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志写了多少年(英雄志为什么只有200章)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638更新:2022-08-11 19:20:54

今年5月份,孙晓发布微博称,《英雄志》将在7月份签约,有望出版。7月份,孙晓又在微博上发布了《英雄志》出版报告。但时至今日,《英雄志》仍未出版。不知是遇到了何种原因导致出版受阻,也不知是否和从前一样,只是跳票的常规举动。

孙晓7月份发布的微博

从一九九六年开笔,历经四年,孙晓写就出现有的二十二册共三百二十万字。之后的十余年里,孙哓已有差不多二十回的跳票记录。他在给读者的公告里大概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书我想好了,等我写完。二是道歉,说因为外界的俗世所扰,书被耽搁了。

从他每次给读者的公告中可以看出,他有着完整的计划,所想要交代的、未完成的人物走向、情节发展都有基本的认知。可既然有着如此清晰的大纲,又为何还屡屡跳票呢?是因为想法太多而迟迟不敢动笔还是因为江郎才尽实在写不出呢?

从孙晓跳票达到一定的次数开始,就有许多英迷讨论孙晓为何还迟迟不出结局的原因,一方认为孙晓野心太大,《英雄志》的结构又过于庞大,孙哓誓要写出一个最完美的结尾。另一方则认为《英雄志》已经脱离了孙晓的掌控,孙晓已经无能为力,与其烂尾,不如无尾。

而我的观点倾向于第一种。

毕竟,武侠小说走到如今这个时代,似乎已无路可走。而《英雄志》的出现却让我看到了武侠小说的另一种方向。

这必须要从武侠小说的历史说起。《战国策》、《史记》、《汉书》等文献中最早记载过行侠仗义的故事。而后,唐传奇、宋话本将其发展,塑造出聂隐娘、空空儿、昆仑奴等较为鲜明的人物。之后,便是明清公案小说一统天下了。

历史的滚轮带走了清朝,一些有识之士呼吁恢复并弘扬尚武精神,用以重塑国民性。同时,民国时期出现了报刊杂志,为武侠小说提供了一定的生存空间。两方面相结合,民国武侠小说逐步发展起来。一时间,南向北赵,北派五大小说家成为了旧武侠小说的代表人物。

但到了二十世纪中期,旧派武侠小说越写越玄,越写越烂,路越来越堵。于是,一场比武让梁羽生开启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大门,而后金庸后来居上,成为武侠小说发展至今可以称得上“空前绝后”的人物。

但金庸实在是恐怖,他的地位从武侠小说界延伸至文学界,对整个华人地区都造成重要的影响。有这么一个说法:金古温粱黄等诸大家,从排名第二的古龙乃至于到最后一名的作家全数加总,他们的销售量还不及金庸的十分之一。

同时期的作家都感到恐怖,又何况是后来者的武侠小说家呢?他们从小就深受金庸等人的影响,字里行间都充满着金庸的痕迹。凤歌的《昆仑》、《沧海》充满金庸的各种桥段与文风,小椴的《杯雪》虽然以诗意著称但依旧没有逃脱金庸风格的笼罩。

沧月步非烟更是为了革命走上了玄幻的路子。玄幻?还珠楼主写的不就是玄幻吗?创新革命竟然又走回了老路。李亮曾在给燕垒生新书写的一篇序曾说:

翻看前辈高手的传记,常常要庆幸于金庸献身报业,古龙沉溺酒色,温瑞安少年成名,黄易商业化写作。虽以他们惊才羡艳之能,志得意满一心几用终归漏出了破绽。而我们的今天,这些从最忠诚的武侠读者中成长起来的武侠写手,面对着漠然的江湖,大概已经变得冷静了吧,大概也已经有了要想创出点名堂就要付出比前辈多几倍心血的觉悟了吧。笨鸟先飞,原来不知不觉间,认真,已成为我们最后的武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虽然到最后对前辈这样的胜利有些胜之不武,但是我们一定会继续努力。因为,那毕竟是我们自己的力量。

要想超越巨人,其前提必须本身也是个巨人,这样才能够利用巨人的弱点来寻找被巨人挡住的路。可是,这又谈何容易?

