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房大亨Konami的往日荣光寂静岭系列回顾上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169更新:2022-09-03 08:44:20

7月3日突然来了个《寂静岭》的预告视频,尽管被耍猴多次,我还是忍不住赶忙跑去看了一下。

科乐美又赢了。

13秒的视频,内容就是《寂静岭》邪教中的一个logo,怕不又是个新款柏青哥。

老实说,考虑到konami此前屡次放出《寂静岭》烟雾弹,结果揭晓时要么是柏青哥,要么是品牌联动这种烂活儿,我倒也也不觉得《寂静岭》这游戏会出重制版,更别说什么新作了。当然,我倒是希望12号konami能打我的脸,毕竟这游戏最新的一作《破碎的记忆》,距今已经十年之久了。

虽然说起“寂静岭”这三个字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我相信在新一代玩家中,接触过相关作品的玩家,却是少之又少。很多人只从老玩家中听到关于《寂静岭》系列只言片语的江湖传说,却被恐怖游戏的名头和老游戏的蹩脚操作给劝退。

昔日的玩家会不自觉地将《寂静岭》与《生化危机》进行对比。虽然严格来说,二者不是一个类型,但《寂静岭》诞生之初,就和《生化危机》逃不开关系。从某种程度来说,《寂静岭》能够成就当年的辉煌,也被称为一个奇迹。

没有办法和生化危机放在一块,在我看来,首先是阵容和预算着实比不过。

在刚刚立项之时,Konami对于这个“跟一波热度”题材没抱什么太大的希望。负责制作的Team Silent成员完全是在其他项目组中的失败者东拼西凑而成,总设计师山外圭一郎、美术总编伊藤畅达、音乐负责人山冈晃,这在今天看起来闪闪发光的梦幻阵容,当年和各位一样都是对明天有些迷茫的打工人,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凑到了一起。

山冈晃,我的超人

而他们的目的,是要整出一款对标卡普空《生化危机》的作品。

虽然《生化1》在今天看来足够蹩脚,但作为PS平台首部销量突破百万的原创游戏,已经引起了无数游戏公司的效仿。商业气息浓厚的Konami在这方面还是非常机敏,仅仅过了几个月就开始投入《寂静岭》的开发。

外山圭一郎和三上真司的一次会谈中就曾提到

为了与《生化危机》做出区分,制作组对前辈的参考一直非常克制,甚至在一些方面刻意做出区分。正是这种创新,使得《寂静岭》很多系列招牌,从一代开始就定下了基调。

在一代中,为了和《生化危机》做出画面区分,Konami选择了全3D的画面,考虑到PS当时机能羸弱,无法加载太多图形。为了保证游玩,游戏只能让场景处于迷雾之中,尽可能少地生成场景。

室外大雾弥漫

室内,有多黑给你整多黑,能见度低就完事了

如同《生化危机》的开门动画一样,原本是为了避免加载过多,而向机能做的妥协设计反而成为了经典。《寂静岭》中的大雾环境直接奠定了游戏“表世界”中的画面基调:灰暗、朦胧。多年后的《寂静岭:暴雨》就因为画面过于清晰而遭到玩家们的不满。没雾气,也配叫“寂静岭”?

住手!这根本不是《寂静岭》

而在题材方面,游戏也跳出了《生化危机》中的那种“生存恐惧”,而是“心理恐惧”。

从怪物这一点来说,《寂静岭》由于能见度低,怪物往往贴脸才能看见。并且《寂静岭》中的怪物,往往直接给人以扭曲和怪异的感受,至少在我的游戏过程中,这种压抑来的远比《生化危机》要大得多。毕竟《生化》的前几作中的小僵尸,看多了还挺萌的。

另外,二者剧情故事给人的代入感不同。《寂静岭》中主角内心的世界塑造,自我的深刻剖析,玩家需要全程参与其中,和《生化》坐在一旁看电影的游戏体验是不同的。

究其本源,二者给玩家的,是两种体验。

也正是这一点,使得《寂静岭》真正和《生化危机》做出了区分,这在《生化》四代改革之后更加明显。《寂静岭》正是在一代,就做出了无比杰出的各种游戏设定,才使得这个系列能够一经面世,就大获成功。

怪物形象的那些经典设计,收音机、UFO这些传统异能,雾蒙蒙的游戏色调,这些元素在游戏中一脉相承。其中,最为杰出,也是影响的最大的,是游戏“表里世界”的核心设定。

在《寂静岭》中,游戏世界分为表里两层世界,“表”为内心浅处的投影,“里”为内心深处的投影。

相较于表世界,里世界出现的怪物会多得多,攻击力也比表世界要强悍,而且怪物的形态会比表世界更恐怖,BOSS都是出现在里世界中的。这一切都反映着受攻击者的潜意识中更深层的负面情绪。

三角头在《寂静岭》中就是主人公的负面人格体现

正因如此在“表里世界”这一设定下,各种怪物、场景,能够映射主角的内心;里世界和表世界的各种交互都能挖掘出角色内心的变化。

在恐怖游戏中,NPC会削减氛围,书信会打断节奏,这种超脱文字,却又“无声”的诉说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而这种“表里世界”的天才设计,也启发了后世的恐怖游戏作品。包括《灵媒》《层层恐惧》这样的作品,当然,最明显的还是《七夜》这款国产恐怖游戏。

