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死的时候没留下遗产?「杜月笙死后儿子抢过账本查遗产发现所剩无几扭头怒视孟小冬」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782更新:2022-09-03 10:23:04

杜月笙的名字,在旧社会一度是财富的象征。

当年在大上海,手眼通天,富可敌国,谁敢不给恒社杜月笙一个面子。然而就是这位富可敌国的大佬,晚年却也落魄潦倒,以至于他刚一死,家里人居然因为遗产过少大闹了一场。

后来有人据此猜测,杜月笙晚年财产极度缩水,似乎与其暮年娶名角孟小冬有关。但是孟小冬只不过一个名角而已,能败了杜月笙的家吗?事情绝没那么简单。杜月笙的万贯家财,就算供养一百个孟小冬也花不完。那么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事情还要从杜月笙逃离上海、避居香港说起。

一、避居香港

1949年3月,三野大军云集江北,渡江进攻南京的消息日紧一日。

上海滩的高官巨贾们个个都心惊胆战,虽然蒋介石不断放话,声称上海必然能守得住,可谁都知道,这全然是屁话。

3月里的一天,一个身材略显单薄的老人,行色匆匆地走进一座装修豪华的公馆。

说老,其实也不老,此人这年61岁,除了有点咳嗽,身体还算健旺。

这人正是叱咤上海二十余年的三大亨之一:杜月笙。他进的这座公馆,主人是三大亨的另一位:黄金荣。

杜、黄见面,所谋之事非同小可。杜月笙对黄金荣说:“共军不日就将渡江,蒋总统叫人问我的意思,一旦城破,我到哪里去躲。”

黄金荣苦笑一声,摇晃着肥大的脑袋说:“原来蒋介石叫你来探我的口风?今年我81岁了,已是快入土的人了。我的儿媳妇坏了良心,将家里所有的金银财宝席卷一空,带着我孙儿跑到香港去了。我到香港她不会管我的,我怎么办,与其死在海上,不如死在上海。”

杜月笙望着风烛残年的拜把老兄,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他本来要问问黄金荣的意见,想同进同退,要么去台湾,要么去香港,哪知他竟然选择留下。

这次相见后,杜月笙精神上消沉起来,整日不和家人说话,只是和门徒、心腹们日夜商议共军进攻上海后的事。

1949年4月27日,解放军大军向上海迫近,炮声隆隆可闻。

杜月笙终于决定,不能留下,也不能去台湾,还是去香港暂时躲避一下。他其实早有打算,当年1937年日军攻陷上海,他就曾在香港躲过一段时间。这次又早早做了准备,在香港坚尼地台18号置买了一座宅院,还给几个儿子分别买了宅院,1949年春节刚过就已买好。狡兔三窟,已备齐了。

此时解放军兵临上海,杜家人不再迟疑,全家出动,逃往香港。

至于上海的家业,说不了,只能听天由命了。杜月笙留下几个心腹,嘱咐他们一定要见机行事,不能和共产党玩硬的,能保存下一点算一点,等三两年后国军重新杀回上海,再重整河山。

杜月笙的几名留守心腹中,首脑人物是总账房先生黄国栋。黄国栋意识到,这次共军大举过江,进逼上海,绝非当年日寇侵犯可比,传闻共军不扰民、不抢劫、不滥杀,深受穷苦老百姓拥戴,处处与国军反其道而行之,蒋总统哪有希望打回来呢?

