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安都的无奈选择效忠陈霸先的方式就是杀死陈霸先唯一的儿子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625更新:2022-09-03 02:54:37

​公元557年8月,陈霸登基称帝,建立南陈;公元559年6月,陈霸先去世,满打满算也只做了一年零十个月的皇帝。

看到陈武帝陈霸先,我总会想起宋武帝刘裕:同样的人望极高,同样的武力出众,同样的暮年天子,同样的壮志未酬。

但刘裕显然比陈霸先幸运,因为刘裕建立的刘宋比南陈稳定。因为当时的江南已经被刘裕统一,他更是通过两次北伐,把影响力推及中原地区。

陈霸先建立的南陈则有些不足,他没能统一江南,东魏占据了淮南地区,西魏占据了雍州和巴蜀。西梁占据了荆州、王琳占据了湘州,其他七七八八的小军阀数不胜数。

尽管刘裕的成就比陈霸先高,但在一个问题上,刘裕和陈霸先是大哥别笑二哥。那就是他们的接班人都死于非命。刘裕接班人刘义符被辅政大臣徐羡之干掉了,这件事我之前说过,不再赘述,重点说说陈霸先的儿子陈昌。

最初,陈霸先是西梁元帝萧绎的属下,所以他的儿子陈昌一直在萧绎那里当人质。当西魏攻破江陵(荆州治所)的时候,陈昌被俘虏了。

陈霸先有六个儿子,但在他临终前,只有陈昌这一个儿子还活着。在这种背景下,陈霸先联系北周(此时西魏已亡),希望能把自己唯一的儿子陈昌放回来,但北周一直没有答应。

国不可一日无主,在陈霸先去世之后,他的侄子陈蒨趁机登上了皇位。

陈蒨上位没有什么阴谋,因为在陈霸先去世之时,陈蒨还在会稽当太守。是陈霸先的皇后章要儿与中书舍人蔡景历等定计秘不发丧,然后把陈蒨召回来继位。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皇后章要儿是陈昌的亲娘,她为什么不等亲儿子陈昌回来继位,反而要召回侄子陈蒨继位呢?

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南陈的内忧外患太严重了。整个江南四分五裂,北方又有两个强邻,亲儿子陈昌的回归之日又遥遥无期。如果帝位长期空悬,随时会引发不测的。

时皇子昌在长安,内无嫡嗣,外有强敌,宿将皆将兵在外,朝无重臣,唯中领军杜稜典宿卫兵在建康。——《资治通鉴》·陈纪一

再者,此时陈昌还在北周当俘虏,如果南陈表示要让陈昌当皇帝,北周很可能拿着陈昌漫天要价、大做文章。

基于这两个原因,重臣侯安都直接按剑上殿,要求皇后章要儿交出玉玺。章要儿虽然极不情愿,却也不敢继续坚持,只得同意陈蒨继位。

皇后以昌故,未肯下令,群臣犹豫不能决。安都曰:“今四方未定,何暇及远!临川王有大功于天下,须共立之。今日之事,后应者斩!”即按剑上殿,白皇后出玺,又手解蒨发,推就丧次,迁殡大行于太极西阶。皇后乃下令,以茜纂承大统。——《资治通鉴》·陈纪一

在我看来:侯安都的做法很正确,他的举动或许有些莽撞,但事急从权,解决南陈所受到的威胁才是最重要的。

弱势的一方必须报团取暖,否则就有可能万劫不复,这个道理南侯安都非常明白。陈霸先刚刚去世,正是最为衰弱之时,他们必须团结起来共抗外敌。

陈蒨刚继位没多久,北周就把陈昌放了回去,试图扰乱南陈朝堂。而湘州的王琳也趁着南陈国丧之期大举进攻,顺便把路过湘州的陈昌给扣留了。北齐趁势派兵援助王琳,想趁机捞点便宜,顺便报前两次被陈霸先击败的仇。

王琳闻高祖殂,乃以少府卿吴郡孙瑒为郢州刺史,总留任,奉梁永嘉王庄出屯濡须口,齐扬州道行台慕容俨帅众临江,为之声援。——《资治通鉴》·陈纪一

高祖殂,周人乃遣昌还,以王琳之难,居于安陆。——《资治通鉴》·陈纪二

面对王琳和北齐援军的进犯,陈蒨派侯瑱[zhèn]、侯安都和徐度率军抵御。最终,侯瑱在芜湖大获全胜,王琳带着妻妾和十多个亲信逃往北齐。

王琳至栅口,侯瑱督诸军出屯芜湖,相持百馀日……琳军大败,军士溺死者什二三,馀皆弃船登岸走,为陈军所杀殆尽……琳乘舴艋冒陈走,至湓城,欲收合离散,众无附者,乃与妻妾左右十馀人奔齐。——《资治通鉴》·陈纪二

南陈打败王琳并夺回湘州之后,陈昌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国家。但更尴尬的现实等着他:南陈已经有了新皇帝陈蒨,而且陈蒨刚在不久之前的战争中大获全胜,得到了朝臣的普遍认可。