这款游戏完全借鉴了“表里世界”这一设计,并且完全活用吸收。比如在叙事手法上同样碎片式的展开剧情,作为恢复体力的道具也是采用镇静剂这样的道具。无论从技术力来看还是剧情而言,都是难得的国产恐怖游戏佳作。

因此,无论是从商业角度,还是对后世的影响,《寂静岭》一代都成功了。游戏最终销量破了200w,“寂静岭”这三个字无人不知,就是最好的证明。

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续作的开发自然刻不容缓。不过这时候却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原本负责《寂静岭》一代的初代设计师外山圭一郎此时向Konami提交了自己的辞呈,转头投奔了索尼。

这导致了很严重的问题,故事的续写变得极为困难。

不过办法总比困难多,既然续写困难,那我重新再开一篇就好了。就这样,《寂静岭2》的故事完全是一个全新的故事。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寂静岭》系列,总共八部作品的剧情在新人玩家眼中如同一团乱麻。(游戏标题中的代号和数字什么的混在一起也是够烦人的)

《寂静岭》一代说的故事在后期的《寂静岭:起源》和《寂静岭3》中得到补全,被玩家称为主线,也就是阿蕾莎三部曲;2010年的《寂静岭:破碎的碎片》是主线剧情的外传,你可以看作《DmC》之于《鬼泣》;剩下的则是完全独立的作品,期间少有剧情关联,有的只有其他主角露脸作为彩蛋。

《归家》中的阿利克斯与《起源》中查维斯的历史性会晤

虽然遭遇主创离开,故事重启这样的困境,这却没有影响《寂静岭2》成为系列,乃至整个PS2平台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究其原因,是《寂静岭2》一流的画面表现和超一流的剧情。

这样看来,《寂静岭》和《生化》前两部的发展关系还是挺像的,一代开山立派,二代直达巅峰。

2002年经历了世代更迭的《寂静岭2》,在画面上的进步无疑是飞跃性的。你能看到2代的雾不再像1代中如同一堵白墙,而是加载出来,真正有了若隐若现的效果,配合二代惊为天人的CG表现,一经发售就惊艳了无数玩家。

2002年的游戏CG画面,当之无愧的电影级别,你不难想象第一次见到的玩家多么震撼

而二代的剧情,相较于一代,更加完整,也更加震撼人心,自然为人所津津乐道。

詹姆斯·桑达兰德收到了他3年前死去妻子的来信,信中他的妻子写着“我在与你有着共同回忆的地方等你...”,也就是他们夫妻一同旅行过的地方——寂静岭。光是这个开头,对玩家的吸引力就超过了现在90%的游戏。

玩家一路跟随詹姆斯的视角,一点一点地认识《寂静岭》中的世界,更重要的,是一点一点发现内心的自己。不仅仅是信件和CG,游戏最高明的地方在于通过场景贴图中的壁纸海报、怪物的形象习性,这些细致入微的地方,构筑了男主詹姆斯的人物形象。

标志性怪物“三角头”就是出自二代

至于2代的具体剧情,我在这里就不赘述。但我相信所有玩家,在游戏的最后,都会原谅并理解詹姆斯杀妻这一事实,也会为这样一个结局感到欣慰。(不管真结局还是完美结局,我都感触良多)最后,听着《promise》清亮而释怀的吉他声,走向新的生活,我的心中有一股莫名的温馨、感动与力量,这实在是无可替代的游戏体验。

事实上,《寂静岭》的这种在二代体现到极致的,抽丝剥茧式的叙事手法,是所有《寂静岭》粉丝最为欣赏这个系列的特色之一。只不过这种细致入微的构筑并不容易,需要大量的环境暗示去塑造人物的隐藏性格,结构也要足够精巧,实在是一个技术活。

而系列在二代巅峰之后,便是缓慢下行。

随之而来的第三代延续了《寂静岭》一代的故事,但相对前两作,销量和口碑都有一定的下滑。《寂静岭3》整体更加注重血腥场面,而非层层叠叠的主角内心情感活动。某种程度而言,三代舍弃了二代中刚刚确立起来的设计思路,这个系列好像又陷入了迷茫中。

这样的迷茫,似乎伴随了《寂静岭》的余生。如同玩家在游戏中津津乐道的浓雾那样,寂静岭这个IP,也仿佛一直行走于浓雾之中。

如同《生化危机》一样,《寂静岭》也是在第四代做出了较大的革新,只不过对比隔壁,《寂静岭:密室》在当时却并没有让老玩家买账,在当时评价创下了历代新低。

这是因为游戏在当时的玩家看起来,太不“寂静岭”了。连寂静岭这个地点,游戏中都没有出现;表里世界这样的根本设定,四代也做出了一定更改;怪物设计优秀,但和前作无关。这些都让老玩家很不满意,如果是一个新游戏,那也许有人会为它叫好,但它是《寂静岭》。