他再三请示杜月笙,如果真有危险怎么办。言下之意,我们总不能为了守家业而被共军枪毙吧。

杜月笙神秘兮兮地交给黄国栋三封信,说一旦有危险,就一封交潘汉年,一封交廖承志,一封交盛丕华。他们会救你的。

潘汉年和廖承志的身份我们就不多解释了,杜月笙当年在香港逃难时,就与潘、廖有过来往。作为上海大亨,杜月笙一直多手准备,处处给自己多留几条后路,所以不惜冒着被蒋介石制裁的风险,秘密和中共人士接触。没想到这时还真用上了。

至于盛丕华,此人也是上海著名商人,工商界爱国人士,与杜月笙有过交情。杜月笙知道他在中共那里有面子,所以也把他当成了救星之一。

解放后,黄国栋把三封信送到三人手中,果然平安无事。后来黄国栋加入了民革,活到上世纪90年代高寿而终,这是黄国栋的结局,我们且不多说。

二、杜月笙没钱花了

杜月笙到香港后突然发现,没钱花了。

当时上海大批商人逃到香港,钱不够花是一个普遍的难题。

在上海时有基业,不管怎么挥霍都没问题,有无穷无尽的底层羊毛可薅。而且谁也无可奈何,蒋经国上海打虎,不是照样铩羽而归。

所以初到香港,照样挥霍。等挥霍的差不多了,就开始重操旧业,想薅香港的羊毛。

常用的有两种套路,一个是靠操纵股票。一个是囤积物资。

操纵股票,说白了就是买内部消息、搞投机,庄家操作。但上海的投机客们对香港的经济底蕴认识太浅薄了,招致惨败。

比如有一伙上海投机客,用上海时的老手段,在香港买进卖出,起初赚了不少钱。香港本地商会发现了这伙人的骚操作,不由忿忿不已,恼恨他们坏了本地的规矩,于是联合出手,设了个陷阱,诱使这伙投机客重仓买进,然后以极大的手笔做空,把这伙投机客的钱几乎人间蒸发了。一战成功,逼得好几家投机客跳楼自杀。

操纵股票不成功,囤积物资也行不通。

1949年底,有人突然从四川传来消息,说四川的猪鬃突然积压,价格比往年低了90%。而香港这边正好需要大批猪鬃作为工业原料。如果从四川采购,运到香港,囤积一段时间,能赚四五倍的钱。

只是从四川向香港运,当时解放军已经进入西南诸省,陆路不通,只能空运。这种规模的生意,非寻常人能做,既要有钱,还要有各方面的关系,能搞来飞机。

一个叫顾嘉棠的恒社骨干分子,很有钱,会理财,在杜月笙手下号称四大金刚之一,听说了这笔生意,不由得食指大动。于是把自己的老底拿出来投了进去,由中航公司的飞机运到香港。结果

顾嘉棠就此绝望,气得连月卧床不起,后来称了体重,减了16斤。

其实这单生意,之前也有人找到杜月笙,请他出面做这一单生意。杜月笙问需要多少钱,对方说30万美元。杜月笙当即拒绝。

杜月笙毕竟在上海滩见过世面,香港虽然环境不同,但人性是相通的,上海商人再强,有道是强龙不压地头蛇,你搞得太猛,早晚会被本地商界收拾。何况,论心狠手黑,香港本地帮会不比上海弱。

所以杜月笙不敢投机,不敢冒险,不敢投资。到香港之后,几乎一直是入不敷出的状态,坐吃山空,逐渐露出困窘之相了。

不过肯定有人不理解,以杜月笙在上海的实力,莫说赔30万美金,就是300万打了水漂,他也不会皱皱眉头。怎么到了香港,这点险都冒不起了。

杜月笙的钱到底去哪了呢,真的被孟小冬挥霍了吗?接下来我们就说说杜月笙和孟小冬的事。

三、孟小冬到底花了多少钱?

孟小冬,生于1908年,著名京剧演员,京剧大师余叔岩的弟子,人送雅号“冬皇”。提到名伶,或许很多人都觉得孟小冬是个貌美如花、扮相美艳的角色。其实孟小冬主攻的是老生,扮演的角色都是刘备、陈宫、汉献帝之类的中年大叔。

