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大将有几个善终的(朱元璋时期的名将下场)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476更新:2022-08-11 19:38:19

朱元璋之所以能打出一片江山,身边的功臣立下汗马功劳,为了纪念他们的功绩,老朱在南京城外的鸡笼山上修建了功臣庙,位列了二十一位功臣。

当然,这不是朱元璋全部的功臣,李善长、冯胜、傅友德、蓝玉、胡惟庸等开国功臣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入得功臣庙。

所以,后世都说朱元璋只能共苦,不能同甘,大部分的功臣都被其以各种理由干掉了。

那么,事实到底如何?这二十一功臣都是善终的么?

第一,魏国公徐达。功臣之首,朱元璋对其极为器重,与其结成儿女亲家。不过徐达在北平留守时得了背疽,次年病情加重去世。朱元璋追封其为中山王。结局统计:病逝。

第二,鄂国公常遇春。洪武二年,常遇春攻克开平城后率军南归,行至柳河川(今河北赤城县西),突然病逝,年仅四十岁,朝野大震。老朱极为痛心,赋诗道“忽闻昨日常公薨,泪洒乾坤草木湿。” 结局统计:病逝。

第三,曹国公李文忠。李文忠是老朱的亲外甥,所以老朱对他特别好。李文忠得病后,不但亲自探视,还让淮安侯华中当其主治医师。结果华中没治好李文忠,老朱怀疑华中下毒,不但把华中降了爵位,还把其他医生及妻子儿女都给咔嚓了。结局统计:李文忠病逝,华中等医师死得惨不忍睹。

第四,卫国公邓愈。与常遇春类似,班师回朝途中生病,到达寿春时病逝。老朱大哭,停朝三天,追封其为宁河王,葬于雨花台。结局统计:病逝。

第五,信国公汤和。汤和算是活得最舒服的,七十岁时病逝,老朱停朝三天,追封其为东瓯王,葬于安徽蚌埠曹山南麓。结局统计:病逝。

第六,西平侯沐英。老朱义子,整个明朝对沐家很好。沐英是皇太子朱标的追随者,在朱标去世后,不久病逝于云南。老朱追封其为黔宁王。沐氏子孙一直镇守云南到明朝末年。结局统计:病逝。

第七,胡大海。在朱元璋尚未建立明朝时,胡大海被部将蒋英所杀,后来朱元璋为其报了仇。明朝建立后,老朱追封其为越国公。结局统计:被部将所杀。

第八,冯国用。老朱的亲军都指挥使,绍兴之战时暴病死于军中,老朱痛哭流涕,在鸡笼山给他筑坛,被追封为国公。结局统计:病逝。

第九,赵德胜。老朱让他镇守南昌,但也是在保卫南昌时,被对方弓弩射杀,被追封国公。结局统计:战死。

第十,耿再成。人生剧本与第九类似,老朱早期战将,战死沙场,被追封国公。结局统计:战死。

第十一,华高。这哥们天生怕死,仗打得不多,帮老朱干了一些工程上的活,因为是故旧,所以也上了榜。最后病死的。结局统计:病逝。

第十二,丁德兴。打过陈友谅,也打过张士诚,后来在被围困于平江时病逝。结局统计:病逝。

第十三,俞通海。主领水军,在进捣桃花坞时中流矢,到金陵养伤,但最后仍因为伤势过重而死。结局统计:战死。

第十四,张德胜。与第九的名字只有姓氏不同,看来德胜确实受人欢迎。与第十三很像,也是主领水军,战死。结局统计:战死。

第十五,吴良;第十六,吴桢。之所以这两个人放在一起,是因为他们是亲兄弟,两人后来都是病死。不过吴桢后被认定为胡党,被除爵。吴良结局统计:病逝;吴桢结局统计:病逝(除爵)。

第十七,曹良臣。与元将哈剌章展开会战时战死沙场。结局统计:战死。

第十八,康茂才。随军夺取兴元,回师的途中病逝。结局统计:病逝。

第十九,吴复。一生征战无数,战功赫赫,不过后因金疮病发而亡。结局统计:病逝。

第二十,茅成。常遇春麾下,与张士诚交战时战死。结局统计:战死。

第二十一,孙兴祖。跟随徐达出塞作战,与元军交战时力战而死。结局统计:战死。

综上,朱元璋功臣庙的二十一功臣中,战死7人、病逝13人、被部将所杀1人。根据正史记载,是没有被老朱血腥杀害掉的。

以上。

大明王朝开国功臣的结局都怎么样了?

说到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那可就很多了。总的来说当然是分为文臣和武将两类了。

先来说说武将吧:

1、魏国公 徐达

洪武初年累官至中书右丞相,封魏国公,死后追封中山王。徐达一生刚毅武勇,持重有谋,纪律严明,屡统大军,转战南北,治军严整,功高不矜,名列功臣第一,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因病重去世,追封中山王。 传说徐达的死另有隐情,朱元璋当年怕徐达威胁朝廷,赐他一大碗烧鹅吃。徐达因为当时患病背上生疮,不能吃烧鹅。但皇帝所赐,又不能不吃。结果在涕泪交流之下,把朱元璋所赐的烧鹅全数吃完。之后全身溃烂而死。 徐达一声功勋卓著,朱元璋誉之为“万里长城”。更被誉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

2、鄂国公 常遇春

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国公。洪武元年(1368年)攻破元大都,元朝灭亡。洪武二年,暴卒军中,年仅四十,朱元璋闻丧大为震悼,赐葬钟山之下,并亲自出奠,追赠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号忠武,配享太庙。