当然,当时老玩家的不满并不意味着四代是糟糕的一作,事实上,《寂静岭:密室》在今天看来,内容足够精巧。有人甚至认为《密室》是系列中最为优秀的一作。

在《密室》中,无法离开自己熟悉的房间,而每次探险返回后原本安全的地区也在发生异变,这种诡异的风格是另一种的恐怖效果,也是游戏与系列前作最大的不同。正是因为“不断回到同一个房间”这样的设定,很多人都猜测,多年后小岛的PT,就是受到了《密室》的启发。

而在四代《密室》之后,系列迎来了一次转变,Team Silent被Konami解散了。从此,此后的4部《寂静岭》由三家不同的游戏工作室进行开发,系列的销量和口碑也在一路下行。

儿子在三个干爹手里,衣服自然跟着变。不过这几部外包作品并非都是垃圾。《起源》《破碎的记忆》这两部作品,虽然不如二代,但同样是可圈可点之作。

另外争议较大的两部,《归乡》和《暴雨》也绝非粪作。实际上,你总能发现某一部被玩家奉为经典,但相对的,也总有人能够挖出这一部的缺点。

但在我看来,《寂静岭》最大的问题就和前文所说的一样:迟迟没有确定自身的游戏风格。

拿第五部来说,游戏的开发本身也是一波三折,最早曾传闻游戏打算借着电影版的表现,以更换主角的方式重制初代剧情,后来又传出外包的制作团队打算把游戏变成单纯的射击作品,整个游戏只需要花三到四个小时就能破关,引发不少玩家的抗议,最后在Konami本身介入下游戏做出了多次调整,才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成品。

五代是比较血腥的一部,因为这个原因,游戏没有在日本国内发售

相比之下《归家》拥有系列最为完善的动作系统,给人很强的《生化危机》的既视感。但相对应的,场景叙事自然就落了下风。这虽然不妨碍其他玩家的喜欢,但这理所当然的受到了老粉丝的抵触。

《寂静岭5》优化极差,给我的战斗体验其实也一言难尽

从《寂静岭3》开始,一直到2012年的《暴雨》,这个系列,似乎变成了一个烫手山芋,处在一种吃力不讨好的状态,每一部的销量和口碑都反响平平。而每一代5、60w份的销量,似乎表明,这个系列在当年的玩家眼中,好像已经没什么吸引力了。

2012年的《暴雨》中的画面大改革,增强了战斗系统,并且在剧情表现中大段插入回忆。这些颠覆传统的操作使得“寂静岭”这个名头,对于《暴雨》这款素质尚可的游戏有如毒药一般,一经发售就遭到老玩家的口诛笔伐,最终60多w的销量也让这个系列归于沉寂。

直到14年PT的横空出世,让所有人都知道了这个IP。当然,后来胎死腹中的事大家都知道,这里也不再赘述。

纵观《寂静岭》几十年的发展,没有自身风格的根性,是《寂静岭》系列走向失败的最大原因。这也许从它一出生就被制作人遗弃有关,二代的成功早早割舍了系列彼此之间的关系,导致《寂静岭》系列的故事没能保持完整的延续,没能像《生化》一样传承而导致后来的散乱。不仅故事没能保留,就连设计风格,也是一变再变。

你能看到《寂静岭》系列在时代洪流中的不断尝试。

当它意识到“未知”是“恐怖”的前提,就在四代中给玩家带来了全新的机制,可是玩家认为这并不“寂静岭”;它意识到“短平快”的游戏时代已经到来,加重了战斗的比重,老玩家也不买账,最终在《暴雨》中,游戏成为了越肩视角的射击游戏。虽然单独来看《暴雨》的素质并不糟糕,它有着优秀的剧情和精良的画质,但它的确不该是“寂静岭”。

似乎《寂静岭》这个IP,就如同作品自身的那些人物一样,经历过暴力惨痛的童年,漂泊不定,忘记了自己的根在何方。它需要一次对自身经历的完整回顾,才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

在我看来,小岛秀夫其实是那个能够看清问题所在的男人。

事实证明《寂静岭》如果走向战斗化的路线,只可能与《生化危机》同台竞技。因此,去除战斗,注重游戏整体的叙事,最大程度地去走二代走过的路线,才是这个IP正确的道路。PT当年在直播平台的火爆,也证明了这一转变的成功。实际上,《寂静岭》的碎片化叙事结合直播平台的兴起,我认为是能够吹去系列复苏之风的。

小岛的PT让我看到了这样的趋势,只可惜现在早已是一纸空谈。

《寂静岭》系列至今已有十年未出续作,现在也已成为有生之年系列了。可叹《寂静岭》中,无数人认清了自我,实现了救赎,但这个IP本身,却在变幻莫测的时代的“寂静岭”中走向迷失,落得如此结局。

关于这个IP,这次因为篇幅所限,便只聊这么多。实际上,《寂静岭》当年能够取得游戏上的成功以及空前的影响力,同游戏的玩法机制、怪物设计以及故事剧情无法分开。文章关于这些方面只是一带而过,游戏具体的一些设定,以及设定的作用,这次就不聊了。五千字肝得太累了,下次再说!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留言反馈   Baidu   神马   Sogou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