近听言言语语咦才是这般情由这副戏台联生动地描写了观众从家里往演出地点赶,路上焦急地想知道演的什么剧情,到看完戏后最终明白了戏曲所演绎的故事内容的情感变化。戏已经开演了,观众因为一些杂事,没能及时在开演前赶到。匆匆忙忙地往演出场地赶,在远处就看见舞台上,演员穿红着绿,来回舞动。焦急地想:“唉呀,今天演的是什么戏?”走近,美美地欣赏品味着,演员们伴随着音乐,歌之舞之,唱之念之,演绎着引人入胜的传奇故事,甚是好看。看完之后,长舒一口气,咦,原来是这样的故事。

戏台也是大讲台

过去,戏曲演出承担着传播知识、教化民众的职能,许多目不识丁的人通过观看戏曲,了解了中国历史,感悟了人生真谛,受到了人生启迪,学到了生活经验,得到了人生教化。戏曲的认知功能、教化功能,可谓大矣。比如,万荣县太赵村后稷庙戏台联:

不知此内兴衰虽学士文人枉自夸通风雅

能解其中褒贬即庸夫竖子也可与讲春秋

这幅戏台联重点讲了观众欣赏戏曲的主观条件,需要有一定的知识与悟性。看戏知兴衰、懂褒贬,就是找到戏曲欣赏的门径了。看了戏,懵懵懂懂,糊里糊涂,从中领悟不到历朝历代兴衰成败的道理,即使是学士文人,也枉自夸耀自己懂文化。听了戏曲,清清澈澈,朗朗爽爽,只要能了解明白其中的正义邪恶,寓含的褒赞贬责,即使是凡夫俗子、野民村夫,也可以与他讲历史。

河津樊村舞台隔板对联:

凝滞于物纵有庄为蝶老为龙世上对痴人说梦

活泼在胸不须韩之潮苏之海眼前即蜃气成楼

这副戏联的大意是:凡夫俗子、愚顽乡民如果一味执著拘泥于尘世俗务,贪恋富贵荣华,纵使有庄周化蝶、老聃变龙的现身说法,演绎教化故事,也只能是如对傻子说梦一样,对参悟人生不起作用。如果一个人悟性高超、灵活善对,根本不需要韩愈、苏轼的磅礴妙文来启发人生,看着舞台上轻歌曼舞,欣赏着演绎的名流凡子的人生起伏、朝代起落兴衰,也会得到许多人生的启迪与感悟。这副戏台联极富道家气息,劝人放下尘世,不要凝滞于物,而要活泼在胸,过得潇洒自由,从侧面强调了戏曲的醒世教化作用。虽是戏台联,意却在言外,也说明观赏者的生活、心态不同,欣赏得到的效果有别。

洪洞师村戏台联:

师孔明徒伯约六出九伐试看梨园演故事

村老婆乡瓜子一知半解竟认优孟作真情

这幅戏台联上下联首字嵌“师村”村名。戏台上演出三国戏,诸葛亮、姜维六出九伐的故事,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演员技艺精湛,人物塑造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竟让乡间对历史一知半解的憨婆子、傻小子深受感染,信以为真。

新绛泉掌镇光马戏台联:

公好恶之情恰似历代史记

严善恶之辩全然一部春秋

这副戏联的大意是:一部戏曲公开表露人们对历史人物的喜爱憎恨的情怀,一部戏在舞台上演绎出来,就好比历朝历代的历史书一般。一部戏曲总要明显分辨出善恶忠奸,这就是一部暗含褒贬的《春秋》史书。这副戏台联点明了中国戏曲的特点:总是忠奸分明、善恶有报,爱谁恨谁,百姓有共同的情感判断。

传神会意表奇观

  山西戏台联有些是对演员演技进行评价,从中可以看出演员对表演的认真态度和表演技法。比如万荣东毋庄戏联:

盛名冠诸伶趁此清和佳节须要鼓力用心顾素望

儿态超群辈来到孔孟门墙更当传神会意表奇观

这副戏台联大意是:梨园界久负盛名,声名超盖其他同行,功夫超越其他名伶,趁着清正和祥的大好时节,一定要使用全身气力,用心表演自己的拿手好戏,以不负素有的威望;来此祭祀孔孟之地演出,一定要演出人物有精气神韵,活灵活现地表现奇妙景观,以震撼感染观众。这副戏台联,从名伶表演角度告诉人们:越是名角大腕,更应该注重自己的表演,用心用力,传神会意地演出戏曲的魅力,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大意。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似谁

