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长牺牲战友痛哭(排长牺牲战友痛哭)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364更新:2022-08-19 22:17:21

在麻栗坡烈士陵园,烈士的籍贯、出生年月多有不同,却有很多烈士的牺牲时间完全一致,原因是他们作为生死与共的战友,牺牲于同一场激烈的战斗。古语所讲的“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在保卫祖国边疆的战斗中真实演绎。

老兵安振江向119团2连连长刘开亮烈士敬礼

我们随参战老兵安振江在麻栗坡烈士陵园寻访英烈时,他特别介绍了3位牺牲于同一天的烈士。他们属于同一支部队,参加的是同一场战斗,牺牲后整整齐齐,并排安葬,一如他们生前的连队队列。这三位烈士,是119团2连连长刘开亮,119团排长2连排长杨宗亮,119团2连卫生员王国松。

【40师119团2连(代号:35206部队58分队)连长刘开亮烈士,贵州黎平人,1984年6月11日牺牲,时年26岁,追记三等功,安葬于麻栗坡烈士陵园】

【40师119团2连(代号:35206部队58分队)排长杨宗亮烈士,云南鹤庆人,1984年6月11日牺牲,时年22岁,追记三等功,安葬于麻栗坡烈士陵园】

他介绍的119团2连卫生员王国松烈士,我们没有找到照片。他是四川万源人,1984年6月11日牺牲,时年20岁,追记二等功。

这三位烈士,均牺牲于1984年6月11日的老山防御作战。之所以会在这一天发生一场激烈的战斗,是由于1984年4月28日我军收复老山后,越军不甘心失败,企图反扑。6月11日,越军313师14团8营在821特工团一部的配合下,秘密偷袭40师119团前沿146号高地,被我军顽强击退,史称“6.11”战斗。

那拉地区部分阵地编号,A:169,B:164,C:211,D:255,E:111,F:146,G:145

当天凌晨3时许,越军摸到146号高地西南侧时触雷,被刘开亮连长带领的2连发现,刘开亮立即命令做好战斗准备,令60迫击炮向雷区前沿射击,封锁越军通道,并向营部报告了越军的动向。

稍倾,越军1个加强排摸到了2连3班阵地前沿,双方发生激烈交火,3班用机步火力和手榴弹将越军击退。越军另外2个排向146号高地接近,亦被2连击退。

越军步兵无法前进,遂召唤炮火支援。凌晨3时20分,越军炮兵和前沿直瞄火炮向262高地、146号、145号高地和整个那拉地区实施炮击,并出动了1个连,分两路再次扑向146号高地。2连表现十分顽强,连续6次将越军打退。

凌晨5时25分,越军以无坐力炮和火箭筒攻击2连指挥所,连长刘开亮壮烈牺牲,2连与营部的通信联络中断,越军一度占领了146号高地部分阵地和145号高地。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安振江老兵的一位亲人,奉命增援145号高地。

1984年5月4日,陈克元(左前领誓者)率全排战士进行战前宣誓。这是陈克元烈士生前最后一张照片

请注意,前面我们介绍的3位烈士,都是119团2连官兵。而奉命支援145号高地的陈克元,则是119团1连2排排长。原因是,2连在激烈的战斗中,兵分多处防御。在两个高地部分丢失的危急情况下,难以抽派有生力量反击越军,团、营指挥所才就近抽派1连的部分兵力增援。

凌晨6时20分许,陈克元奉命带4班、5班反击145号高地的越军。非常遗憾,陈克元排长在接敌战斗中,遭越军炮击牺牲。4班长、5班长和5班副班长继续带领战士,向145号高地发起冲击,与前往146号高地执行捕俘任务的师侦察连一部一起,勇猛进攻,夺回了被越军占领的145号高地,毙敌4名,俘敌1名。

至6月11日晚,越军向119团阵地共发射炮弹8000余发,发动的偷袭及冲击全部被我军挫败。我军共毙敌180余人,俘敌1人,我军牺牲18人,均安葬于麻栗坡烈士陵园,这也是我们在陵园看到许多烈士牺牲于6月11日这一天的原因。

安振江老兵在墓前说到陈克元遭炮击牺牲的情景,潸然泪下

安振江老兵与陈克元烈士有着特殊的渊源和感情,在烈士墓前说起陈克元遭炮击牺牲的情景时,不禁潸然泪下。他说,陈克元烈士是他的姐夫,牺牲时头部被弹片削去一半,时年26岁,留下一个只有1岁零10个月10天的女儿。

【40师119团1连(代号:35206部队57分队)排长陈克元烈士,云南宜良人,1984年6月11日牺牲,时年26岁,追记三等功,安葬于麻栗坡烈士陵园】

陈克元烈士,1958年12月生于云南宜良,1977年入伍,军校毕业后任119团一连排长。1981年,陈克元和妻子陈远莲结婚。1982年7月1日,女儿陈丽娟出生。1984年6月11日牺牲时,女儿尚年幼,留下无尽的牵挂。

1981年,陈克元与妻子陈远莲的结婚照

陈克元烈士女儿陈丽娟1982年7月1日出生,陈克元牺牲时,她一岁零十个月十天

麻栗坡烈士陵园,陈克元烈士的女儿、女婿及外孙在墓前祭拜

2016年4月,陈克元烈士妻子陈远莲、女儿陈丽娟、女婿郭涛、外孙郭致远在安振江的陪伴下,来到南疆祭拜。

陈克元烈士的妻子陈远莲,在墓前含泪对丈夫说:我已把女儿抚养成人,并且女儿也结婚成家生子了,你放心吧!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这题我会

陆丰是一个从潮汕风俗向客家风俗过度的地方,而且过度很明显。从三甲上来到桥冲再到南塘内湖博美城东东海,口音是一路变。整个陆丰,十种以上的口音是有的吧!