但陈昌显然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他认为自己是先帝(陈霸先)唯一的儿子,比陈蒨更有资格继承皇位。所以在写给陈蒨的信中,陈昌的用语非常没礼貌,显然是把陈蒨当做乱臣贼子来看待的。

琳败,昌发安陆,将济江,致书于上,辞甚不逊。——《资治通鉴》·陈纪二

陈蒨和陈昌谁该当皇帝?我相信双方都有大量理由证明自己继位的合法性与正当性。但在博弈场中,说道理是没用的,还要看双方实力的对比。

陈蒨和陈昌角力,关键点在侯安都身上,他是陈霸先的老部下,又是敢于按剑上殿威胁皇后的猛人。此时外患暂时消除,如果侯安都一门心思要借着陈昌大做文章,陈蒨一定会很头痛。

在这种背景下,陈蒨玩了一招“以退为进”,表示自己愿意把皇位让给陈昌,用以试探侯安都的态度。

上不怿,召侯安都从容谓曰:“太子将至,须别求一籓为归老之地。”——《资治通鉴》·陈纪二

但侯安都没有任何犹豫,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支持陈蒨继续当皇帝,陈昌可以另行安排。

安都曰:“自古岂有被代天子!臣愚,不敢奉诏。”因请自迎昌。于是群臣上表,请加昌爵命。庚戌,以昌为骠骑将军、湘州牧,封衡阳王。——《资治通鉴》·陈纪二

对于侯安都这种军政大佬而言,扶持一个弱势皇帝,众多大佬共同执政,才是最他们最喜欢的政治格局,这也是博弈的常态。侯安都为什么要放弃这种格局,反而坚定支持陈蒨呢?

事出反常必有妖,侯安都之所以不愿意扶持弱势皇帝,并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南梁武帝萧衍去世之后,整个江南乱成一锅粥,王琳也曾依附于西梁元帝萧绎,是割据一方的枭雄。后来萧绎想削夺王琳的兵权,却最终没有成功,可见王琳也不是什么善茬。

在陈霸先还活着的时候,侯安都和周文育(陈霸先另一老部下,已逝)就曾率军攻打王琳,结果陈霸先登基称帝的消息打乱了侯安都和周文育的部署,两人被王琳打得大败,最终还为王琳所俘虏。所幸运气不错,两人找机会逃回了南陈。

安都、文育及裨将徐敬成、周铁虎、程灵洗皆为琳所擒,沈泰引兵奔归。——《资治通鉴》·陈纪一

王琳在白水浦,周文育、侯安都、徐敬成许王子晋以厚赂,子晋乃伪以小船依絺而钓。夜,载之上岸,入深草中,步投陈军,还建康自劾。——《资治通鉴》·陈纪一

这样一个响当当的豪杰,却在几个回合之后被陈蒨打得狼狈逃窜至北齐,这使得陈蒨声望大增。现在要是动脑筋换掉他,很可能会引来一片反对声。

再者,大破王琳的是侯瑱,他曾是王僧辩的手下,又一度和陈霸先耍滑头,玩了一出“听调不听宣”的把戏,陈霸先很是恼火。最后由于内部叛乱,不得不低下头颅,彻底效忠于陈霸先。

江州刺史侯瑱本事王僧辩,亦拥兵据豫章及江州,不附霸先……僧度劝之奔齐,会霸先使记室济阳蔡景历南上,说瑱令降,瑱乃诣阙归罪,霸先为之诛侯平。丁亥,以瑱为司空。——《资治通鉴》·梁纪二十二

虽然陈霸先原谅了侯瑱,但可以想象,对于侯瑱这种政治上不可靠的人,陈霸先是肯定不会重用的。而作为陈霸先最忠心的老部下之一,侯安都肯定也不会太把侯瑱当回事。这至少可以证明一点:侯瑱或许会被陈蒨所拉拢!

如果侯安都站在陈昌一边,陈蒨的皇位估计就悬了,失势皇帝会是什么下场?恐怕想保命都是难而又难的。

在这种背景下,万一陈蒨不愿束手就擒,拼命拉拢侯瑱,最后借助刚收复的湘州和侯安都打内战怎么办?

南朝传了四代,与刘宋、南齐和南梁相比,南陈是最弱的。如果南陈内部还分成两派上演大火并,不管谁胜谁负,结局都不会美妙。

当然,我上面所说的是最坏结局,可问题是:考虑问题当然要做好最坏打算。

这笔投资能不能做,首先要考虑自己能否承受这笔投资全部亏损的事实,如果可以,那就去做;如果不行,千万别做。否则一旦失败,你就只能跳楼了。

侯安都想不想当权臣?结合后来的经历看,他肯定想。可如果当权臣的代价就是南陈因此爆发大火并,侯安都无法承受。

在这种背景下,侯安都不但旗帜鲜明地站在了陈文帝陈蒨一边,更是亲自动手,干掉了陈霸先唯一的儿子陈昌。

为什么要亲自动手?原因可能是以下两点:

一、侯安都已经明确表态支持陈蒨,不如一步到位把人情做足:我不但支持你当皇帝,而且我还会除掉一切可能威胁你的存在。你永远是清白的,坏事都是我干的。

二、侯安都是陈霸先的老部下,也是建立南陈的功臣,他不允许有人破坏这个国家。虽然陈昌是陈霸先唯一的儿子,但陈昌的存在已经威胁到了南陈的稳定,所以他必须死。

因为忠于陈霸先,因为忠于陈霸先所建立的南陈,所以必须干掉陈霸先唯一的儿子,多么讽刺的现实。

侯安都极其果断的表态,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陈文帝陈蒨投桃报李,使得侯安都一系的实力获得了极大的提升。侯安都的三子侯秘只有九岁,却也被任命为始兴内史。千万不要说侯秘才华横溢,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甘罗,更何况甘罗也是十二岁才当官的。

安都子秘,才九岁,上以为始兴内史,并令在乡侍养。——《资治通鉴》·陈纪二

关于侯安都的记载就更多了,什么居功自傲、骄横跋扈、非法集会和目无王法等,发展到最后,侯安都甚至率领将士携带兵刃上殿,于是陈蒨干掉了他。

司空侯安都恃功骄横,数聚文武之士骑射赋诗,斋中宾客,动至千人。部下将帅,多不遵法度,检问收摄,辄奔归安都。——《资治通鉴》·陈纪三

这份记载靠得住吗?肯定有不少事实,但也一定有许多水分。不过这至少可以说明一点:侯安都功高震主,是确凿无疑的。

这也是我之前所说,如果有机会扶持傀儡皇帝当权臣,侯安都一定不会拒绝的原因,他骨子里就是这么一个喜好权势的人。

在干掉陈昌之后,如果侯安都识趣,自然应该激流勇退,作为一个功勋老臣,享受着皇帝尊重,福荫后世子孙。

可侯安都却选择了大肆揽权,最终导致与皇帝的矛盾不可调和,获得了一个被赐死的下场。死的时候只有四十四岁,虽谈不上年少,但也算不上老。

皇帝与权臣争权之后,必然会出现你死我活的情况,侯安都难道不知道吗?他知道,但他假装不知道。

也许有人会问:在干掉陈昌之后,如果侯安都选择激流勇退,难道就不会被落井下石吗?在此,我几乎可以肯定地说:不会。

刘裕篡夺司马氏的江山,同时大肆屠杀司马氏皇族,给整个南朝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纵观刘宋、南齐和南梁,几乎每次内讧都是以血流成河收场。可在南陈,这种情况却得到了改变。

陈武帝陈霸先篡夺了南梁的江山,陈文帝陈蒨篡夺了堂弟陈昌的江山;后来陈宣帝陈顼[Xū]又篡夺了侄子陈伯宗的江山。从这个角度来看,南陈的内讧似乎并不比前面三朝逊色。

但有一点请大家注意:无论是陈霸先、陈蒨还是陈顼,他们都是优秀的执政者,也没有残暴的名声。而陈昌和陈伯宗虽然是政治斗争中的失败者,虽然同样丢掉了皇位和性命,却没有像其他废帝那样被丑化。

再看看侯安都被赐自尽之后的情况:侯安都的妻儿获得了宽恕,国家甚至负担了侯安都的丧葬费用。几年之后,侯安都还获得了陈宣帝陈顼的追封。

因出蔡景历表,以示于朝,乃下诏暴其罪恶,明日,赐死,宥其妻子,资给其丧。——《资治通鉴》·陈纪三

太建三年,高宗追封安都为陈集县侯,邑五百户,子亶为嗣。——《陈书》·卷八·列传第二·杜僧明等

这哪像是给一个乱臣贼子的待遇呢?再结合陈昌和陈伯宗的待遇,谁敢说南陈的统治者喜欢落井下石呢?

南陈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转变,除了人为因素之外(陈霸先、陈蒨和陈顼确实很优秀),客观条件同样不容忽视。

一、只有在皇权高度集中的前提下,大家才敢相对客观地评价政治斗争的失败者。换言之,丑化废帝只是为了让自己的行为看起来正义,这是急于争取支持的表现。如果力量够强,自然可以略过这一步骤。

二、南陈实在是太弱了,所谓的内讧也只是在小范围内决出胜负,绝不能扩大打击面,否则鸡飞蛋打一场空,谁也得不了好。在这种背景下,谁也不会把胜利者当成乱臣贼子的。

由于南陈过于弱小,所以必须实行淘汰制,否则连苟延残喘的机会都没有。这也是为什么侯安都不敢支持陈昌的原因之一,陈蒨已经通过大胜王琳,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而陈昌不过是一个刚刚回国的俘虏。

基于上述两个原因,整个南朝的历史看起来较为简单也较为和谐,也算是难能可贵了。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留言反馈   Baidu   神马   Sogou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