这副戏台联以演员口气说出。上联玄奥,似有禅意。看戏的人,在舞台上看的“我”,已经不是生活中的“我”了,而是“我”扮演的角色。就是“我”自己看“我”,“我”也不是从前的“我”了。演员每饰演一个角色,通过对角色的理解与体验,对自己的生活态度、精神境界等等方面都是一次提升。演员正是在饰演角色的过程中不断地成就着自己,也改变着自己。下联,道出了艺人对艺术的至高追求:装谁谁像。演员扮演一个角色,不仅仅追求形似,还要演出这个人物的神韵与灵魂,这是对每一个戏曲演员的要求。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的毕竟是少数,有“活武松”“活周瑜”“美猴王”的美誉的只是少数。演活一个人,除了演员表演基本功外,天赋、悟性也很重要。深入生活、刻苦训练也非常重要。哪个演员来扮演哪个角色,当他真正深入到人物内心世界之后,自己也就带有这个人物的某些气质了。所以说谁装谁,谁就似谁。

以歌舞演故事

王国维先生说,中国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一语道破中国戏曲表演的特点与本质。在山西戏台联中对戏曲表演的特点多有阐述。

比如,襄汾县汾城镇尉村戏楼石柱联:

即景生情水月镜花皆妙语

逢场作戏吴歌楚舞尽奇观

对联的大意是:戏曲就是演员在设置的特定情境中生发幽情,敷演故事,犹水中月,似镜中花,玄幻飘渺,朦朦胧胧,台上演员妙语连篇,令观众感慨万千;演员在特定的场地情境中演戏,扮演生旦净丑,逢场作戏,演绎悲欢离合,唱念作打,歌之舞之,展现奇特景观,尽现戏曲的无限魅力,观众深受感染。吴人善歌,楚人擅舞,吴歌楚舞指代戏曲中唱念与作打。这副戏台联阐释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特点。中国戏曲是一种虚实相生的转场戏结构,是诗、歌、舞合一、又以“乐”统帅场上表演为主的表现性艺术。这种场景式演出、假定性情境,决定了中国戏曲的玄幻飘渺大写意品格。舞台空灵,而戏在演员身上,布景讲究写意性,如水墨画一般,不讲究场景的真实性,而讲究情景的空灵、简约,以一当十。一切场景都在演员的表演当中,这是中国戏曲的优长所在。“逢场”的“场”既是指演员表演的舞台,与上联的“即景”的“景”相对,也指戏曲场景,即演员表演的特殊情境。前者,演员经常在舞台题壁曰某某演员在此作场,演出某某剧目。逢场作戏就是指设定一个场合就可以作戏了。中国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舞台上演员唱念作打,手眼身法步,载歌载舞,不仅展示水袖、帽翅、髯口、变脸等戏曲技艺,还综合杂技、魔术,武术等其他艺术技艺,使观众眼中满是奇特景观,给白天劳苦、缺少娱乐的百姓以无限审美愉悦。

再比如洪洞上张村戏台联:

上场载歌载舞真个是惟妙惟肖看后津津有味

张口能唱能吟果算得合情合理听时振振有词

演员在戏台上,载歌载舞,惟妙惟肖,观众看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演员上台张口就能唱能说,妙语迭出,振振有词。一部戏,演员唱念作打,功夫全面,演得惟妙惟肖,合情合理,才能给观众以美的艺术享受。

河津南舞芹村戏联:金榜题名虚富贵洞房花烛假姻缘曾经看过一个谜语,谜面是:

日行千里不出房,同胞兄弟不一娘。

无孕妇女生贵子,恩爱夫妻不同床(打一职业)

答案是戏曲演员。四句谜面生动形象地概括了戏曲演员这种职业的演出特点。对演员来讲,舞台上的富贵荣华都与自己无关。因为这是假扮来演戏的。对演员来说,金榜题名,是富贵荣华虚度一场,曲尽人散后,依然是演员。这副对联是观众对戏曲演出的一种理智的判断,不过这是在戏前或戏后的判断,若在戏曲演出时,也许会暂时忘记,会被戏曲演员精湛的演技、优美的唱腔所吸引、折服,被动人的情节所吸引,而沉浸到戏曲故事中,与人物同喜同悲,成了看戏的“傻子”。

万荣后土祠戏台联:

前缓声后缓声善哉歌也

大垂手小垂手轩乎舞之

这副戏台联大意是:前场缓缓唱来,后面慢慢道来,美啊,歌声;上下左右,各种舞姿,优美大方,潇洒动人,雅啊,舞姿。上联指明戏曲的“歌”,下联指明戏曲的“舞”。其实“念”也是一种特殊的唱,“打”也是一种特殊的舞。戏曲的魅力就在这一唱一舞、一念一作当中,让人们享受不尽、痴迷不已。什么才是“善哉歌也”,不是扯着嗓子吼,而是缓慢抒情地唱。如果用歌不能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那就用舞蹈来表现。《毛诗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万荣县西毋庄戏台联:

倾刻间千秋事业

方寸地万里河山

这副戏台联大意是:在舞台上,或是金榜题名,或是洞房花烛,或是重耳称霸,或是勾践复国,短短时间就能成就千秋事业,方寸之地能够演绎万里河山。上联观众惊叹戏中人物得到功名富贵的神速。这与戏曲的演出时间和演出内容有关,一般地讲,一部戏演出两个小时左右,而在这两个小时中,就要演绎一个人的一生,而倾刻间的表演是艺术化的虚构与假定。下联观众赞叹中国戏曲演出场地特点,小小舞台,竟能演绎万里河山,这与电视等艺术的实景演出完全不同,戏曲是虚拟情境,剧中人所处地点、环境变化非常自由,有时用一句话、一个道具、一个布景便转换了场景,而且传统戏曲特别讲究场景要体现在演员的表演之中,观众的乐趣也在于欣赏这种假定性情境中的悲欢离合。

傅山的戏台联  

傅山是明末清初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太原人。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少时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书读数遍即能成诵。15岁补秀才,20岁读十三经、诸子、史书、佛经等。傅山一生淡泊明志,无意居官,喜好交游。他酷爱戏曲,对民间土戏、说书、小曲、杂耍等兴趣颇浓,闲来自弹自唱,抒发胸襟,对戏曲有着很深的研究和造诣。徐昆在《柳崖外编》中写道:“老人家甚是不待动……倒是哪里有唱三倒腔的,和村老汉都坐在板凳上,听什么《飞龙闹勾栏》,消遣时光,倒还使得。”可谓是傅山晚年生活的写照。傅山所著《霜红龛集》里,有关戏曲、歌舞的描写有30多处。并创作了《红罗镜》《八仙庆寿》《齐人乞食》等杂剧,剧作感情真挚、语言生动。他为山西省孝义圪卓头村所作戏台联三幅,反映了傅山对戏曲艺术的精辟见解。如:

莫妙于台上人离合悲欢入画谱

最灵是阅场者兴观群怨助诗情

大意是:世上没有比舞台上演绎的一幅幅悲欢离合的有声图画更美妙的了。而这些有声图画最显著的作用是,能使观看的人从中受到鼓舞感染、精神得到感化提升,了解社会现实,抒发内心怨恨,激发出无限的诗情画意。

再比如:

载治乱知兴衰千年制度若亲目

寓褒贬别善恶一部春秋全在兹

大意是:舞台上表现历朝历代治乱兴衰的故事,观众就像是亲眼目睹了几千年的制度变化,得到了许多历史知识;而这些故事包含寄寓着朴素的褒贬善恶、道德评判,就像一部活生生的历史书。

再比如:

曲是曲也曲尽人情愈曲愈折

戏岂戏乎戏推物理越戏越真

大意是:曲就是曲折,曲应该符合人情,愈是曲折,愈能引人入胜,展现出戏曲的艺术魅力;戏岂能胡编乱造,戏要有生活依据,这样去演绎,才能让人感到真实可信,起到应有的艺术效果。傅山这副戏台联非常巧妙,上下联分别以“曲”和“戏”开头,对“曲”和“戏”进行了阐述,一语道破了戏曲的本质,曲应该在符合人情的基础上的演绎,戏要有生活依据的构思,这样才能感化人心。编写杂剧的傅山深知戏曲之三昧。当代剧作家郑怀兴正是受了傅山先生这副戏台联的启发,写出了反映傅山精神风貌的《傅山进京》。