大安的最好听,跟唱歌似的。

海丰就去过海城等几个镇,不熟悉,但据说是没多大变化。

吃的

其实两地吃的差别非常大。海丰的小米在东海不如海丰那样受欢迎。毕竟东海吃的多。公平的狗肉很有名,可惜我没吃过。

陆丰的薄饼和海丰的,除了饼皮以外完全就是两回事。

薄饼起源于江浙,原名叫春卷,东海沿海都有。传到了台湾叫润饼,到海陆丰就叫薄饼。

最不能忍受的是“冬节鸽”,这东西在陆丰叫菜包粿,番冬节做的,蒸着吃。海丰是冬至吃的,还连汤带水。我吃过一次,一碗吃不下。陆丰东至吃汤圆。

咸茶也不一样,汕尾人用骨头汤,海丰人用芝麻花生,东海人也用芝麻花生去擂,但爱加苦刺心或茶叶,陆河人直接秉承了油茶。

油茶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是以前军队作消暑解渇果腹等作用的功能性食品。

习俗

婚:甲子人迎亲时,女方是乌泱乌泱一大群七大姑八大姨的;碣石人结婚时要K三天歌,迎亲时还要提个大音响放办仙的曲;相比之下东海就素很多,一群年轻的闹闹也就没了;海城和东海差不多,不过据闻海城人结婚一定要去酒店摆席的,当天定不到第二天都行我的天呐,这点陆丰人就接地气得多;汕尾迎亲的要带红绸大红花由新郎挂在女方家门框上,还要点蜡烛。但有些村里就没。

丧:三甲的丧礼偏佛教系,戴毗卢帽穿僧衣的。往西走就是明显的道教仪式了。但亲属穿戴是按古制的五服区分得很明显。

海丰,我刷过一个视频,出殡的队伍每个人都拿着毛巾,这个我在深圳看过,是客家习俗,至于普遍还是个例就不知道了。

文化

海陆丰说不上有什么独有的文化,都是从祖上迁徙过来后,结合本地情况作的整合改良而已。

比如舞狮。它就很有东边福建漳州的非遗“弄虎”和西边惠州惠东的“麒麟”的影子。

舞狮的套路也有差别。陆丰的独角麒麟套路古朴威武,海丰的就摇头晃脑。唢呐曲也有区别,感觉陆丰的要悠扬动听些

个性

陆丰人比较直接,海丰人要沉稳一点;陆丰人好吃好面,海丰人就比较务实了。所以才有“陆丰响神,海丰贤人”'之说。

海丰人骨子里有股骄傲,可能从古以来一直是行政中心,到现代了经济又好。可能出于使命感吧,绞尽脑汁地树立本地认同。

陆丰人有一股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比如叫外地的“外省啊”,叫潮汕的“老涩啊”,叫客家人“客啊”

加个语气助词“啊”,感觉就顿时高大了呢

……

你是家传皇位还是怎的?还是说耻笑人家没有全国最大的假币生产线?全国最大盗版光碟生产线?最大嗨葯生产线?

当然这并不全面,大安,碣石,三甲的,感觉就好很多。

潮汕人

潮汕人这个称谓是个变量,可以随时间,地点,语境,甚至单纯个人而改变。

海陆丰是有很多从潮汕地区迁徙过来的。当然这个只能以一世祖论,再往上刨只能是蓝田人元谋人山顶洞人了。

比如黄旭华先生,在海丰出生长大,他父亲就来自揭阳。

这就尴尬了……

比如彭湃,祖上是揭西五云的。

……

潮汕是一块招牌

潮汕地区由于地理便利,在古代迁徙过程中优先承接福建向西移民。

战乱时期“三江出海”,以其头脑灵活经营有方等优点在外的知名度打开了。

改开之后海外的宗亲回乡投资,经济起飞。经济的起飞带动文化发展。再加上潮汕人也确实出人才,李嘉诚马化腾谁谁的,知名度进一步扩大。

这样无论经济文化上都对海陆丰地区形成了碾压态势。

再加上香港经济文化高光时期,潮汕人天生的抱团性格,人多势众,加上几乎无隔阂的语言、习俗,再加上潮汕人在各个层面吃得开。

所以,漂泊在外的海陆丰人,依附也好,融入也罢,甚至原本血脉相连都行。自然而然地就成了“潮汕人”这个招牌下的一份子了。

其实香港那时候混得好的潮汕人里就有海陆丰人,比如五亿探长,海丰的。比如向家,陆丰的。向家现在的坐馆打起虎狮拳来还是有模有样。

为什么出现逆一体化的现象

其实全世界都在逆一体化。比如美国,红脖子的声量高涨。

国内也是。什么番禺人不是广州人啦,什么顺德人不是佛山人啦,什么从化人不是广州人啦等等等等

为什么出现这种状况涅?

从大处讲是统一大环境下的自我定位迷失

从小处讲,社会法治稳定,以前抱团取暖的刚需就不存在了

2.教育水平提高,资讯爆炸。学得多看得多,想得也就多了。想的多了,加上大数下的回音效应。

腰杆子自然就硬起来了。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留言反馈   Baidu   神马   Sogou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