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建德之死大唐三百年乱局之源「窦建德之死大唐三百年乱局之源」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32更新:2022-09-04 00:07:24

鏖战:剪灭双雄的“斩首行动”

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七月,秦王李世民率七总管十余万众从潼关东出,分路进军,并迅速对洛阳王世充集团形成合围。

由于王世充残暴不仁,洛阳小朝廷已是众叛亲离,土崩瓦解。共州县令唐纲和邓州豪杰相继向唐朝投降,王世充任命的显州总管田瓒率所属二十五州降唐,而尉州刺史时德叡则率所属杞、夏、陈、随等七州降唐。情急之下,王世充亲率万骑与李世民大战于邙山,结果却是大败,王世充只身逃回。至此,总攻洛阳的时机已经成熟。

不久,李世民指挥各路唐军向洛阳宫城发动进攻,而王世充也凭借洛阳坚固的城池作殊死抵抗。虽然唐军装备精良,但“四面攻之,昼夜不息”,依然“旬馀不克”,(《资治通鉴·唐纪四》)双方攻防进入空前激烈的白热化阶段。

李世民看出了窦建德人数虽多,但客场作战,反应能力较差,于是抓住战机,率领精锐的玄甲军发动了对窦建德的“斩首行动”。五月一日,李世民亲率骑兵主力,攻入窦建德大营,左冲右突,夏军登时大乱。与此同时,李世民命程知节、秦叔宝、宇文歆等人直插敌后,亮出唐军旗帜。夏军将士望见唐旗,以为后路已被唐军截断,遂全线崩溃。窦建德此时正与众将商议军情,猝不及防之下进行了一番抵抗,便被李世民生擒。

就这样,稀里糊涂之间,赫赫河北义军首领窦建德连同相继投降的五万多夏军官兵,一起成了李世民的阶下之囚。

在洛阳城头,王世充望着被绑在城下的窦建德,相对而泣之间,知道解围希望已经完全破灭。看到大势已去,又得到李世民“许臣不死”的允诺,只能开城投降。李世民率领唐军,终于进入了东都洛阳,也标志着河南河北的大片区域,正式划归唐王朝版图。

李世民像

究底:白手起家的乱世枭雄

王世充、窦建德被押解到长安后,唐高祖李渊历数王世充之罪,遂将王世充一家流放蜀地。但王世充在路上被仇家定州刺史独孤修所杀。而对窦建德,李渊就没那么客气了,直接下令斩于长安,至此结束了窦建德四十九岁的生命。

志得意满的李渊根本没有想到,对窦建德相对简单的处置,却间接开启了此后唐王朝近三百年的乱局。

分析窦建德的失败过程不难发现,唐军能够迅速实施“斩首”,除了因为李世民有于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胆略和气魄外,多少也有运气的成分。

在河南河北两大割据势力之中,王世充虽然占据洛阳政权的控制权,但他赖以起家的,乃是两万多江淮劲卒,属于南方势力客居中原,权力基础并不稳固。为了巩固统治,王世充在其势力范围,特别是在洛阳城中实施恐怖统治,广兴大狱,严令一人逃亡,全家受戮,连出征在外的将领家属都要被囚禁,防止将领投敌,结果却是民心丧尽、众叛亲离。这也成为王世充迅速败亡的一大原因。

相比之下,窦建德是土生土长的河北人,素重信义而声名在外,最后落草高鸡泊,颇有点后世宋江统领梁山好汉的意味,因此在河北群雄间威望颇高。在与隋王朝的一系列较量中,他还招贤纳士,收买人心,蚕食鲸吞,摔打出了一支听命于自己的忠诚军队,成为统治河北的重要基础。史载“建德每平城破阵,所得资财,并散赏诸将,一无所取”,(《旧唐书·窦建德传》)窦建德不喜奢靡,每顿饭只吃蔬菜和粗米饭,所使用的婢妾也只有十几人。消灭宇文化及后得到的隋朝数千宫女,也全部遣散。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就连后来的胜利者唐高祖李渊,也早已沉迷在声色犬马之中。连嫔妃的家属,也能凭借李渊的宠爱与功臣集团发生龃龉。而李渊诸子,也和后宫嫔妃结成了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对后来的玄武门之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相比之下,在隋末唐初的群雄中,窦建德的道德完人形象不说是绝无仅有,也是屈指可数。于是,河北“郡县官人莫不争归附”,从称王到建政,窦建德也是按部就班、顺风顺水。

因此,对民心丧尽的王世充政权,尽可以诛杀其首脑。但如果同样直接杀掉窦建德,则可能在整个河北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不利后果。

