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三大特务机关东厂西厂锦衣卫(明朝三大特务机关东厂西厂锦衣卫)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548更新:2022-08-18 13:13:43

提起明朝的东厂西厂,很多人会想到阴险凶狠的太监,比如影视剧《新龙门客栈》中的曹少钦。

历史上的东厂是明成祖朱棣设立的特务机关,而西厂是明宪宗时代才有的。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西厂第一任“厂公”,明代著名的太监汪直。

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明宪宗设立西厂,与东厂对应,其校尉人数倍于东厂,命汪直担任西厂第一任厂公。

一时间,西厂风头压过东厂,威凌京师,人人侧目。

汪直还与锦衣卫有勾结,擅自任免锦衣卫校尉。

明宪宗后来还将边防任务交给汪直负责,汪直一度统帅明朝精锐部队“十二团营”,十二团营乃名臣于谦组织的新军,是土木堡之变后明朝新的禁卫军,是当时明朝中央军最精锐的部队。汪直能统帅这样的军队,可见他的权势,他也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个统帅帝国禁卫军的太监。

汪直年纪不大,虽然史书没有记载他的生年,但是按照当时朝臣对他的评价以及史书记载的事迹推断,汪直担任西厂厂公时只有不到20岁。

这样的年纪可以说是少年得志,假如他不是太监而是一个完整的男人,那么他足以被后世人追慕吹捧了。

汪直的运气在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走到了头。

明宪宗虽然不是什么雄才大略的君主,但是他也不是政治白痴,他看到汪直权力过大,已经引起了朝臣的普遍不满,再加上他担心汪直专权,重演当年曹吉祥兵变篡权的事情,所以明宪宗借故将汪直贬斥,将他调离北京贬往留都南京去了。

汪直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明朝太监干政的事情并未终止。

前代王振曹吉祥专权皆落得可悲下场,如今明宪宗为了巩固统治控制朝臣,设立西厂与东厂竞争,两厂与锦衣卫三足鼎立,明代厂卫特务机关至此完善,这一切并没有因为汪直的离开而废黜。(西厂在明宪宗后期被废,后来又被开启,五年后又被废止)

制度只要存在,就难免再出现类似王振曹吉祥汪直这样的人物。

中国最后一批太监到最后去哪了?

中国最后的一批太监是在清朝末期,他们被三次遣散。这些太监的来源大部分是来自贫困的社会最底层的家庭,有的是孤儿。

清朝太监被遣散的原因

一,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中国历史上长达276年的清朝灭亡。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还居住皇宫,保留皇帝尊号,每年民国政府给溥仪400万两用于开销,溥仪开支太大,这400万两跟本不够保障生活。所以他不得已就遣散了一部分太监。给太监每人200块大洋的遣散费,太监们大哭。

二,1923年6月27日晚9点多紫禁城发生大火,这天天空中繁星点点,没有一丝风。火势猛烈,整整烧了一夜。共烧毁房屋三、四百间,还有历代皇帝收藏的字画古物、奇珍异宝不计其数。大火之前盗宝案件就不断发生,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根据现场发现,有一团未被燃尽的带汽油的棉花推断,可能是该宫内太监监守自盗,毁灭证据故意放火。看着宫内被烧的狼籍遍地,他深感自己的小命会随时不保,所以他在1923 年7月16日毅然下令,除3位太妃、溥仪、淑妃这5个宫各留20名太监外,其余1000人左右一律遣散。

溥仪让王怀庆带着部队进入紫禁城,不准太监携带任何的东西。当时大雨倾盆,道路湿滑,被逐的太监汇集神武门外,他们有的嚎啕大哭,有的大声咒骂。凄惨至极,狼狈不堪。他们被安排到各个庙中暂住,等待领取内务府发的遣散费,自行选择出路,要么回老家要么自谋生路。虽然使成百上千的人失了业,底层人被阉割的历史再也没有了。

三,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围困了紫禁城,要求溥仪签订退位声明,并以要炮轰紫禁城要挟把溥仪赶出紫禁城。树倒猢狲散,剩下的100多名太监也只好收拾行囊离别皇宫,他们离开时有冯玉祥的官兵搜查行李,防止他们把值钱东西带出去。

那么这些被遣散和驱逐的太监们都去哪了呢?

因清代末期,太监等级复杂,在宫殿监中,就有大总管、二总管、首领、掌案、回事和小太监之分;在各处所中又有首领、大师 父、师父、带班、陈人、徒弟之别等等。他们的归宿一般有一下几种。

一,贫穷的太监,也就是那些干杂活的带班、陈人、徒弟类的,他们位列太监的最底层,俸禄是最低的,这些人的钱财还要被上层剥夺,平时唯唯诺诺,在皇宫里能活着就不错了。他们被遣散后大多以乞讨为生,几乎全部被冻饿而惨死街头。