戏联中的戏曲名家

秀雅之体,清亮之音

兰蕙其质,柳絮其才

这是一名热爱戏曲的观众给蒲剧著名旦角王秀兰的嵌名联,出自晋南戏台。上下联开头分别嵌“秀”“兰”二字,上联赞扬她在舞台上身段秀雅,嗓音清亮,下联用兰柳喻她品德高尚,才华出众。这幅对联准确恰当地评价了她的演艺特点与人品才华。

◎蒲剧五大名演王秀兰

杨老六捉放曹奸相活显

彦子红出棠邑雄心暗藏

这也是一副晋南戏台联。杨老六是蒲州梆子演员、班主,山西芮城人,本名杨登云,因排行老六,人称“杨老六”。幼年务农,13岁入芮城陌南镇娃娃班学艺,先工小生,后改净角,20岁驰名晋南、豫西一带。他体态高大,声音洪亮,功底扎实,文武双全,最拿手的戏是《捉放曹》,饰演曹操,把曹操的奸诈阴险活脱脱地展现给观众,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人称活曹操。杨老六刻苦学习,演戏严肃认真,演戏必提前两个小时化妆,然后静坐沉思或来回走动“默戏”,从不与他人嬉笑言谈。这样的职业精神是他成功的前提。

彦子红是蒲州梆子演员祁彦子的艺名。祁彦子是山西永济人,7岁入学,因爱戏入迷,17岁被除学籍。20岁科班毕业,工须生,他会很多戏,均以高难动作称绝,又能以酣畅淋漓的唱腔和念白取胜。彦子红擅演《出棠邑》,在剧中饰演伍员,为了演活伍员,他反复研究所演人物,根据剧情创造了摔盔、掸剑、拆书、上马等动作和特技,又兼他身材魁梧,有拳脚功夫,动作富有雕塑感,双目传神,把伍员雄心勃勃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受到同行和观众的称赞。彦子好学,一生潜心研读史籍与前朝掌故,寒暑无间。彦子红成名之后,在永济建立梨园会馆,让数以千计的贫困艺人安度晚年。他擅医道,精针灸,对小儿惊风、大人喉疾手到病除,晚年行医,分文不取,备受赞颂。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优秀的戏曲演员总是活在观众的心中。他们高超的技艺、高尚的美德让人们提起来总是赞不绝口、记忆犹新。

如晋南舞台上的戏台联:

留根观阵架子好

安娃祭江唱口新

上联中的留根是景恒春的乳名,他是蒲州梆子演员,山西洪洞县董堡村人。初学青衣,后因变声嗓音失调而改学须生,拜名伶丁丑儿为师。他扮相俊美,唱念做打均有所长,擅演英雄豪杰与帝王将相。在《观阵》一剧中,扮演秦琼,做功细腻,身段尤为优美,即老百姓所说的“架子好”,表现出秦琼身处困境、百感交集的心情,他塑造的秦琼形象,在晋南观众中有口皆碑,被誉为“活秦琼”。京剧名家程砚秋曾多次观看他的演出,赞誉有加。

景恒春为人谦虚,生活中平等待人,艺术上不甘心落后于人,常说:“后台不会就问,前台谁也不让谁。”他演戏严肃认真,与他配戏,谁都不敢有丝毫懈怠。他自律甚严,绝不以自己的名声和地位抢戏或卖弄,其艺术和戏德给同行和观众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下联中的安娃是冯安荣的乳名,他是蒲州梆子演员,艺名“筱艳秋”,山西新绛宋村人,工青衣。在《祭江》一折中,唱功极佳,多有新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唱口新”是他刻苦钻研的结果。安娃的父亲是皮影艺人,安娃在皮影班里学会了各种唱腔,还学会了操作皮影,学会了司鼓,因为有了这些基础,他的表演技艺在同班中首屈一指。后因嗓音原因改唱中路梆子,名噪晋中、太原地区。但是在此期间,他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继续揣摩蒲州梆子唱腔的新唱法,特别注意不失其韵味。试验成功后,重返晋南献艺,后又赴西安演出,演唱益加成熟,深受百姓喜爱。观众听其唱声情并茂、吐字清晰,深受感染,常拍手称赞。戏曲演员成名非常难,要练就自己的独门绝技、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是需要下很多功夫、克服很多困难才能实现。安娃能够结合自身嗓音条件,既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又不断揣摩,加以改革创新,为戏曲艺术向前发展作出了贡献,也为戏曲演员作出了榜样,他的代表作有《骂殿》《三击掌》《金水桥》《三上轿》。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留言反馈   Baidu   神马   Sogou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