3、信国公 汤和

汤和为人谨慎,沉敏多智,于至正十二年(1352年)参加郭子兴起义军,后成为朱元璋部下,为朱元璋东征西讨屡立战功。洪武十一年(1378年),封信国公。洪武十七年(1385年),巡视海防。洪武二十年(1388年),在浙江沿海先后设卫所城59处﹐抵御倭寇。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告老还乡,赐第凤阳。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因病去世。值得一提的是汤和是除常遇春之外,少数明初开国功臣能得以善终者。被明朝政府追封东瓯王,谥号“襄武”。

4、凉国公 蓝玉

明朝开国将领。有胆有谋,勇敢善战,屡立战功。在 捕鱼儿海 大破北元,基本摧毁其职官体系,因此名震天下。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拜大将军、凉国公。蓝玉是民初开国武将常遇春的妻弟,而常遇春是太子朱标岳父,所以作为太子妃舅父,蓝玉极力维护太子的储君地位,与早已觊觎皇位的燕王交恶。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以谋反罪被杀,剥皮实草,传示各地。究其党羽,牵连致死者达一万五千余人,史称“蓝玉案”。

5、曹国公 李文忠

明初开国名将,被赐国姓“朱”。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十二岁时,母亲就去世了,后来在滁州见到舅舅朱元璋。朱元璋见到李文忠,十分喜爱,便将他收为养子,跟随自己姓朱。后击败天完军,名声大震,其骁勇善战的才能为诸将之首。文忠转战沙场,官至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后复姓李。明朝建立后,李文忠多次征讨元朝残余势力,战功显赫,获封曹国公。

1384年(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追封岐阳王,谥“武靖”,配享太庙,肖像挂在功臣庙里。李文忠之子李景隆继承曹国公爵位,然而李景隆胸无大志,无才无德,并未像其父一样建功立业,反而亲手葬送了朱元璋的宝贝爱孙朱允炆的天下。

6、卫国公 邓愈

1355年(元朝至正十五年),投奔朱元璋,任管军总管,朱元璋赐其名为邓愈。屡立战功。后转战浙西,屡败元军。因功屡次升官,历任佥行枢密院事、江西行省参知政事、江西行省右丞、湖广行省平章、右御史大夫、太子右谕德。为人简重慎密,智勇兼备,严于治军,善抚降者,功著一时。公元1370年,邓愈跟随徐达远征甘肃,击败北元军队,招降吐蕃、乌斯藏诸部。晋封卫国公。

1377年(洪武十年),邓愈病逝于寿春(今安徽寿县),追封为宁河王,谥号武顺。

7、西平侯 沐英

开国功臣,明初名将,明太祖朱元璋的养子。

沐英出身贫苦,自幼颠沛流离,幼时被朱元璋收为义子。自至正十六年(1356年)起,十二岁的沐英跟随朱元璋攻伐征战,开始军旅生涯。洪武九年(1376年)以副帅之职随邓愈征讨吐蕃,因军功被封西平侯,赐丹书铁券。洪武十四年(1381年),与傅友德、蓝玉率兵三十万征云南。云南平定后,沐英留在云南镇守,在其任内,积极传播中原文化,安定边疆,为云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后因其义母马皇后、太子朱标相继去世,遭受打击悲伤过度而病逝于云南治地,年仅四十八岁。朱元璋倍感痛惜,追封黔宁王,赐谥“昭靖”,配享太庙。此后,沐氏子孙世代镇守云南,直至明末。

8、吉安侯 陆仲亨

至正十三年(1353年),成为朱元璋的部下,加入起义军。此后参与了平定陈友谅的战斗。并在明朝建立后,率军平定广东。洪武三年(1370年),封为吉安侯。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因为胡惟庸案被牵连而死。

以上就是民初开国武将中比较有名的几位。我们再来说一说文臣集团:

1、开国文臣之首 韩国公 李善长

跟随朱元璋四处征战,出谋划策,功劳颇多,他在明朝建立过程中的功劳堪比汉之丞相萧何。

洪武初年任左丞相。洪武三年(1370年),授号“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晋升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进爵韩国公,子孙世袭,一时之间可谓位极人臣。本来以为李善长可以善终,没想到在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因“胡惟庸案”,朱元璋将76岁高龄的李善长连同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并处死。

2、诚意伯 刘基(刘伯温)

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投入朱元璋麾下后,多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晚年被权相胡惟庸暗中迫害而病死。

刘基在文学上建树颇多,他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3、忠勤伯 汪广洋

明朝初年丞相,重臣。他有进士出身,饱读诗书,腹有经纶。年少时跟随太祖朱元璋起义反元,受命参与军务。明朝建立后,先在地方担任高官,后进入中央,任右丞相等职务。洪武十二年(1379年),因受胡惟庸毒死刘基的案牵连,被朱元璋赐死。

4、中国古代最后一位丞相 胡惟庸

可以说胡惟庸的恩师是李善长。在李善长的提携下,胡惟庸从知县干起,在官场混迹了10余年,官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洪武六年(1373年)七月,凭李善长推荐,任右丞相,约至洪武十年(1377年)进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但是位高权重之后,他开始骄横跋扈,甚至心怀异志图谋造反,公元1380年(洪武十三年),失败被诛杀,除掉胡惟庸后,朱元璋罢左右丞相,废中书省,其事由六部分理,并下旨后世不得再设丞相,朱元璋结束了中国的丞相制度,加强了专制皇权。

然而胡惟庸死后却牵出了历史上著名的“胡惟庸案”: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以“谋不轨”罪诛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时杀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人。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颁布《昭示奸党录》,以伙同胡惟庸谋不轨罪,处死韩国公李善长、列侯陆仲亨、已故的滕国公顾时的子孙等开国功臣。后又以胡惟庸通倭、通元(北元),究其党羽,前后共诛杀3万余人,时称“胡狱”。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留言反馈   Baidu   神马   Sogou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