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活着苦根结局「苦根真的非死不可吗浅谈活着对苦根结局的悲情处理」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223更新:2022-09-04 00:41:12

前两天,花费两天时间精读了余华先生的杰出代表作《活着》,今天又认真重温了一遍。对余华先生在文辞表达和情感诉求上的冷静和克制,甚是钦佩。

余华先生无疑是有才的,但由于他采取了让主人公福贵自我关照命运的第一人称叙述方式,所以,他摒弃了华美富丽的语言系统,采取了符合人物身份和知识素养的语言风格,平淡而朴素,冷静而节制。

但余华先生在对人物命运的安排和对苦难的描写上,却失去了惯有的冷静和节制,流于极端和偏执。尤其在对有庆死因和苦根结局的处理上,未免显得生硬和悲观。尽管有评论家说,《活着》是一部残忍又温暖的作品;但透过普通读者的视角来观照,福贵活着的意志,并不足以给黑色的命运,涂抹上一丝希望的亮色。

《活着》真的是一次残忍而绝望的阅读。

怀着对福贵凄苦一生的深切同情,今天又特意重温了同名电影《活着》,和电视剧版《活着》(即《福贵》)。

无论是电影版,还是电视剧版,编剧都对小说的结尾,做了符合观者审美期待的改动——放苦根一条生路,让苦命的孩子与苦命的外公相依为命。其中,电影版的结局改动较大,家珍和苦根均未死去,祖孙三人,过上了简单快乐的生活。

相较而言,电视剧版最贴近原著情节,人物主线基本遵循小说既定走向,只有结局做了改动——让苦根活着。其实,这样的改动,并不令人觉得违背了原著的主旨。相反,这样的改编,更符合人性善良的本初,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符合生活本身的逻辑。

并称《活着》的创作动机缘于美国民歌《老黑奴》,遂决定写下小说,来表达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并且在写作过程中洞察了人活着的动机——

即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我认为这完全是主题先行,只是单纯为了表现福贵对命运的抗击打能力。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来观照,并不能站得住脚。

苦根死时,农村已经实行土地联产承包制,万千农民找回了生产的积极性,找回了丰收和喜悦,找回了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他们在土地上挥汗如雨,播种希望;他们对廓清迷雾的新生活,怀着满腔的热爱和赤诚。在这样生机勃勃的新时代里,小小的苦根却只能被迫死于一场经不住推敲的意外——吃豆子过多被撑死了。

从福贵的家庭背景来看,也许有这个可能:毕竟家徒四壁,毕竟无人照拂;但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来考量,未免显得过于刻意而冷漠 。

彼时,改革的春风已经吹遍神州大地,难道吹不暖福贵多灾多难的生活?

彼时,渡尽劫波的国家已迈入新时代,难道护佑不了苦根稚嫩的生命?

而被迫承受命运和苦难暴击的福贵,难道只能终其一生成为命运和苦难的玩偶?

是以,无论是从读者审美体验的角度,还是从时代发展的角度,苦根都不该死于一锅豆子。

当然,除非你为了强硬地表达命运残酷而活着不易的主题。

文以载道,文学作品的终极目的无非是激浊扬清,化育人心,给人以抵御风雨的勇气和信心,给人以前行的希望和力量。为了讴歌人物活着的顽强意志,而将之塑造为一片命运的死海,让其亲人逐一死去,一生苦难层出不穷,是不是太过刻意和失真?

PS:此文是对三日前微头条文章的补充和延伸。

-END-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留言反馈   Baidu   神马   Sogou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