这本杂志曾是许多人的青春

很庆幸,孙晓相对他人来说,他自己的脚印明显更为清晰。《英雄志》一度不被视为武侠小说便是有力的证据。里面有着行侠江湖、仗剑天涯的情节,也有掉落山洞、屡获奇遇的狗血经历,但依旧有人不承认它是武侠小说。

这实在是太令人感到惊奇了,也是我最喜欢的原因。

我以前看金庸小说时,再重看多遍之后,发现《连城诀》、《笑傲江湖》是我看过最多遍的作品。后来,我才知道年少时喜欢快意恩仇,享受恩怨厮杀,可年龄到一定程度时,却不太喜欢了,因为见过的太多了,成人的童话毕竟只是童话而已。而《连城诀》与《笑傲江湖》中对人性的拷问、对道德的质疑,对政治的思考更容易令人沉迷。

因为,它虽然虚构,但却时时刻刻都在上演着。

孙晓的《英雄志》则更为深入,它不仅仅局限与个人或某个势力的分析,而是对整个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处于不同位置、拥有不同思想中的人们展开阐述,仿佛孙晓笔下的人物将不再由他自己控制,而是自然而然就这么形成了。

卢云是一个传统的儒生,他在狱中冒出的横渠四句明显就是孙晓赋予他这个形象的追求,换言而之,便是理想。之后对顾祠源所说的“正道”便是他内心始终坚持的原则,当然,他对“正道”的解释也仅仅是“做对的事情”。这不算是一个很好的解释,因为“对的事情”的界定很难说清楚,难道你心中认为是对的就一定是对的吗?

显然不是这样的。

伍定远原本只是一名捕头,兢兢业业,因为一桩灭门血案,被牵扯在江湖之中。在成为一代真龙与手持神剑擒龙的桌凌昭决斗时,“八十三”这个数字让我们明白了他心中的原则,即是可以杀人,但不能灭门,杀人偿命,天经地义。然而这样的想法存于乱世,必定是要饱受煎熬的,无时无刻都不感到矛盾。

我始终认为成为威远大将军、保家卫国、一展鸿图的伍定远更想回到当初落魄失意、被人追杀的时光。因为在那时,他还可以一直坚持心中原则,也就是他自己所认为的“对的事”。而如今这个看上去风光无比的位置,他想要做的事却变少了。当面对饿鬼围城时,他同情恶鬼,并进殿请命,但现实却是让他充当刽子手。屠杀饿鬼,可保京城,可饿鬼是一千多万手无寸铁的百姓呀,作为一国之将,又怎下得去手?

伍定远陷入了两难境界,他认为的“对的事”在别人眼中是迂腐,甚至让他自己都感到怀疑。相比之下,杨肃观则就坚定许多。他政治抱负远大,能忍人所不能,一直坚信“欲救众生苦,须持修罗法”。因此,他敢于弑师、关押潜龙,创立镇国铁卫,为了胸中抱负扫清一切障碍。

他把朝廷作为坐拥天下的一时之客,而把镇国铁卫作为维持政局稳定的永久工具。他相信,只要将所有人维持在规则之内,世界才会更为有序,百姓才会更为安居乐业。为此,他愿意承受所有罪恶,铲除异己。但大家对他的所作所为却明显不赞同,且不说伍定远对他离心离德,就连皇帝都对他感到厌恶,反杨十大臣的成立就是最好的证明。

杨肃观做的是对的吗?他认为的“对的事”显然遭到许多人的唾弃,可朝廷的稳定又的确离不开杨肃观。秦仲海是与杨肃观的对立面,他蔑视权威、反对规则,能屈能伸,是最为活跃的反动分子。早期的秦仲海本是柳门大将,长年戍守北疆,战功显赫。后遭遇变故,被打牢狱,武功尽失。命运变化反复,却没有让他成为蝼蚁,而是劫后重生,武力直追业师,拉扯着怒苍山的大旗。

只是,秦仲海重举反旗,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目的。他既不想划地为王,也不愿自立为帝,只知道攻城略地,但等有一天真的攻破了京城呢?那又该如何?秦仲海打打杀杀了那么多年,难道最后的结果真是“老子不干了,老子不要江山,只要老婆孩子热炕头”?我不知道,或许他真的天生反骨,不愿受外界所约束,但他心里的这个“对的事”明显不是正道。

观海云远,柳门四将。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立场,每个人的冲突与矛盾都较为明显,他们都在履行自己的宏愿的路途上奋斗。作为读者的我们看到这四人的爱恨情仇,很难分清谁对谁错,也很难分清谁是反派。秦仲海是反派,那么杨肃观就不是了吗?杨肃观是反派,那么反动头子秦仲海就是正派?