然而,唐高祖李渊显然被李世民一战而擒窦建德的战绩蒙蔽了双眼,低估了窦建德集团的潜在实力和反抗意愿,不仅将窦建德明正典刑,斩首示众,而且一纸命令便要将范愿、董康买、曹湛、高雅贤、王小胡等窦建德部将强征到长安,让这些将领惊惧不已。他们既痛感“吾属皆为夏王所厚,今不为之报仇,将无以见天下之士!”(《资治通鉴·唐纪五》)又唯恐进入长安后遭遇不测,遂决定重新起兵造反。

窦建德像

复叛:轻躁妄为的惨重代价

李渊很快为自己的轻躁妄为付出了惨重代价。当年七月,窦建德一干将领找到了先为王世充手下骁将,后投到窦建德麾下的汉东公刘黑闼,请他为主,正式举兵反叛。

李渊急忙从关中征发步骑三千赴援,又令驻洺州将领秦武通、定州总管李玄通及幽州总管罗艺率部联合讨伐刘黑闼。而刘黑闼的攻势更加凌厉,起兵不到一个月,就攻陷重镇历亭,俘杀唐屯卫将军王行敏。没过几天,唐兖州总管、原王世充部将徐圆朗叛乱响应,囚捕唐将盛彦师,被刘黑闼任命为大行台元帅。

至此,兗、郓、陈、杞、伊、洛、曹、戴等八州豪强和窦建德旧部皆举兵响应,局势愈加糜烂。刘黑闼“兵势大振”,随即攻略河北多地州郡,与叛唐自立的蔚州总管高开道及突厥遥相呼应,河北北部的恒、定、幽、易等州也“咸被其患”。

仅用半年时间,刘黑闼就自称汉东王,“尽复建德旧境”。史书记载,刘黑闼“设法行政,悉师建德,而攻战勇决过之”,(《资治通鉴·唐纪六》)一个比窦建德更难对付的河北政权出现在李唐王朝面前。

然而没过多久,刘黑闼就借突厥支持卷土重来,其故将曹湛、董康买等又举兵作乱,群起响应。而与前次不同的是,突厥颉利可汗率精骑数十万一同南下,大举入侵并州、原州,对唐军侧翼造成威胁,“自介休至晋州,数百里间,填溢山谷。”刘黑闼趁机南下,连克瀛州、贝州、冀州等地,李渊只好一面向突厥乞和,一面派淮阳王李道玄、原国公史万宝征讨刘黑闼,结果却是“王师败绩,道玄死于阵,万宝轻骑逃还”。(《旧唐书·刘黑闼传》)一时间“河北诸州尽叛,又降于黑闼”。

河北州郡再度易手,李渊连忙派齐王李元吉率军平乱,结果李元吉惧怕刘黑闼势大,“迟留不进”,李渊无奈,只得再派出太子李建成接替李元吉为唐军统帅。

李建成督军进讨,终于在馆陶大败刘黑闼,后又在永济渠取得胜利,最终,刘黑闼自己任命的饶州刺史诸葛德威反戈一击,将刘黑闼捆绑送给了李建成。刘黑闼和其弟刘十善一并被斩首于洺州,河北才告最终平定。

刘黑闼像

根源:历史重心的深刻位移

在唐王朝剪灭群雄、一统天下的过程中,虽然也发生过李密、辅公祏等人降而复叛的情况,但像河北这样,窦建德、刘黑闼两度割据,河北三次易手的非常事件却实属首次。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渊三个最富才干的儿子分别领兵征讨同一个对象,这在唐朝开国史中更属空前绝后。河北形势之复杂、实力之强劲、反抗之剧烈由此可见一斑。

为什么会这样?笔者认为,这和隋唐易代时期的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隋王朝统一天下后,文帝炀帝两朝为了弥合数百年分裂造成的地域鸿沟,非常重视对以河北河南为代表的东部地区的经营。尤其是营建东都,并在洛阳周边兴建了洛口、兴洛等储量巨大的粮仓,为人口的增加,经济的恢复奠定了坚实基础。隋文帝还派遣重臣柳彧持节巡视“河北五十二州,奏免长吏赃污不称职者二百馀人,州县肃然,莫不震惧”。(《隋书·柳彧传》)关中每遇粮荒,隋文帝还要亲率数十万吏民百姓到洛阳“就食”。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李唐王朝虽然因为拥有了关中和长安,才得以东出潼关、统一天下,但这只是在东部各势力彼此内耗之后坐收渔利的结果。关中地区对东部割据力量,并不存在实力碾压的优势。各种迹象表明,从两河到江淮,整个东部地区已经成为隋唐帝国全新的战争舞台和历史重心。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河北还是北方草原民族与中原交往要冲。两晋以降,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奚等民族便纷至沓来,河北地区民族和文化构成日益复杂。隋朝末年,中原王朝衰落,突厥等外族便将河北地区作为重点渗透地区,实力迅速壮大。史载此时突厥“控弦且百万,戎狄炽强,古未有也”。(《新唐书·突厥传》)在突厥的支持和影响下,河北民风日渐彪悍桀骜,这也是从窦建德到刘黑闼,唐王朝始终无法驯服河北的一大原因。