孟小冬长得很漂亮,本该从事旦角,谁知却去演这些并不讨巧的老生角色。据说是当年他父亲怕她被人围猎,所以才不让她入旦行。

孟小冬不是靠相貌出名,而是靠才华。所以得到杜月笙的欣赏,起初也不是因为长得好看,而是一身炉火纯青的唱功。这也是杜、孟二人到晚年还能互相欣赏的原因。

孟小冬一生经历非常坎坷,到1947年9月,在杜月笙虚岁60生日堂会上,进行了最后一次演出,从此归入杜门,再不登台,成了杜月笙的姨太太。

杜月笙喜欢唱京戏,把一个大名鼎鼎的冬皇留在家里,经常请教她如何唱戏,两人感情倒也融洽。

那时候杜月笙还是上海滩的土皇帝,挥金如土,从不吝啬,家里养着一只金凤凰,自然是精心供养,要啥买啥。否则以孟小冬的身段,怎能安心伺候比自己大二十岁的老男人呢。

所以不管是家里家外,都产生了一种误会,似乎杜月笙在孟小冬身上花了不少钱。

这种印象,叠加到当时杜月笙经济状况恶化上,令杜家人对五姨太孟小冬产生了更深的误会。

当时杜月笙的总账房先生黄国栋经常诉苦,说恒社的经济状况不容乐观。以至于杜月笙逃往香港时,手里拿着的现金并不多,到香港后日子过得很紧张。

杜月笙的几个老婆、子女听说了,或多或少都觉得孟小冬真是个不祥之人,败了杜家的财运。

真是这样吗?孟小冬区区一个女人,连孩子都没生(只有一个义女杜美娟,亲生父母是谁,当时并没人搞清楚),拼命花能花多少钱?

那杜月笙的钱都去哪了?其实在1949年之前就已经开始亏空了。当时战争压力一再增大,蒋介石的国库空虚拿不出钱,就伸手向上海的财团大亨们要钱。杜月笙是上海滩头面人物,屡屡迫于压力捐款捐物,动辄数百万斤粮食、数百万斤棉纱。杜月笙虽然家大业大,也架不住长期放血,慢慢地就左支右绌、入不敷出。偏生杜月笙倒驴不倒架,依旧挥金如土,从不知节约、理财为何物。

等到1949年年初准备逃往香港的时候,杜月笙只有40多万美金。

堂堂上海滩大亨,只有这么点钱?谁敢相信?连杜月笙自己都不敢信。

到香港之后,由于总账房先生黄国栋在上海,其余没有可以信任的,他只能亲自出马,掌管家里财政支出,所有账目都记在一个神秘的账本上,他从不离身,睡觉时就压在枕头下。这一点是确然无疑的,因为后来杜月笙的心腹陆京士赶来给杜月笙料理事务,订立遗嘱时,都不知道杜月笙到底有多少财产。这个事实记载于章君谷所著《杜月笙传》。《杜月笙传》根据杜的家人、亲友、门徒回忆资料所写,真实性最高,被公认为最权威的杜月笙传记。

坊间传言,杜家财务都在三姨太孙佩豪手中掌管者,这也是不对的。据《杜月笙传》以及杜月笙长房孙子杜顺安回忆,杜家的家务事由四姨太姚玉兰掌管。而非三姨太孙佩豪,这一点是确然无疑的。

但到香港后,不管是所谓的管家,还是四姨太姚玉兰,都不再过问家里的财务。为啥杜月笙要看这么紧?

一来防止漏了底,五个老婆、八个儿子、两个女儿人多嘴杂、互相提防,如果知道他只有这么点钱,怕不立刻互相指责,一个大家庭眨眼的功夫就会分崩离析。

二来他到香港后,心情不好老病交加,早年的肺病突然发作起来,严重时不得不吸氧才能维持,生怕自己无法掌握局面,所以才死死攥住最后一点权力。

四、不敢去找蒋介石

既然只有这么点钱,杜月笙何故不去宝岛呢?蒋介石看在当年的份上,起码会给他一份固定的收入,不至于在香港这么坐吃山空。

杜月笙从未对外界明说过为什么不去,后人也做过很多揣测。笔者就一一引述了,只选取杜月笙孙子杜顺安的一段回忆,毕竟人家是自家人、当事人、见证人,更加可信。

据杜顺安的说法,杜月笙不愿去投靠老蒋,有这么几条原因:

头一条就是落选市长、议长一事。

抗战胜利后,杜月笙一度认为,以他当时在上海首屈一指的经济实力,肯定能当上海市长,或者议长。但蒋介石直接让心腹钱大钧当了上海市长,杜月笙一无所获。杜顺安回忆说,蒋先生不仅没让杜月笙当,连表面上的客气一下、邀请一下都没有。这等于向各界宣布,杜月笙没有用了!政府不需要杜月笙。想想抗战前他应蒋介石之请远避香港,而把上海偌大的家业都丢给了日寇,那么大的损失,居然换来蒋介石这样冷脸。杜月笙寒心之余,对蒋介石又怨又惧,这个人的心是真狠!这样的事都做得出来。

第二条是“红帖”失窃事件。所谓的红帖,就是青帮接收门徒时,门徒向老师递的拜帖,上面写有门徒的生辰八字,以及XX拜XX为师的字样。杜顺安回忆说,他的父亲、也就是杜月笙长子杜维藩亲眼见过一张红色的拜帖,落款是蒋志清。蒋志清就是蒋介石的曾用名。

关于蒋介石投入青帮一事,外界传闻很多,有的说他拜的是黄金荣门下,有的说拜的是杜月笙,并无定论。杜顺安有这样的说法也不足为奇。据他回忆,蒋介石的拜帖一直保存在杜月笙家的一个保箱柜里。抗战时杜家撤离上海,待抗战胜利返回,发现已不翼而飞,但保险柜里的其他东西都没动。杜顺安说,肯定是蒋介石派特务盗走的,蒋这么做肯定是为了遮丑,不想让世人知道这段不光彩的历史。

其实不管有无投入青帮一事,蒋介石早期借助青帮办了不少肮脏事,或是威胁江浙财团,或是暗杀政敌。杜家人心里清楚的很,蒋介石绝不想让别人攥他的小辫子,他心中对杜月笙的态度肯定好不了。

第三条就是蒋经国抓杜维屏一事。1948年蒋经国上海打虎,以囤积战备物资为名,抓了杜月笙的三子杜维屏。蒋经国打虎是蒋介石授意的,杜月笙明白能蒋经国这是冲自己来的。所以儿子被抓、众门徒纷纷请求设法营救时,杜月笙一反常态,异常低调,要求所有恒社人员绝不说一句话,不去求情。

后来关了三天,蒋经国发现无济于事,有比杜维屏厉害得多的大商人发国难财,只好放了杜维屏。

一抓一放,杜月笙倍感屈辱,忿忿不平地对家人说:“我们是夜壶,蒋介石把我们用完了,眼看没有利用价值了,就往旁边一甩,再也用不着你们这些夜壶了。”

所以,1949年他再次逃离上海、避居香港时,虽然蒋介石屡次派人来,召他去宝岛,他宁可坐吃山空,也断然拒绝去宝岛。不敢去啊!在上海时好歹还有点影响力,有钱,有势力,蒋介石虽然猜忌,终归不敢轻易动杜月笙。现在杜月笙已是落汤之鸡,一到宝岛,蒋介石想关就关想杀就杀,怎能去自投罗网呢?

五、魂断香江

虽说手里没多少钱,杜月笙想维持大亨的尊严,该吃照吃,该喝照喝,该花照花。

除了他自己家人,家里还雇佣着老妈子、司机、专用厨师,光是吃饭的

荷包本就不鼓,这么只出不进,杜月笙内心有如油煎火烤,非常难受。

他本来就有肺病,到香港后突然恶化,身体大不如前。1951年时,他已经离不开轮椅和拐杖,坚尼地台18号杜公馆里本就不宽敞的房间里,整个走廊里堆满了氧气罐,防止他说不定什么时候发作的气喘病。