金庸小说关于人物的塑造有这么一个特点,即是无论反派有多坏,都很难让人恨得起来。李莫愁心狠手辣,最后跳入情花火场,说出“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时,让人感慨唏嘘;段延庆被称为“恶贯满盈”,可纵观《天龙八部》,他的身世、思想以及行为都让人充满同情。欧阳锋、金轮法王、游坦之,乃至东方不败,都是如此。

而孙哓则更为深入,在书的后半部分,正反派的界限已经没那么清晰,人物的行为很难依据道德判断对错,带给读者的思考是区别于金古的,前所未有的。

整部《英雄志》可分为两个部分,便是以正统十年为分界线。前半部分,四大主角虽各有冲突,描写的也极为精彩,但总觉得缺了一股气。这股气是秦仲海的怒苍山,是杨肃观的佛国,是伍定远的誓死保护的正统朝,是卢云始终坚持的正道。他们在这部分中缺乏强烈的冲击力,给读者造成的感受缺乏刻骨铭心的力量。

而其后部分却是不同,利用不同的写法、以不同的人物做为主线,展现出十年来巨大的变化,反映出四大主角内心底里更深层次的东西。

《神雕侠侣》中最让人心情激昂的部分不是大胜关英雄大会,不是重阳宫大战,而是杨过与小龙女的十六年之约。时间的跨度产生的文字,是最易打动人的文字,读者跟随杨过纵横江湖,经历了绝情谷与襄阳城的变故,看到小龙女与杨过渐行渐远,渐远渐近,思绪早已跟随书中人物的悲欢离合而感慨无数。

而十六年相会的场景,没有惊心动魄、没有刻意煽情,而是像是水墨画中的白描,将二人的互诉衷肠作为点点几笔,勾勒出令人心碎、怅然若失、不忍心加快阅读速度的场景。

在时间面前,任何人都会感到无力。

卢云十年后的遭遇之所以让读者的代入感之强便是如此。我们看到他去寻找曾经效命的柳府、去看他寻找朝思暮想的顾倩兮、看曾经与他齐名的“观海远”各个都名闻天下,而只有他这个说出“打开天眼看文章”的状元爷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我们心中充满了不平,充满了不甘,努力克制住盈框的热泪。明明没有刺激的场面冲突,明明只是他一个人在浮动,可给我们造成的感受却仿佛来到人世间走了一遭,世间变幻、物是人非。

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华。

我想用这段话形容。我也只能用这段话形容。

卢云视角之外,还有紫英阁少主琼芳、还有“真正努力过的输家”苏颖超,还有努力为父亲打开格局的伍崇庆。他们每个人都给我们带来代入感极强的感受,他们所塑造出来的魅力绝不亚于主角。

当然,叙事线分散,视角转换过多,也对故事的完整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即是很难收尾。毕竟,每多一条线,就会拉扯出相关人物,就会牵扯出新的事件,新的一环扣到旧的一环,环环相扣,书的坑也就越来越多,给读者的阅读也就加大了难度。

这也是孙晓迟迟没有敲定结局的原因,正如他自己所说:现今情节编排与场面控制,都已经象是一艘九万六千吨的航空母舰,小说里的世界每动一步,全部的人就会跟着动上一步,他们排列的位置会出现变化,会冲击彼此,如何使故事稳定的走向结局……

如果心神稍微一放松,追求稍微低一点,许多值得玩味的细节便会被忽视,这艘九万六千吨的航空母舰所能承重恐怕只有九千六百吨而已。但是,我还是想说,跳票这么多年,你孙晓孙野狗的良心不会痛嘛!!??

本文创作于2016年,曾被转载多次,但笔者均无授权。

《英雄志》大结局是什么呢?

我们先看书中已有的结局预告:

卢云:

而是他有个预感,他这趟如果回去了北京,他会死在那儿。

柳昂天、杨肃观、伍定远盟誓:

柳昂天有生之年,誓死效忠当今天子,永世不生贰心。柳昂天若违今日誓言,柳氏一族满门抄斩,全家死无葬身之地!

臣杨肃观,今日权以此酒向天发誓,臣必效忠吾皇,为所当为,永不犹豫。若违此誓,杨肃观天地不容,死于至亲挚爱之手。

臣伍定远向天发誓,今生今世,永远忠于当今天子,绝无贰心。若违此誓,叫我伍定远天打雷劈,全家男盗女娼,死于非命。

卢云、伍定远、杨肃观三人,都有很大概率死在大结局,这是毫无疑问的。

另外我想吐槽,杨肃观当时估计就已经在捣鬼了,他说的不是当今天子,而是吾皇。另外他这么无情,哪来的至亲挚爱之人啊?他妈妈是【凉薄】,弟弟是【潜龙之子】,这两个人他都根本没有爱,老婆是他真正知己,唯一符合这个条件而且可能动手的杨神秀,又根本不是他血亲。正统皇帝是他大伯,算不算至亲挚爱?