对河北窦建德集团处置不当及后来的政策错位,给唐王朝造成了严重的历史困局。

一个直接而最具危害性的结果,就是唐王朝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历史大势的演变趋势,而慑于河北彪悍的民风和复杂的局面,继续执着地实施关中本位政策。具体来说,就是执行东守西进、内重外轻的策略。

所谓内重外轻,就是将全国六百多个军府中近一半的兵力部署在关中,以拱卫首都安全,而在河北地区则实施消极的保守政策。唐朝建都长安,以长安和关中为核心,周边有西突厥、回鹘、吐蕃、南诏等强大民族。为保卫首都安全,也为开疆拓土,西北自然成为帝国经略重点。太宗到高宗前期,除了唐军攻灭东突厥,征服高丽,再难看到唐王朝对东北边疆的经略举动,帝国将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源用于西北地区征服。

灭亡西突厥、灭亡高昌、降服吐谷浑、遏制吐蕃扩张,一连串胜利奠定了唐朝皇帝从东北亚到中亚的“天可汗”地位。但在帝国真正的重心,以河北为代表的东北部地区,唐王朝却用力不多,防御较为薄弱。东突厥灭亡后,突厥降户大量内附。本着怀柔初衷,唐太宗“主彦博语,卒度朔方地,自幽州属灵州,建顺、祐、化、长四州为都督府……乃以突利可汗为顺州都督,令率其下旧部”。(《新唐书·突厥传》)

随着唐王朝中央权力的衰落,藩镇逐渐从帝国边疆的开拓者和保卫者,演变成了帝国安全的威胁者和破坏者。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身兼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举兵造反,率契丹、奚、同罗等族十五万大军南下,揭开了安史之乱的序幕。经过八年苦战,唐王朝倾举国之力,终于平定叛乱,但从此国力耗尽,一蹶不振,帝国前期在东北、西北各民族博弈中取得的优势不复存在——吐蕃甚至一度攻入长安城内,册立傀儡皇帝,“天可汗”的颜面被异族踏得粉碎。

而安史之乱平定后,策源地河北并没有重回唐王朝控制,反而被表面上归顺的安史叛将们瓜分,成为赋税不纳,自立为王的国中之国。藩镇之祸从此如溃疡般反复发作,直到唐朝灭亡。

河北藩镇示意图

余绪:手足相残的悲剧宿命

对窦建德、刘黑闼集团的反复战争还带来了一个附带结果,就是激化了李唐王朝内部矛盾,直接促成了玄武门之变的爆发。

在李唐王朝太原起家、定鼎关中、消灭群雄的过程中,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都各有功劳,但以秦王李世民功劳最大。李渊曾经对李世民许诺:“若事成,则天下皆汝所致,当以汝为太子。”(《资治通鉴·唐纪六》)后来李世民虽然固辞而止,但随着权力的扩大和功劳的累积,这个许诺无疑激起了李世民的夺位野心。

虎牢之战,李世民力克王世充、窦建德两大劲敌,风头一时无两,这也难免引起高祖李渊和太子李建成的猜忌。

眼见被弟弟李世民赶到突厥的刘黑闼又卷土重来,此时还是太子洗马的魏徽劝说李建成:“秦王功盖天下,中外归心,殿下只是以年长位居东宫,并没有大功以镇服海内。今刘黑闼散亡之余,人数也不满万,如果以大军临之,肯定能够消灭。殿下应该争取机会带兵出征,求取功名,同时结纳山东豪杰,才可以坐稳太子之位。”由是“太子乃请行于上”。(《资治通鉴·唐纪六》)李渊为了遏制李世民的功劳和权力,全然不顾李世民先前征讨刘黑闼的辛劳,把平定河北当做太子坐稳权力宝座的砝码,便同意李建成率兵征讨刘黑闼,并取得了最后胜利。

然而,各自立有大功的兄弟二人更加水火不容。从此,双方各树党羽,暗中使劲,四年之后,一场惊天之变在玄武门上演。李世民杀掉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成为皇位争夺的最后胜利者。玄武门之变还在唐王朝历史上首开恶例,事实上宣告藩王可以以武力争夺皇位。从此,宫廷政变如跗骨之蛆般在唐王朝反复上演,直到灭亡。

历史记载,直到唐朝灭亡后的五代时期,河北地区还有民众在祭奠窦建德。窦建德竟以这种方式与唐王朝近三百年的动荡相始终,不能不让后人扼腕长叹。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留言反馈   Baidu   神马   Sogou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