1951年7月27日,杜月笙在家中招待几个从宝岛来的客人,又邀请一个叫秦联奎的香港著名律师一齐吃中午饭。

杜月笙一直病蔫蔫的,这天为了见客,特意理了发,显得很是精神。秦联奎晚到了一会儿,一入席,看杜月笙非常有精神,谈起国家大事很有劲头,于是随口说了一句:“月笙兄,你最近胖了一些啊。”

杜月笙猛然一惊,摸摸脸说:“胖?这恐怕不是胖,而是我的脸浮肿了。”说着他还大是失态地停止吃饭,若有所思地叫长子杜维藩拿镜子来看。他一边照,脸上的表情一边变得沉重起来,和之前健谈天下事神采飞扬的样子判若两人。

接着,他就口称神倦,让儿子陪客人,自己去睡午觉了。

杜月笙一直睡到第二天上午,才忽然醒来,一醒便叫心腹朱文德进来,十分神秘地对他说:“我有一笔美元存在美国宋子良先生(宋子文之弟)那里,这些年他一直用这笔钱经营股票,你快给他去一封电报,要他把这笔美元的经营账目列一个详单,尽快寄到香港给我看。”

朱文德十分纳罕,怎么一副交待后事的样子。

没想到杜月笙刚说完这些话,就发病了。他半抬起身子要下床,突然发觉腰、腿软绵绵使不上力,强撑着下了地,差点摔倒。朱文德大惊,赶忙叫杜家人进来一起搀扶。

看这个样子,似乎是中风了。

杜家人赶忙叫来平日给杜月笙看病的两名医生,一个中医,一个西医。好一顿忙乱,也没给出确切的诊断结果,只好开了一堆药治疗。

杜月笙自知病势沉重,给朱文德交待美金之事,就是预作筹划,赶紧把自己的财产拢一拢。没过几天,病情更加不好,杜月笙连床都下不了了,于是赶紧命家人给宝岛发电报,要陆京士赶紧到香港,安排后事。

陆京士是杜月笙最为得意的一个门徒,1949年4月逃到宝岛,把逃到那里的青帮势力统一起来,按杜月笙的授意,在那里当上了青帮的大佬。陆京士闻知杜月笙病危,赶忙来到香港,和杜家人一起为杜月笙治病。

陆京士

其实杜月笙几个成的儿子都在香港,安排后事,怎么反要一个外人来呢?就算陆京士是青帮的实际掌舵大佬,其实青帮在宝岛能活几天大家心里都有数,只不过苟延残喘而已。杜月笙怎么还这么执着呢?

要这么想,那就错了。

杜月笙让陆京士来,重点根本不是安排青帮的事,而是要陆京士来主持自己身后之事。

核心问题还是遗产。

杜家虽然入不敷出,但由于杜月笙一直耍心眼,账本藏在身边,从不透露还剩多少钱,连自己的老婆和儿子都瞒着不说。大家不免对这位昔日大佬还有一点期待,认为他总归藏着一笔为数不菲的财产。

只有杜月笙自己知道,他从上海带来的只有40万美金,再加上寄放在宋子良那里的10万,折合当时港币大约250多万元,着实养不起这么一大家子人,更维持不了杜家的体面。

若是自己家人安排后事,只要一公布数字,各位太太、儿子、女儿眼巴巴地伺候着他,在香港受着穷困之苦,却只能分到这仨核桃俩枣,他们平时互相积压的矛盾,必然会一齐发作出来。他英雄一世,可不想到死之时却弄得一地鸡毛,贻笑世人。

所以,叫陆京士来就是镇镇场子,让家人好歹顾全一点脸面。

陆京士了解了杜月笙的真实想法,半是叹息半是哀伤,想不到一代枭雄,居然落魄到这个份上。陆京士召集几位平时较受杜月笙信任的恒社成员,共同起草了一个遗产分配方案。

由于陆京士也不知道杜月笙到底还有多少钱,方案里只定了一个大体原则:

杜月笙三位太太分一半财产,几个子女分一半财产。其中,子女中还未成年的,比成年的多得一半。

陆京士当着杜家全体人员公布了遗嘱,所有人都没有异议,杜月笙便亲自拿笔签字。杜月笙目不识丁,据说只会写自己的名字。

谁料此时连写名字也很困难了,他的遗嘱共写了三份,只签了一份名,手便抖得无法再写下去,另外两份便只盖了章。

定下分配大计,杜月笙才颤巍巍地说出了遗产数字。

据杜顺安的回忆,当时杜月笙手头的钱,40多万美金已经花掉了15万,只剩25多一点。另有宋子良代管的10万美金。全部遗产现金,加起来35万。剩下的就只有坚尼地台18号这座公馆。

1951年8月16日下午4点50,交待完遗愿、遗嘱的杜月笙,在家人环视之下,咽了最后一口气,亡年63岁。

六、孟小冬受冤枉

饶是有陆京士等人镇场子,杜家人还是发生了不愉快。

谁能相信杜月笙豪杰一世,上海的头面人物,只剩这点可怜的遗产?肯定被谁偷偷弄走了。

杜月笙长子杜维藩从杜月笙的枕头下,翻出杜月笙一直藏着的账本,翻开一看,却没发现什么异常。从来港之初,确实就这么点钱。杜维藩看见正在哭泣的孟小冬,怒视着她,似乎要问她钱去哪了。

不光是杜维藩,其他杜家人都有所怀疑,尤其怀疑孟小冬挥霍。但当着陆京士的面没说出来。后来的事实却证明了一切,孟小冬到台湾后独居一处,只和自己的养女杜美娟生活,与杜月笙其他子女并不来往。这难道不是在用无声的抗议,对杜家人表示不满吗。

为何杜家人对孟小冬有这么大成见?

主要在于杜月笙和孟小冬那场婚礼。

原来孟小冬初入杜家时,杜月笙并没有给她一个正式的名份,连纳妾的程度都没走。孟小冬起初也不在乎,只要杜月笙对自己好,就跟他过,起码比在演艺界继续漂着强。

谁料杜月笙一直这么无名无份地对她,虽然感情不错,但孟小冬终归想要个正大光明的身份。

因为没名份,孟小冬并不受杜月笙其他几个太太和子女待见。到香港后,由于家里地方小,吃饭必须挤在一个桌子上,孟小冬喜欢吃西餐,而四太太姚玉兰喜欢吃中餐,孟小冬索性回到自己房间里,单点牛奶面包等饭食。家里人多少有些看不惯。

1950年初,当时香港风传解放军要打过来,杜月笙和家人商量,香港也危险了,不如跑到法国去。于是商量着办护照,一共要办27张。

这时,坐在角落里的孟小冬冷冷地说:“我也跟着去吗?什么名份呢,丫头,还是女朋友。”

杜家子女听着很刺耳,感觉这个女人索求过分,乱世之中,保你一条命就行了,要啥自行车。没想到杜月笙却突然开悟,觉得这些年对不住孟小冬。当即说,我决定和孟小冬办一场婚礼。随即不顾家人侧目,举办了一场婚礼。

那年杜月笙已经62岁,孟小冬也已42岁,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地突然来这么一出,外界固然传为美谈,但杜氏子女却觉得丢人,杜月笙的孙子都多大了,老了老了还瞎折腾。

杜维藩到香港之后,没有和杜月笙住在一起,一来二去,不免觉得家里的事有猫腻。所以老爹一死,身为长子,没有继承多少遗产,恼怒之余,迁怒到孟小冬身上,确实也有其因由。

不过后来大家也都释然了,杜月笙在香港有得出没得进,大家都看在眼里。上海的产业又全都败落,哪还能有什么财产。

杜月笙死后,几个子女各奔东西,大亨之家就此沦为普通人。孟小冬也迁居宝岛,1977年病死于台北。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留言反馈   Baidu   神马   Sogou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