再看孙晓自己的剧透,以下多半来自講武堂 :: 觀看文章和武俠作家孫曉的微博:

卢云的视角将在二十三册之后结束,新一代的男主角会掌握着全书视角,直到他也离开为止。

结局最后一章,由莽莽苍苍的伍崇卿来完成。

在另外一段剧透里:

八王世子里,苏颖超独自躲在红螺寺,葬下了他的剑,交下了华山掌门的职位,他背着自己的包袱,走到天涯海角,再也没有见过琼芳。

傅元影想要找他回来,却也始终找不到他直到有一天……

宣德年间(英雄志大结局)……有一个镖师,穿着黑黑的长袍,来到一家客店,静静吃着他的面,却发觉桌上的包子不见了……

结合两个剧透,在红螺寺剧情之后的最终章,会跳转到伍崇卿中年时代,用更长的时间来品鉴观海云远的结局,这一点基本已经确定。

很多人猜测他去重开了燕陵镖局,遇到了行万里路的苏颖超,这个结尾是不是很有意思?

如果按照一死、一废、一退、一逃,可以是观、海、云、远的顺序。

首先,在评价伍定远时,野狗提到隆庆天下里面一个人物:

白璧暇最终选择背叛了武人的道路,他是背叛得最彻底的一个,为此,甚至有讨论帖研究他为何会变成如此?答案很简单,他看到郭奉节的下场,他不愿如此。

武人者,国家的刀、百姓的剑,他们比谁都可怜。

还记得吗?巩志是怎么说的?

------------------------------------------------------------------------------------------------------------------

一片愕然间,却听伍定远叹了口气,道:「说得好……说得非常好…似我这般人,本就没资格谈什么是非。」说着说,驮下双肩,神气极为萧然。众参谋大感惊慌,一时急使眼色,都盼巩志说上几句好话,别再废话连篇,存心折腾老板。

巩志如此说话,其实自有用意。他蹲到上司身边,柔声道:「都督,非是卑职有意顶撞您,实在是才德有限,不配谈那些大道理。可卑职心里明白一件事……」他神色转为郑重,紧紧握住了上司的铁手,附耳道:「倘使今日……」

「卢大人在此……」

陡听此言,伍定远情不自禁仰起脸来,面上筋肉不住颤动,巩志贴住了上司的耳孔,轻声道:「卑职心中坚信,卢大人他啊……」

「也不会责怪您一句……」

结合另一段评论:

所以……吾國吾民的第二章【奉天翊運推誠武臣】,伍定遠才會這樣痛苦。他也才會喊出那三個字(指“八十三”)。基本上來說,他已經是另一個卓凌昭。

所以最有可能逃的,是伍定远,因为其他三人,对自己的道没有丝毫的怀疑,即使错了,他们也会硬着头皮,把苦果咽下去,而且基本上卢云,不会认同伍定远。他废不了,剖仁心、断义肝、割信肾、绝智脾、取勇胆,这不是废,这是死。

以下扩展阅读:

艷婷究竟要什麼呢?從少女時她就擁有一個夢想,別的東西都可以隨便,只有愛情,她要真正的熱切愛情,她不要隨隨便便嫁給一個人,可是她的夢想成為她的詛咒,使得她這一生都無法真實的接納伍定遠,當然,最後她還是會明白自己的。可惜已經遲了……

对伍定远、伍崇卿来说,家中女主人的犹豫对他们形成了重大的考验,在接下来的故事里,读者会看到伍崇卿是如何表现他对父亲的情感,他朝伍定远的名字吐口水,用屎尿去浇这三个字,他恨伍定远的懦弱,父亲的武功越是强,他就越是恨他,所以他要抢到【业火魔刀】,用自己的力量贯彻自己的意志,把全部的人都杀光

当故事即将终结时,读者会看到伍崇卿抱著业火魔刀,到处悲喊秦仲海的名字

当他把魔刀献给魔王的最后时刻,最后的大战也将随之点燃。

那种想法就像是要用核武爆破整颗地球一样,非常可怕。

【既冷酷、复虚矫,更且卑鄙无耻冷血之至】的美国人,你够本领扑杀他吗?