二,不太富有的中等太监,他们手里有部分积蓄,早就为自己的以后养老做了准备,把自己所得的银两存到类似养老的机构,以备不时之需。在《老太监的回忆》一书中明确记录了他们还成立了恩济慈保古会,这是一种以太监共同筹资的方式运作寺院的养老机制。也就是专门收养宫中出来的太监的,他们有专门的管理人员,最后负责给太监养老送终。这些机构,一般设在寺庙里,例如万寿兴隆寺、白云观、立马关帝庙、褒忠护国祠等。太监在会里交上二十两白银(后为一百个左右的银元),老了就到这里吃住不再花钱。如果不够老年年龄可直接去这里面当和尚。但“有些老太监,连这几个钱都拿不出来,出宫后只有流浪各处,冻死、饿死了”,也许他们不知道立马关帝庙的存在。立马关帝庙是京西最大的太监养老庙,类似一个慈善机构,没钱的太监也可去养老。慈禧后期的太监二总管孙玉贵(将慈禧儿媳妇珍妃推下水井的太监),在慈禧去世后,他跟李莲英出宫后独自落户在立马关帝庙。他也许是杀人良心不安,用自己毕生积攒的银两在寺庙购周边买了680亩稻田,让众多太监到此耕种安度晚年。他在1926年去世。

(《清宫太监回忆录》老太监张修德、孙耀庭、田壁臣)

孙耀庭与广化寺主持(戴眼镜那位)合影

三,富有的太监,像大总管、总管、首领类的生活富足衣食无忧。

例如慈禧太后宠信的李莲英和小德张,便是典型代表。权监李莲英仰仗慈禧步步高升,他不仅有大量的地产,还有无数的奇珍异宝,慈禧死后,他于宣统元年(1909年)正月底即向隆裕太后告老出宫,悄无声息地离开,三年后死了,有说他是得痢疾死的,有说是被人害死的,后来他的坟墓被人挖开,只有人头,无身子,结局也够惨的!

太监小德张走李莲英的路子,对太后慈禧和隆裕皇后他竭力讨好,最后爬上大总管的地位。在河北省静海县以及京畿南苑都有他的地产,天津英租界里他曾置楼房12座,北京永康胡同有他宏伟的大宅第,此外还有当铺、绸缎店等多处。并且还娶了四房貌美如花的姨太太,出入小汽车,还花重金给自己雇了保镖,比被赶出宫的皇帝溥仪有钱多了。1957年81岁的小德张因病死在天津。

四,有一技之长的太监

这些太监虽然身体不健全,但是有一技之长,比如,他们中有些脑瓜灵敏口才好的就去饭店,酒馆茶馆等地,把卖宫廷内鲜为人知的秘密编成故事生动形象地讲出来,满足猎奇人士的需要,挣足了银两;他们有些会鉴别珠宝的,就进了古董店做工,有的还成为掌柜;有的很会管理的就被大户人家聘用当了管家;有个伺候过隆裕太后的夏太监更是牛掰,这个夏太监的独家专长就是对绫罗绸缎的识别,因为他在宫里主要负责采买布匹。宫里主子们的衣品及高质量的要求,练就了他一双火眼金睛,他对布匹的鉴别几乎百分之百精准,另外他经常和一些供货商及权贵管家打交道,人脉很广。所以,他一出宫就成了香饽饽,他被天津四海聚绸缎庄的赵老板先下手了,高薪聘请他来当自己儿子的绸缎庄总务。在他的管理下,绸缎庄进行多种经营还开办了刺绣厂,产品畅销国内外,这个太监的待遇在所有员工里最高。

五,极少数被亲人接纳,而返回家乡的太监

太监被人看为异类,家人往往被邻居嘲笑,所以一般不会接纳他们回家,更不让他们死后入祖坟,有很少一部分家人,勉强接纳他,是贪图太监手里的银两,或者太监在宫内劳作期间给家乡亲人回馈的供养。

六,最后活着的太监的归宿

到了解放后,还有不到十个太监健在。新中国将他们安排在一起进行赡养。每个人每月有16块钱的补贴,有些文化人太监还被安排了工作。例如孙耀庭就被安排到北京寺管组去当出纳,每月有35块钱的工资,属于当时的高薪阶层。到了八十年代,还活着的太监就只剩下孙耀庭和马德清两个人了。新中国还给他们安排了个和尚去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1987年马德清去世。1996年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庭去世。从此太监从历史上消失。孙耀庭因为家里太穷,没钱请人做“手术”,他父亲亲自动刀,结果一刀下去,孙耀庭就晕了,3天后才醒过来,父亲却告诉他:“大清亡了!”后来因溥仪还在皇宫,他就搭上了太监的末班车,这刀算没白挨。开始以“徒弟”的身份,整天侍候主子,为其端菜送饭,倒屎倒尿。溥仪充当伪满洲国“皇帝”后,孙耀庭曾去长春溥仪处当差。生命中来回折腾。后来他为了生计,整日出入大街小巷,拣些煤渣、废品。最后还是新中国给了他最好的生活。

太监们最终的归属

据史料记载,中国很多太监最终都是埋在北京海淀中关村。因太监无后,无人打理修葺坟墓,太监的坟墓一片荒凉。中关村坐落在永定河故道之上,因为低洼曾是一片自然沼泽,没有多少人烟,出于河流故道的缘故,这里曾叫“中湾儿”。这地方在当时根本不值钱所以被太监购买当坟地。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留言反馈   Baidu   神马   Sogou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八戒影院