至於伍家最重要的男主人,伍定远,他的故事就不必在此说了

他就是【既冷酷、复虚矫,更且卑鄙无耻冷血之至】的天堂集团的拥护者

他同时也是一个怀疑主义者,他什麼都怀疑,连自己也怀疑,所以伍定远是真正定义下的伟大好人,也因此伍定远非常非常痛苦。

英雄志里,每个人都有秘密,即使光明正大如伍定远也不能例外,大家有没想过,为何胡媚儿会去找卢云呢?

话到此为止,卢云与伍定远会有一场天大的决斗,他要用自己的剑,让【一代真龙】觉醒。

如果要从【英雄志】的众多人物里选出一个人民楷模,伍定远当仁不让,他是真正定义下的英雄。他符合父怙天下的定义。这也是伍定远剧力万均之处,他看似在书中无关宏旨,可有可无,但他的一举一动都牵动了书中每一个人物,当伍定远倒下,天下也将倒下,这是伍定远在英雄志里第一个出场的原因,也是他第一个退场的理由。

当然,英雄志的结局是喜剧,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天命,即使伍定远亦然。这是我留的一点伏笔。

最有可能死的,是杨肃观。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杨肃观不死,佛国不灭,他是整个正统王朝的核心。而且实际上,他已经在给自己挖掘坟墓,因为他建立起的秩序,其实内忧外患。内心深处,他明白自己实际已经失败了,渴望着圣光和审判。

这就是批判,也包含批判读者的意思。杨肃观提出来的批判,其实是他曾提出的理论的实践。他会完全承担他最后的使命,直到他死为止。

杨肃观就是君主专制的最高类范----------能把他写好,我会留名。他会是十九世纪以来的革命小说里,唯一一个可能会由反转正的人。脸谱化的暴君,是我最恶的事情之一。

杨肃观最终必须思考一件事,他为何会那麼不幸的,从神机洞里放出了这麼样的一个枭雄?

所以,他也会明白,为何秦霸先最后会被迫走向妥协? 今日的正统皇帝,不再是武英大帝。

杨肃观不死,难以洗白。

毕竟,只有失败者,才能成英雄。

以下为扩展阅读:

但我还是恳切的回答您,我个人认为,我起初写英雄志的目的是如此的。

一、透过伍定远的视角,理解并批判江充。

二、透过卢云的视角,理解并批判伍定远。

三、透过秦仲海的视角,理解并批判卢云。

四、透过杨肃观的视角,理解并批判秦仲海。

他们彼此间的相互批判,使我们可以理解另一种人,和我们立场完全相反的另一种人,比方说在第二十三册里,透过卢云的语言,他批判了整个世界。但透过青衣秀士的语言,卢云立刻遭到猛烈的批判。

杨肃观始终还没有出手,他批判整个世界的猛烈程度,是英雄志里最可怕的。所以他的手段也最恐怖。

秦仲海有可能会废。几乎没有读者认为杨肃观会败在秦仲海手上,魔刀能对抗神剑,但烈火焚城,可破不了六道轮回。更何况,为了成为棋手,秦仲海抛弃爱人、砍向兄弟、挥别恩师、赌下山寨,却始终有狠不下心肠的弱点,杨肃观早已扣好了底牌。秦仲海的结局,与言二娘和七夫人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孙晓已经确定地透露了,小吕布是和娟儿最终在一起的。而且,残废过一次的人这次真残废了,这个结局是不是很有意思?

如果没有死,卢云大概会去卖面。我们也很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勇剑,才能在哲学上,破解六道轮回。希望最后能和顾倩兮一起,你卖豆浆我卖面条,或者发发报纸,这是最幸福的结局。次一等的,卢云和顾倩兮死在一起,也算是温暖的结局了。但估计不会有人接受,找到了自己道路的卢云,最后成为宰辅,或者接管山寨或客栈。卢云代表的救赎,是人,是每一个百姓。卖面挺好的。

另外,真心好奇卢云怎么救赎王一通。

关于结局的扩展阅读:

再来的情节有点像是英雄志【七】天下第一,不同的是【观海云远】四位主角都跃居为四大宗师了。我们可以对比英雄志第七册,结构上相互对映,颇有趣味。

顺便一提,王一通的线就是【天下国家】的化身,王一通得到幸福,天下人就得到了幸福,这在下一册就会明朗了。

我基本认为,英雄志的故事越到后面越紧、也越精彩,因为十年的过程与开展终于结束,【徽唐徐丰鲁】五王全数登场完毕,【观海云远】也全数身登庙堂,我保证下一册肯定让大家看得极爽,文戏武戏交相分呈,连娟儿也要拔刀劫狱了。

这一切的所作所为,只为否定一句话:【长篇小说的结局一定无力】,与此相反,英雄志的结局是在人物与剧情堆栈至最高点的一刻,炸开满天烟火中结束。

孙晓我看你怎么满天烟火!

———————————————————————————————————————————

感谢知乎英迷们,再增加一点细节:

1. 王一通的问题,已经在评论中解决,好奇者请移步。

2. 21卷战云密布一章中,小青对秦仲海的一段话和对阿秀的一段话能定人生死。

小青强作镇静,慢慢低下头去,道:“我是好心提醒。你若一意孤行,只怕要死在红螺寺里。”

小青道:“那是一柄藤制的大弓,你汤圆姑妈始终拉不开,你记得要向她要这柄弓,就说她以前拉不开,现下换你替她拉。”

所造成的剧情走向有几条:阿秀没有要弓,秦仲海死/伤于七夫人手;阿秀没有要弓,七夫人不忍下手;阿秀要弓,亲手射死/伤秦仲海;阿秀要弓,秦仲海躲过一劫。其中2、3两条走向几无可能,可以删去。比较让人向往的是走向4中的可能性,这张弓既然有能力射死秦仲海,落入了阿秀手中,有没有可能和死于至亲挚爱之手搭上关系?

3. 关于琼翊的关键剧情,其实前后文已经剧透得比较清楚了。包括孙晓说写自琼翊的词:

过三洲,秋晓径,

七桥寒波,波下晨烟映,

风送流云霜飞彩,天隐难寻,

笑叹红尘醒。

梦乡人,金缕衣,

旦夕唯一,掩饰无才病,

明日华山休独行,挽剑留谁?

留自身一命。

景泰十八年,他擅离宫守,十年后,“极峰”(指最高领导人,是景泰还是太后?)亲审,他自愿饮下毒酒。这首词表达他希望能从华山找到“天隐”(应该指三达剑传人),并挽留此人,与他同行,只有这样才能留自身一命。

基本上,他当年亲自去处理了宁不凡和琼玉瑛的儿子,送到闽北陈家寄养,这件事遭到曝光后,太后亲审,多半是要逼他交出孩子,而孩子被送到哪里的秘密,只有琼翊知道(送养这个选择琼翊办的比卢云漂亮太多啊),琼翊又跟卢云是一路人,为了保护一个婴儿,宁愿自饮毒酒。

这段剧情中宁不凡的表现很让人玩味,他是否和秦仲海一样为了保全华山拒绝了琼翊,他是在陈德福投华山时一眼认出了自己儿子还是 一直偷偷关注着这个婴儿长大,他为情敌武英复辟卖力是为什么?

4. 野狗书中,看似不经意的话往往都是真话和伏ju笔tou,可信度极高,例如:

琼芳瞧了两眼,忍不住摇了摇头:“杨二,你和你大哥真是亲兄弟?”杨绍奇阴恻恻地笑了:“别问我,去问我娘吧。”

阿秀拉了拉琼芳的衣角,补充道:“他们说我爹爹吃完了就走,白睡了人家。”

那大汉俯身下来,单膝触地,伸手轻抚着阿秀,轻声道:“孩子,你已经找到(爹)了。”

主动坦白的往往真假参杂,非常主观,例如潜龙、杨肃观和义勇人,一家子大骗子。

更多的是知道真相就是不说,可急死读者,坑惨卢云了。

5. 顾倩兮凭借女人的直觉或是什么,恐怕是最早知道卢云回来的人之一。她不仅非常安心,毫不揭穿,而且丧心病狂地故意给卢云看了两次脖子。在布庄里,她花了很长时间检视地上的布匹,头发是挽了起来,“后颈显得很白很嫩”,有一颗小小的痣,一丁点。更莫名其妙的是在红螺寺的茶馆,大庭广众地整理妆容,提手簪发,“雪白的后颈全裸出来了”,“只有柜台后面那人看了个饱”。

这到底是守宫砂呢,还是苦阴针?啊啊啊啊啊啊顾倩兮究竟想给卢云暗示什么?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留言反馈   Baidu   神马   Sogou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